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7 信息來源: 歷史學系
【講座主題】中國是否超前?西方照常升起?
【主講人】孫隆基(美籍華裔歷史學家,《新世界史》《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作者)
【評議人】高毅(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11月23日(周一)19:00-21:00
【地點】意昂3体育官网李兆基人文學苑1號樓108
【主辦方】中信見識城邦、中信書院、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系、三輝圖書
【活動介紹】
中國近年之經濟成長與國力陡升,在當代的意識中已造成反響。約從 1990 年代末開始,中國被看成是與西方“分流”的有效發展模式,甚至可能最終取前者而代之。
反映這個時代趨勢的是美國中國史領域內的“加州學派”,至 2009 年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的“中國統治世界論”達到高峰。
為人疏忽的是自維多利亞時代以來歷久不衰的英美主義,至其當代版尼爾‧弗格森 (Niall Ferguson)與安德魯‧羅伯茨( Andrew Roberts)等人,不斷提醒世人是英語文明將世界帶入了現代、建立了一個以法治和民主為框範的世界秩序。
英美主義者亦會對自己人敲響危機感的警鐘,但這類警惕其實也是向對手腳下擲手套:挑戰者縱使會一時得逞,如果不能提供相應的普世價值,即使如納粹德國、軍國主義日本和極權主義蘇聯,也將會是在歷史擂臺上跑跑龍套而已。
【嘉賓介紹】
孫隆基,祖籍浙江,1945 年生於重慶,在香港長大,在臺灣受大學教育,獲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後赴美國深造,於明尼蘇達大學專攻俄國史,獲碩士學位,轉赴斯坦福大學專攻東亞史(期間並在上海復旦大學進修一年),獲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加拿大等多所大學任教。重要著作有《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歷史學家的經線:歷史心理文集》《未斷奶的民族》《美國的弑母文化:20 世紀美國大眾心態史》《新世界史》和The Chinese NationalCharacter: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 等。
高毅,著名歷史學者,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教授。研究方向為法國史、歐美近現代史、世界文明史。主要論著有《法蘭西風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試論丹東政治傾向的矛盾性》、《政治文化與熱月反動》,主編有《世界文明史》(與馬克垚共同主編),譯著有《法國大革命史》《中國:傳統與變革》《福柯的生死愛欲》《他鄉——以撒·柏林傳》《黑暗時期三女哲——施泰因、阿倫特、韋伊傳》等。
【流程】
19:00-19:10,主持人介紹嘉賓和圖書
19:10-20:10,孫隆基演講
20:10-20:30,高毅點評
20:30-21:00,讀者提問
【建議閱讀書目】
《新世界史》
多中心史觀,跨學科方法,講述全新的文明演進故事;專為華語讀者打造的全球通史;
書號:978-7-5086-4117-1
定價:58.00元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新世界史》是著名歷史學家孫隆基先生在其多年在美國教授“世界通史”課程講義的基礎上,綜合全球史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寫成的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全新世界通史。
華語世界現有的世界通史著作,要麽是翻譯引進西方學者的作品,避免不了“西方中心論”的窠臼;要麽是本土學人的著作,無論觀念、視野還是資料,都落後於國際世界史研究的最新進展。孫先生以一己之力、用“全球史”的觀念和方法重構世界通史,旨在改變華語世界此領域研究的落後狀況,為華語世界提供更適合閱讀、理解和傳播的世界史讀本,更新國人對世界歷史的認知,豐富國人的人文知識結構。
★孫先生以一己之力、用“全球史”的觀念和方法重構世界通史,旨在改變華語世界此領域研究的落後狀況,為華語世界提供更適合閱讀、理解和傳播的世界史讀本,更新國人對世界歷史的認知。
★“新”在哪裏?
◎新視角:摒棄以“民族國家”歷史為中心、由點到面連綴成世界史的固有思路,以全球視角對各文明的有機聯系與互動進行跨區域的總結,呈現三維立體的歷史圖景。
◎新史觀:駁斥目前占據世界史寫作主流的“西方中心論”,用“多中心論”重構人類的“共同過去”。
◎新方法:超越從文獻到文獻的治史思路,用跨學科的方法,綜合運用歷史學、生物學、地質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新材料:丟棄傳統說法和過時材料,在最新的考古發現和學術成果基礎上進行全新解讀。
◎新寫法:擺脫史實的簡單羅列,每章由問題引出,采用申論的寫法,邏輯性強,引人入勝。
《新世界史》堪稱首部由華人學者專為華語讀者著述的全球通史,將零散的世界史知識貫通成一幅完整的世界歷史圖像,是今天的讀者重新認識世界的必備讀物。對於世界史教學來說,本書則在提供準確的基礎信息的同時,突破了傳統教科書的敘述方式,問題引導,綱舉目張,擺脫機械式的死記硬背,讓教師和學子能夠更有效地掌握史實間的關聯。
全書共分3卷,第1卷總結和分析了人類起源的諸多說法,駁斥了“大河流域搖籃”說,批判了“四大文明古國”這一對古文明格局的傳統概括,重新探尋人類古典文明發展和相互影響的歷史圖景,並就中國文明的起源等重要問題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第2卷和第3卷則處理之後的歷史階段和重要論題,預計將於2016年陸續出版。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孫隆基先生最負盛名之作,全新修訂版問世;影響一代知識分子的傳奇暢銷書;用結構觀念省察中國文化;對“國民性”深刻而理性的批判;
書號:978-7-5086-5321-1
定價:68.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10日
孫隆基先生把中國上下三千年當做一個“長時段”,用結構觀念——針對特定範圍的一種共時性設定——來研究中國歷史和這種歷史延續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創造性地運用“良知系統”“身體化”“和合性”等概念來總結中國文化中對“人”的設計和“二人”關系,並進一步延伸至對個體與社會關系、國家與社會關系,國家對世界態度的分析與概括。其匠心獨運之處在於,不是泛泛地羅列出這個民族的國民的劣根性,然後提出老生常談的補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萬剮的切割,給人以深處其間而欲全力掙脫的濃烈感覺,從而達到文化批判的深遠訴求。
◎ 80年代的傳奇暢銷書,匠心獨運的文化批判,風靡一時,影響一代知識分子。
◎研究針對長時段的文化深層結構,運用結構主義方法,是理性、經典的文化研究成果,結論長期有效,不會過時。
◎ “硬心腸”的民族“劣根性”反思。結論是:中國人“心”發達於“腦”,但“心”並沒有表現為個人的熱情,反而化為鎮止個人熱情的社會化“人情”。所以,在中國人之間理性精神和個人熱情雙雙不發達。
◎ 諸多對中國人文化特征的總結性金句,一針見血,直指人心。
【評論】
我至今還保留著那份《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的復印件,書角已經卷起,字跡模糊,不知道已經是原本的第幾代孫,上面還布滿了各色各樣的手印、油跡和警句式的批註——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人曾經向我借閱過。
——許紀霖
說起《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當年我只拿到十多頁該“書”的詳細目錄,就“如獲至寶”。那時我是一個鄉村中學的教師,不容易得到全本。
——傅國湧
《歷史學家的經線》
在世界背景中重寫中國近代史;顛覆性地用“世紀末思潮”來解釋五四運動和魯迅問題;
書號:978-7-5086-5313-6
定價:52.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10日
孫隆基先生在本書中用自己獨特方式對中國近代政治史和思想史上核心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魯迅問題、民族主義等話題進行了重新闡述,對歷史學家們近代史書寫的“文絡”進行了梳理和批評,並創建性地提出“世紀末思潮”這一分析路徑,拓展了整個近代史研究的視野。
書中的文章集中體現了孫隆基先生治學寫作的兩大特點:一是擅於將世界其他地區的歷史和思潮作為討論中國歷史背景和參照,在比對中凸顯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實質和特性。在討論辛亥革命時,作者以法國大革命作為前例,追尋辛亥革命的思想和模式源流;在討論五四運動的時候,又以西方的啟蒙運動和同時代的民族復興運動來做參照;在他對魯迅的全新解讀中,更是將魯迅納入西方所謂 “世紀末”潮流的影響之中,開辟了魯迅研究的新思路。二是能夠綜合運用心理學等社會科學方法來進行歷史敘述和解讀。書中有關魯迅的兩篇文章都涉及心理學和心理學史,而談及法國大革命的文章介紹了社會心理學在中國的流傳;討論中國南方與北方關系時更是綜合運用了優生學、人物地理學和區域類型學的研究成果。
基於這樣的治史思路,孫隆基先生為我們呈現了解讀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些文章“將從清末之民國前期的思想史整個翻轉了”。
◎ 顛覆傳統觀點,在世界背景中重寫中國近代史。
◎ 提出孫隆基重要的理論創新,認為是西方的“世紀末思潮”而非“文藝復興”或“啟蒙思潮”最大程度上影響了五四運動和魯迅。
◎ 突出體現孫隆基治學特點:
1. 擅於將世界其他地區的歷史和思潮作為討論中國歷史背景和參照,在比對中凸顯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實質和特性。在討論辛亥革命時,作者以法國大革命作為前例,追尋辛亥革命的思想和模式源流;在討論五四運動的時候,又以西方的啟蒙運動和同時代的民族復興運動來做參照;在他對魯迅的全新解讀中,更是將魯迅納入西方所謂 “世紀末”潮流的影響之中,開辟了魯迅研究的新思路。
2.綜合運用心理學等社會科學方法來進行歷史敘述和解讀。書中有關魯迅的兩篇文章都涉及心理學和心理學史,而談及法國大革命的文章介紹了社會心理學在中國的流傳;討論中國南方與北方關系時更是綜合運用了優生學、人物地理學和區域類型學的研究成果。
◎ 反省近代史寫作的“文絡”,梳理批判,意義深遠。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