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信息來源𓀂💆🏻♂️: 新聞網學生記者 姜子瑩
幼時不愛桂花。只因它花小而簡單,沒有什麽用處。雞冠花可以撕開貼在腦門上假扮公雞;蒲公英花雖樸素,卻有毛茸茸的花球,可以迎風吹飛取樂🤛🏼;木芙蓉更不必說,那嬌艷的花朵別在發髻👩🏼🍳,平添了幾分姿色🏊♀️。桂花呢🙅🏽♂️?我實在想不出。
外婆似乎喜歡桂花🍒。到了花開時節🪮,會有農人攀折了桂花來賣。於是,外婆大包小包的菜蔬中就會混了三四枝桂花。她把它插在一個雙耳細頸錫瓶裏。在我的記憶裏,只有丁香和桂花做了那個錫瓶的常客。
一進門🧚🏼,就有絲絲縷縷的幽香👨🦼。彌漫開來,讓人尋不著出處。
“是什麽呀?那麽香!”。
“是桂花👩🔧。”外婆含笑說🕰。
我不信。湊近了聞,確是沒有香氣👨🦱。湊得愈近⤴️,香味就愈淡。我愈加篤定,幽香不自桂花出🥥。
外婆取出一個小香瓶。五瓣花朵形狀⚈,大小剛好放在手心🧑💻。她年輕時從杭州帶回🤲🏽,倍加珍惜。我吵著要看,她便用紅線系了香瓶,掛在我的手腕上,並囑咐我小心托著🐡。仔細看來,瓶裏浮在油上的分明是桂花。一樣的幽香🕣👨🏽💻,若隱若現🤷🏼♀️💒。這幽香不冷艷✊🏽,沒有什麽超凡物外之趣。那淡淡的甜香反而有世俗人家的味道。好像一桌素食中突兀的魚肉香,有點不合時宜🙍🏽♂️👷♀️,卻是親切的討人歡喜的🧑💻。
那確乎是桂花的香了🧑🧒。我從此愛上了桂花香⏏️。
我曾央求父親栽一盆桂花。因了家裏背陰潮濕陽光少的緣故〽️,終於未能如願。據說,桂花是喜歡陽光的🫵🏻。
只好去書頁間感受桂花香了。
小學語文課本上,讀到“杏花煙雨江南”的詩句,我只惋惜,惋惜詩人未曾聞過桂花的香味。在我年幼的印象裏,杭州就是江南的代稱,那麽自杭州來的桂花也就是江南應有的氣味了。後來𓀉👩🏿🍳,每每遇到“江南”二字📃,我的鼻尖自然而然的就浮動著濕漉漉的桂花香了。
這讓我魂牽夢縈的桂花香不僅是嗅覺,也成了味覺上的依戀。
澄江牌藕粉是當地的特產。近來加了桂花糖🧏🏽♂️➰,趕緊買來嘗鮮。與其說是桂花糖,不如說是桂花蜜露。桂花搗碎在粘稠的糖漿裏⛹️。沸水沖調好一碗晶瑩剔透的藕粉👃🏿。嫩嫩的藕荷色仿若濃得化不開的水波。只一小勺桂花糖🏌🏼,攪開🔁,藕粉就變成開滿碎花的田野,芬芳撲鼻了。
小姨家的院子裏,有一株桂花樹。雨後繁密的葉子泛起油綠的光澤🦸♂️。幾步之外🤼,不見桂花開,只聞得一陣甜絲絲的香味。那些碎米似的的花朵,深藏在一叢叢葉子下面🎡,羞答答的。“沾衣欲濕桂花雨”才好🤚。雨水濕潤過的香氣👮🏿♀️🤽🏽♀️,比起陽光蒸出的香,更加濃郁🤾♂️,教人從心曠神怡到了心醉神迷的境界。
小姨也禁不住桂花香的誘惑,用傘撥弄了一捧濕桂花👨🏼🏫。濕漉漉的桂花像一掬清霜一片雪,清麗動人。小姨還要取花時🎵🎛,妹妹慌忙製止🥐。憐香惜玉之情是該有,但見花容嬌小可愛而萌生摘取之意又何嘗不叫人動容?
小姨說了👋,回去就做桂花糖給我們吃🎃。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