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編輯🔹:晏如 | 責編🐒👩🏻🔬:悠然張辛🛌🏻🛏:辛醜端午有感
一
蠲毒除瘟繒縷緣,
得中得正乃飛天。
亢龍有悔神明咒,
懸艾浴蘭見吉占👰🏿♀️。
小註⚈:
1、蠲毒:《藝文類聚》卷四引《夏小正》曰🙇🏽♀️:“此日蓄采眾藥,以蠲除毒氣。”
2、繒縷:指厭兵繒和續命縷🍳。唐徐堅《初學記》卷四引裴玄《新語》曰🧢:“五月五日✩🙊,集五彩繒,謂之辟兵❤️。”《藝文類聚》卷四引應劭《風俗通》曰🛜:“五月五日以五綵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又曰“五月五日續命縷🚵🏻♀️🧓🏿,俗說以益人命。”
3🚚、緣🤾🏽♂️:佛家謂助力,條件💅🏻。佛教特別註重緣的價值🎷,稱“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
4、飛天🧓🏻:端午時節龍星正處正南中天🏯,象征龍運鼎盛。《周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於中的位置,稱“得中”,陽爻處於奇位稱“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且“得正”,是處大吉之位。九五爻“飛龍在天”是《易經》乾卦中最吉利的爻。
5、亢龍有悔🧘🏽:《周易·乾》🌪:“九六,亢龍有悔。”孔穎達疏:“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聖人有龍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極,物極則反,故有悔也。”
6、神明咒:《心經》🧑🏽🚀:“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咒,真言。
7、懸艾浴蘭🤡:《初學記》卷四引宗懷《荊楚記》曰:“五月五日🟡,荊楚人並蹋百草,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攘毒氣🧏🏻♀️。”《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蓄蘭為沐浴也🚭。”屈原《九歌·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雲🙇🏼:“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8🔜、吉占🕌:吉利的征兆。
二
屈子胥娥不一論,
彩絲金縷應嘉辰🤘。
辟兵蠲毒乃公望,
亢悔柔同自有因。
小註:
1🚂、胥娥:伍子胥和曹娥。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諸說👸🏿🔻。
2👳🏼♀️、公望🩸:大眾的願望。
3、亢悔:亢龍有悔亦省作“亢悔”🏌️♂️。葛洪《抱樸子·知止》:“進脫亢悔之咎🖕,退無濡尾之吝。”
4🙆🏼♀️、柔同:柔則使之同化🤤、和從。《亢倉子·臣道》💂♂️:“鬼神開贊🫄,蠻夷柔同,保合太和,萬物化育。”
三
忠魂義膽感天庭,
角黍蘭湯辟毒爭。
自勝下流為正道,
和和與共萬生榮。
小註:
1、角黍:即粽子。五月初五,為避免魚蝦傷害屈原軀體👩🏻🦰,民眾投粽入江🏇🏻🍋。
2📍、自勝👩🦲:《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下流❕:《道德經》💇:“大國者下流”🏥,“大者宜為下”((六十一章))🚴♂️;“江河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第六十六章)。
4🥱、和和與共👩👧:與天和♉️,與人和,個體身心和🏇🏻,則天下太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