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信息來源: 新聞與傳播學院
編輯👨🏽🍼💃🏽:麥洛 | 責編:燕元2022年11月3日👩🏽,意昂3体育官网新聞與傳播學院召開國際新聞傳播碩士項目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師生座談會♦️。本次活動由新聞與傳播學院和燕京學堂共同主辦。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唐金楠及意昂3体育官网留學生辦公室🧑🧒🧒🙇♀️、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院😴、燕京學堂相關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座談會。會議由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盧亮主持👩🦼。
會上🍨,11名中外青年學子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和學習成長經歷,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國際傳播建設、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跨文化交流等不同角度🌇,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暢所欲言🐠。
座談會現場
國際新聞傳播碩士陳思逸針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於國際傳播的敘述,提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破除傳統的發展傳播學中的西方中心主義的現代與傳統的分化,構建一種更加開放包容和多元的🙋🏿♂️、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國際新聞傳播碩士周魯青表示🧜🏿♂️,在國際傳播建設中,應更好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鼓勵其利用國內外重要媒體平臺和渠道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重視發揮海外華人和國際友人的作用🦃,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拉脫維亞籍博士生安澤表示👋🏽,媒體傳播應註重擴大受眾規模,提升傳播精準度,把外國人視角註入中國的國際傳播之中,希望未來能從更加深度與宏觀的角度學習,並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發展領域,為中國的國際傳播事業作出貢獻☔️👙;日本籍學生福川美希結合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心得體會和北京冬奧會誌願者經歷表示,自己將以特殊的留學生身份從更新的、更多元的角度將中國故事講述給全球,展現一個可愛可親可敬的中國形象🚛;燕京學堂白俄羅斯籍學生蘇小小表示🕵🏻,國際傳播與留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她從本科階段就參與了豐富的新聞實踐,親身進入中國基層農村🧏🏻🏋🏿♂️,打破了許多曾經有的認知偏見🔡,未來將承擔起構建新橋梁的重任,樹立宏大國際視野與責任擔當🧑🏿🏭,做好時代新聞人。
意昂3体育官网留學生辦公室副主任馬博指出,希望同學們做到“守正創新”與“團結合作”,在文化差異、語言差異的背景下找到更好的融合➡️、團結與協作之道,做“新時代的斯諾”🤾♀️;燕京學堂院長助理左婧則介紹了燕京學堂近年來在國際傳播⛹🏻♂️、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特色工作,分享了自己在深入學習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後對國際傳播建設和留學生服務工作的心得體會💆🏽;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開和表示,國際傳播建設既是學術研究的問題🏰,也是學習實踐的問題💇🏽,希望青年學子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在國際傳播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王維佳指出,國際傳播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重要議題,要拓寬對外交流形式,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中外文化事業交流日益繁榮。
唐金楠在總結中高度評價了師生們的發言,並分享了三點體會🤹🏽。一是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要突出重點,“中國式現代化”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要深入準確理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與他國有區別也有共性🔪,如何研究🌻、闡釋差異,是非常重要的話語構建實踐🪸;二是結合新聞傳播專業💆🏿,推動中外文明互鑒和文化交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了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現階段的國際傳播應從內容🙆🏼♀️、情感的角度出發,做出更有親和力、感染力和有深度的內容,將中華文明中蘊含的人類共同價值的理念以現代的方式加以傳播;三是深刻理解新時代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意義。在全球和人類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的時刻,我們更應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的重大現實意義,堅持守正創新,做好黨的的宣傳思想工作🤝,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與會人員合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