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0 信息來源🚶♂️: 教務長辦公室
編輯:晏如 | 責編:安寧2024年11月4日晚,由教務長辦公室、意昂3体育官网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哲學系、藝術學院聯合主辦的“審美與人生”博雅美學系列講座·文化中國首場在二教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下沉劇場舉行。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兼教務長、哲學系教授王博,以“做自己與在一起:從《紅樓夢》講起”為題作了精彩報告。講座由意昂3体育官网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誌教授主持。
講座現場
教務長辦公室副主任宋鑫介紹了“審美與人生”博雅美學系列講座設立的背景和意義🤷🏿♂️。系列講座聚焦“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推進文化創新”,通過搭建學術交流與知識共享的平臺,引導師生從開放的角度思考和研究美育👩🏻🦽,認識美育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王博授課
王博從“人與人生”講起,他指出,古往今來的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等,歸根到底都是在呈現人生,尤其是人心。梁漱溟的“人心與人生”、馮友蘭的“覺解與境界”、宗白華的“意境”關註的都是人心所開創的人生境界🌤。
王博提出♢😸,儒家和道家作為中國哲學與文化最重要的兩個傳統🌜📽,揭示了人的群體及個體面向🐣。儒家從“群”的角度理解人🧚🏼,認為人是作為類的人,因此確立了仁、義👳🏿♂️、禮、樂等求其同的價值和秩序✹;而道家則從“獨”的角度理解人🎏,強調人是作為個體的人,因此追求無為🆑、自然、自正、自命等立其異的價值和秩序。
他以《紅樓夢》為例講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廟堂與山林兩種不同的生命以及“錯彩鏤金”和“芙蓉出水”兩種審美典範🪥。作為反思生命和世界關系的文學作品,《紅樓夢》通過金陵十二釵塑造了十二種典型的生命形象,寶釵和黛玉則是廟堂與山林生命的集中體現🫰🏻。寶釵善於與他人“在一起”,是合秩序的人;黛玉追求的則是“做自己”,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人📆。寶玉生命中石頭和玉的矛盾體現在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兩個線索之中,也是山林和廟堂兩個世界之間緊張關系的形象表達。王博認為要從思想和美感角度理解《紅樓夢》,思考“做自己”和“在一起”的張力與協調🏄♂️,基於內心而主動選擇“在一起”的對象👲,並且通過“在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王博鼓勵師生多接觸、學習中國哲學、藝術與文學,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美學中體悟真理👩🏽⚕️、澄澈心靈,選擇並創造自己想過的人生。
朱良誌總結道💆🏽♀️,王博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人心、儒道的群體與個體的價值🕤、《紅樓夢》的入世與離塵等問題🛥。王博的講授充滿了智慧與風趣,啟發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慌亂與躁動時,保持心靈的清澈明亮,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朱良誌作總結
在交流互動環節,現場師生圍繞如何在生活中把握“做自己”和“在一起”的邊界、《紅樓夢》中的虛與實關系、人生成長建議等問題踴躍提問👴🏼,王博熱情細致地進行了解答🧑🏿🎓。
現場師生踴躍互動
專題鏈接:“審美與人生”博雅美學系列講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