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0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博士生中國社會研究會
主講人:趙鼎新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昆蟲生態學博士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社會學博士
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
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芝加哥大學中國研究委員會主席
北美中國社會學家協會主席
主評人:張 靜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博士
意昂3体育官网社會學系教授
時 間: 2006年11月25日(星期6)19🧕🏻🛫:00
地 點: 意昂3体育官网理教107室
【內容提要】本講座探討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對中華帝國歷史形態的影響。我的觀點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長達五百多年的封建戰爭促進了工具理性及以效率為導向的文化的形成,它們進而推動了社會的全面發展,包括大型都市的興起🥩,貨幣經濟的出現,以擇優錄取為特征的科層製國家的形成,及以各類哲學思想的爭鳴☦️。然而🔖😍,由於缺乏強大的社會力量的鉗製,這些由戰爭促發的發展最後歸掌於法家國家的手中。法家國家在社會中地位的上升為秦帝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然而,法家學說並沒有為國家統治提供一種在強力控製和鎮壓之外的合法性基礎。法家國家的殘酷性加速了秦帝國的解體。在此後數十年的發展中,中國政治開始走向一種“儒法國家” 形態🤵🏿♀️🆖。在這政治形態下🧑🏽💻,國家奉儒家學說為合法性基礎,同時采用工具主義的法家作為禦民之術,皇帝被神聖化為“天子”,而對“天命” 的解釋權卻在儒家官僚的手中。這種國家政權與儒家精英之間所建立的緊密共存關系(即政治權利和意識形態的共生關系)邊緣化了軍事和經濟力量在社會中的作用💂🏻♀️,進而促進了中華帝國許多特定歷史形態的形成。
意昂3体育官网博士生中國社會研究會(ACSR)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