2025/01/28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文字🧚🏼♀️:張辛| 編輯☞🏋️♂️:青苗 | 責編👳🏻♀️:安寧1
玄冥歸朔土🆚,
太簇正三元🙂↔️。
爆竹昭嘉慶📲,
柏椒報祖恩。
註:
1🧑🏿🏭、玄冥🙇🏼♂️:司冬之神🤵🏿♀️。《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𓀊。”
2🌆🙅🏼♀️、太簇🧀: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因以為正月的別稱。《呂氏春秋·音律》:“太簇之月🌗,陽氣始生,草木繁動。”高誘註:“太簇,正月🍜。”王羲之《月儀書》:“日往月來🙎🏽♀️,元正首祚,太簇告辰🦢🦸🏼,微陽始布。”《藝文類聚》卷四引晉劉和妻王氏《正朝》詩:“太簇應玄律,青陽兆初正。”
3、三元: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之始,故謂之三元🐞。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初學記》卷三引《漢書》曰:“歷者,序四時之端,正分至之節。故聖人考歷數以正三元🔐,此聖人知命之術。”《初學記》卷三引《玉燭寶典》“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雲上日,亦雲正朝,亦雲三元”原註🛢:“三元,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
4、嘉慶💘🧑🏿🌾:吉祥喜慶🤸。《藝文類聚》卷四引晉付克妻辛氏《正朝》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
5、柏椒🦌:指柏酒和椒酒。古代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獻之於家長以示祝壽拜賀之意。崔寔《四民月令·正月》🥖:“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輕能老🧂。柏是仙藥。成公子安《椒華銘》則曰:‘肇惟歲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製百鬼也。’”清孫枝蔚《除夕》詩:“祭乃椒柏酒,哭為《蓼莪》詩。”
2
青陽肇吉日🛴,
迎送共欣熙。
仙木禳邪氣,
五辛通臟脾。
註:
1、青陽:指春天。《屍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東晉郭璞《春》詩:“青陽暢和氣,谷風穆以溫。”
2🚙、仙木:指桃梗📐,為符可以辟邪。《初學記》卷三引《玉燭寶典》曰:“〔元日〕庭前爆竹♏️,服桃湯,進敷於散🍂,造五辛盤📅👢,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初學記》卷三引沈約《宋書》曰:“舊時歲朝,常設葦莢桃梗,磔於宮及百來之門,以禳惡氣。”宗懍《荊楚歲時記》曰♝:“桃者👩🏽,五行之精,壓伏邪氣,製百鬼……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於其旁🏌🏿♀️,百鬼畏之。”
3、五辛:即五辛菜。用蔥、蒜、韭、蓼蒿、芥五種辛辣物做成的菜肴。《荊楚歲時記》:“周處《風土記》曰🧛🏼♂️:‘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熏煉形。’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莊子》所謂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也🤳。”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五辛菜》:“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
3
沖氣化余雪🈴,
風和物候新💟。
禮符榮耳目。
椒膳享神親。
註🥱:
1、沖氣🚼:指陰陽兩氣相互激蕩而產生的中和之氣。《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傅玄《陽春賦》😿:“乾坤氤氳,沖氣穆清。”支遁《詠懷》詩之四👱♀️:“曖曖煩情故🤿,零零沖氣新🔪。”
2、物候:動植物隨季節氣候變化而變化的周期現象🤼。也泛指時令。《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簡文帝《晚春賦》:“嗟時序之迴斡🫲🏼,嘆物候之推移。”唐盧照鄰《元日述懷》詩❤️:“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
3⛹️👩🏽🚒、禮符:禮儀和桃符©️,泛指歡慶春節之禮儀👮🏽♀️、鼓樂、桃符🩰、爆竹等。《初學記》卷三引臧榮緒《晉書》曰:“熊遠儀曰:‘履端元日,正始之初,有識之士,於是觀禮樂㊙️🧔♀️,榮耳目之觀,崇玩弄之好。’”又引周處《風土記》曰👮🏿:“月正元日,百禮兼崇🤦🏼。”
4、椒膳:椒酒和嘉膳。《四民月令》😔:“正月一日是為正日🙍🏼,潔祀祖禰,進酒降神⏰。”曹植《元令》詩:“初歲元祚🧛🏻♂️,吉日惟良……珍膳雜遝🛻,充溢圓方。”
5、神親👨💼:祖禰和尊長🤜🏽。祖🤹🏽♂️、父逝世,升化為神。
4
元日肇嘉祉,
寒祛和氣臨。
棻煴催柳色,
燎火感鳴禽🧝♀️🔠。
2024.2.10
註:
1🧑🏽、元日🦛🦸♂️:正月一日🐬。《初學記》卷三引《玉燭寶典》曰:“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
2🙅🏼♂️、嘉祉:猶福祉。《國語·周語下》:“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韋昭註:“祉,福也。……以其能以善福殷富天下⛈,生育萬物。”
3、棻煴💁🏼✳️:指燃香木(桃木)發微火升溫。晉操吡《正朝》詩🍓🤹🏼:“靈春散初澤,棻煴青陽舒。”
4、燎火👨🏼⚖️:正日燃草於庭,歡慶節日。《荊楚歲時記》:“又俗爆竹燃草於庭燎。”唐劉禹錫《元日感懷》詩:“燎火委虛燼🫛,兒童炫新衣🫱🏼。”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