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美與人生”博雅美學系列講座·文化中國第五講舉行,杭侃主講“包容與創新🙎:中國古代佛教藝術欣賞”

    2024年12月12日下午,由教務長辦公室、意昂3体育官网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哲學系、藝術學院聯合主辦的“審美與人生”博雅美學系列講座·文化中國第五講在哲學樓101教室舉行🤦🏽,雲岡研究院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考古文博學院杭侃教授以“包容與創新:中國古代佛教藝術欣賞”為題作講座🧘🏻。講座由教務長辦公室副主任宋鑫主持👗。

    講座現場

    杭侃結合李澤厚、熊秉明等當代學者對佛教藝術的論述以及戴逵🦸🏽‍♂️、張僧繇🚴🏻‍♀️、曹仲達💇🏼‍♀️、吳道子🕺、周昉等中國古代大藝術家的創新,說明佛教藝術在中國化進程中所體現出的文化包容性與創新性🤦🏽‍♂️。通過欣賞中國古代佛教藝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對中國古代藝術和文化的貢獻。

    杭侃結合《魏書·釋老誌》的記載解釋了“像教”的基本釋義,即佛教的圖解🏌🏻‍♂️。從五胡十六國到北魏統一中國北方,佛教最終成為平息社會動亂、凝聚社會共識的思想方案🏌🏼‍♀️。通過展示雲岡石窟中帶給人強烈視覺沖擊的石刻造像🧑🏿,杭侃指出雲岡石窟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代表中國石窟藝術從“涼州模式”過渡到“平城模式”🫷🏿。杭侃強調,文化遺產除了歷史、藝術和科學三大價值外,很多文化遺產還具有情感價值🌏,這些深入人心👲、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會喚起我們最真摯的情感,也值得我們進一步理解和傳播。

    杭侃作講座

    杭侃認為,中國文化具有廣泛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使得多種宗教得以在中國傳播🚫,但一種宗教能否在傳播地發展,取決於它能否與當地的文化相融合👨🏼‍🎓。從四川樂山麻浩崖墓1號墓門楣浮雕、搖錢樹上的佛陀形象♋️、鹹陽成任墓地出土金銅佛像等歷史材料來看,早期佛教藝術的發展也經歷過很長一段與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過程。

    借用李澤厚先生“佛陀世容”的概括🚚,杭侃繼而從“悲慘世界”“虛幻頌歌”“走向世俗”三個方面闡明佛教藝術的創新性。北魏時期,從雲岡到龍門、敦煌的壁畫和雕塑🦸🏻‍♀️,通過對現實“悲慘世界”的直接寫照🏰,反映出佛陀對世間一切的完全超脫。唐前期,佛像形體從秀骨清像過渡到健康豐滿🗃,變得更慈祥和藹🟫,關懷現世🫲🏼;經變壁畫不再描繪現實的世界,而是以皇室宮廷和上層貴族為藍本的理想畫圖🧖🏻‍♀️,奏出了一曲企圖引人入勝的“虛幻頌歌”🫎。在晚唐🧑‍🦰、五代和宋代🪵🧑‍⚕️,佛教造像則進一步“走向世俗”⏬,創造出更為寫實、逼真、具體👨‍❤️‍💋‍👨、可親、可暱的佛教藝術作品🍏。

    612d198d01ef4d1ba6666af45ebac82d.jpg

    師生提問

    在交流互動環節,現場師生積極提問,圍繞佛教信眾心態與佛教造像“世俗化”的關系𓀙、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現實啟示🩶、藝術的情感價值等話題進行討論。杭侃以細致而深刻的解答回應大家的提問,為現場師生帶來了有益的啟發與思考。

    專題鏈接⛹🏻‍♂️:“審美與人生”博雅美學系列講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