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1 信息來源🚴🏻: 新聞與傳播學院2005級碩士 萬小龍
2007年7月,我在甘肅省軍區教導大隊結束了一周的軍訓,來到省委黨校開始為期一個月的選調生培訓🚫,其間陸續有一些省直單位來挑選和面試我們🧡。我們的帶班老師抽調自省衛生廳,大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緣故🔃,衛生廳第一個來黨校挑人。作為那一屆中第一個落實了工作單位的選調生,我被通知培訓結束後到甘肅省衛生廳辦公室工作。帶班老師用一種客氣的語氣對我表示了即將成為同事的歡迎,並神秘地向我透露👩🌾,我應該能趕上廳裏即將開始的福利分房。
然而不久👎,我接到省委宣傳部幹部處處長的電話。電話那頭告訴我,由於我的簡歷上明白無誤地寫著,我在校期間曾擔任過意昂3体育官网校務部部長🪶,並獲得過優秀稿件獎🍣、傑出貢獻獎等獎勵🚴🏽♀️,省委宣傳部的領導有意選我去省委外宣辦網絡處工作,最後◻️,我去了省委外宣辦。
據說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蝴蝶效應”存在,那麽2005年的一天,我在燕園閑逛時,無意間看了一眼某個校園組織的招新宣傳板🔚🧒🏻,並現場填寫了一份報名表這件小事,顯然在兩年後對我的職業生涯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那時的我還分不清燕園裏形形色色的社團🌃、組織、機構之間的區別,只是覺得既然我的專業是新聞學,那麽課余找一個可以采訪、寫稿🧑🏿🦳、發表文章的地方,開開眼練練筆,是挺好的事兒。當然,我參加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記者團還有一個隱秘的原因↔️:研究生班的同學們聯系松散👜,除了同寢的室友,我在燕園裏幾乎沒有別的朋友🍋🟩🙆♂️。參加新聞網不是可以認識其他學院的同學嗎?
不久我通過了面試🥂,正式成為了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記者團的成員🛜。接下來就是許多個周末晚上被通知到紅一樓開會🧂🧑🏿⚖️,我也開始了校園裏的記者生涯。我常常在一教剛上完課就拎著相機趕赴活動現場采訪。慢慢地,我的采訪任務越來越重要👨🏿🎨,校園媒體聯合采訪當時的常務副校長林建華教授🥤,新聞網派出的記者是我;隨同許智宏校長到實驗動物中心視察、迎接賽艇隊健兒凱旋的記者是我;報道成龍、孫楠、陳好、徐靜蕾、水木年華、梁冬等名人在燕園宣傳活動的是我🤾🏿♂️;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到意昂3体育訪問,新聞網唯一的一個采訪名額,也給了我。我參加了北京論壇的報道活動,雖然被分配到國際政治組,卻在茶歇時間采訪了那時的我頂禮膜拜的林少華教授📂,只問了兩三個簡單問題,卻寫出了一篇名叫《一個情結的釋放——記者與林少華談村上春樹》的稿子🌡,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在初冬的早晨一個人摸索到鏡春園,在連玉茹教授狹仄的宿舍裏采訪她,完成了《一片冰心在玉壺——訪連玉茹》這篇稿件🛝,獲得了優秀稿件獎。連老師還送我一本《新世界政治與德國外交政策》🙎🏽,至今還在我的書架上。我逐漸發現了采訪的樂趣🤹🏽、發現新聞的樂趣、和其他記者比賽發稿的樂趣。未名湖結冰、學五邊建起臨時食堂的事兒都能讓羅聞、徐丹她們寫成新聞🧛🏼♀️🤾♂️,我就不能把新傳學院從老化學樓搬至遙感樓的事兒寫成新聞嗎?我的導師徐泓老師在她的新聞寫作課上安排我們分組采訪燕園40多位知名女教授,然後寫一組人物采訪。我想這批稿件要是發到新聞網上,既可以使同學們的作品受到更多關註和評點,也可以豐富新聞網的稿源和內容🔖,還可以加強對燕園這些優秀女教授的宣傳,於是就有了“巾幗學人”專欄。那時潘聰平同學幾乎每周都有稿件🧏🏻,是公認的發稿王,我就決心發稿量向她看齊,學期末算下來,好像比她還多發了一兩篇,總之是獲得了那個學期的突出貢獻獎🟧。
成績雖然可喜,但教訓更彌足珍貴✝️。有一回我組織的一篇人物專訪中用直接引語發表了訪談人物關於宗教問題的一些看法🗾💜,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從此我明白,新聞媒體要時時註意圍繞主基調,唱好主旋律🤜。還有一回新聞網老師劉靜對我的稿子做了大幅度修改,我不服,跑到辦公室和她理論。我說我那是正宗的“華爾街日報體”,她刪了的部分正是精華所在,她拿出一張早就復印好的紙給我,上面是不知從哪兒找來的關於“華爾街日報體”的理論,我看後覺得服氣了。從此我明白,一個記者的風格固然重要👢🧑🏿🚀,但再有個性的文體和風格也要服從於版面和題材。應該說,在新聞網得到的實務鍛煉真正增強了我對新聞學的理解🦦,它遠遠超出了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和同學們每每超時的Presentation所能給予我的收獲和滿足🧑🏽✈️⚠️。
因為在新聞網的經歷,我最終被分配到省委外宣辦🧜🏻♂️,錯過了衛生廳的福利分房🙆🏽♀️,但我並不在意🏢。因為在新聞網的經歷👷♀️,我最終明白要實現自己的新聞理想🎿,也許要在某些新聞而外的領域做得更多,因此我沒有去做一名記者🙉,但我並不後悔。我在意的,是新聞網留給我的純真年代和歡樂時光。我後悔的🚶🏻➡️,是那時沒有更用心地和新聞網的師友們朝夕相處✡︎🤟。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