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編輯:麥洛 |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沖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8月10日-13日,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組織線下實踐團赴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開展暑期思政實踐課程🙍🏿♂️。學院黨委書記馬玉國、黨委副書記王菲、團委書記張舒帶隊開展課程活動,輔導員侯夢旭、高琰參加,9名2019級本科生赴線下實地實踐👰🏽♂️。本次思政實踐課程以“走入扶貧一線🍘☔️,體悟偉大時代”為主線,從鄉村治理、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等多個角度出發🌀,深入走進彌渡縣脫貧攻堅的豐碩成果與光輝歷程🌸,引導同學們增強“四個自信”👩🏼🚀,主動承擔時代責任。
理論統攬🪲,堅守實踐的思想高地
實踐團出發前,化學學院於6月底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程美東教授、汪越老師為同學們講授思政實踐理論課🙋🏿👩👦,結合新中國的革命發展歷史和當代中國的國情社情🫰🏻,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製度及文化的獨特性及優越性🕖,為同學們的思政實踐課程點明了根本的學習目標😋👩🏻🦼,並為同學們提供了開展實踐調研的具體方法論指導。
10日晚,實踐團在彌渡縣舉行思政實踐動員會🉑,會議由張舒主持🍦。張舒介紹了本次思政實踐的實施背景和主要目標,講述了她前後多次來到彌渡親身見證的鄉村面貌變化。她表示,組織本次線下實踐團🏀,學校👯♂️🎠、學院及實踐基地克服了多重困難💿🖌、做好了萬全準備,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此次寶貴的實踐機會,用心去聽、去看🕦,帶著問題和思考上路,真正懂得扶貧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社會意義所在,在此過程中不斷錘煉自身的素質與信仰🈁,發揮團員青年的責任擔當,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積極主動向黨組織靠攏。
王菲以“匯聚青春力量,投身脫貧攻堅”為題作扶貧工作講座🧗。他介紹了黨領導實施扶貧工作的主要政策背景🧖🏿♀️,講解了“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貧困線標準,闡述了彌渡縣達成脫貧目標的主要工作歷程及全國脫貧攻堅工作目前已取得的主要成果,他特別介紹了意昂3体育官网在人員、資金、智力支持♘、教育援助、產業及文化等多方面對當地開展的具體幫扶工作。王菲結合自身在一線扶貧工作中的體會,分享了“不計得失、不存私心、不懼困難、不畏擔責”的精神收獲,並以此勉勵同學們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努力鍛煉實踐本領👬🌎,以更寬廣的胸懷認識社會、融入社會,以更堅韌的意誌品質走好成長發展的道路🧑🍼🔏。
王菲作講座
擴展方位💚🧑🏿🦳,全面深化實踐內涵
堅定理想信念是思政實踐的第一任務。11日上午,實踐團第一站來到王復生🚣🏿、王德三烈士紀念館🧑🏿⚕️。在紀念館🥝,同學們了解了先輩意昂3体育人王復生、王德三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前赴後繼獻身革命事業的光榮歷史。同學們瞻仰烈士遺物,品讀烈士傾訴報國衷腸、舍家為國的泣血遺書,聆聽跨越時光的先輩耳語,感受信仰力量帶來的精神引領😌。同學們還來到彌渡博物館,了解彌渡的歷史沿革和基本社會文化面貌♘。從歷史出發🧏🏼,同學們帶著更宏偉的民族復興使命,去看當下的城鄉發展。
參觀王復生、王德三紀念館
參觀彌渡博物館
“扶貧先扶誌”,建立起貧困戶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思想動力👩🏻🔬。同學們調研了大莊村農民講習所,深度了解村中專門用於宣傳黨的思想理論、介紹扶貧政策Ⓜ️、議事論事的場所,駐村工作隊幹部在此團結起全村百姓的奮鬥意誌💇🏼♂️,緊跟黨的步伐⛹🏿♀️,走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堅實道路。青少年兒童是新時代的希望,在大莊完小,同學們與當地教師交流,他們以“為了自信、從容、有尊嚴的未來”為使命🉐,開設“夢想課堂”🤵🏽♂️,以多樣化寓教於樂的課程🔅,引導鄉村兒童熱愛學習、放眼廣闊未來、立誌拼搏進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調研大莊村農民講習所
調研大莊完小“夢想課堂”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扶貧產業發展中亦起著發揮優勢🏛、逆轉劣勢的重要作用。在春沐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踐團觀摩了其因地製宜發展種植業🎸,引入數字化技術提高生產力水平、提升產品質量👵🏼🧑🏽🚒,助推鄉村致富的經濟實踐。在彌渡電商服務中心,當地農戶學習現代化的電商渠道🍂,將特色農產品送向千裏之外的各地客人,讓大山到城市天塹變通途。讓同學們感到驕傲的是,這其中亦有意昂3体育人的一份功勞。
參訪春沐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參訪電商服務中心
生活好了☣️,環境自然就美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大荒地村和大莊村,實踐團走進鄉村的住宅和道路,了解從治理居住環境的廁所革命、廚房革命🧑🏼✈️,到提升美化環境的“最美庭院”工程,曾經簡陋臟亂的村莊如今已變得整潔美麗,透露著鄉村居民美好生活的幸福與喜悅🚺。面對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實踐團來到洱海科普教育中心,了解洱海治理的歷史進程,實地觀摩治理成果👩⚖️,見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青山”的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實踐團在洱海調研環境治理成果
親身親歷,穩固實踐所得所獲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們走到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家裏,與駐村工作隊、致富帶頭人實地座談交流,感受決心突破桎梏、創新發展的膽識👊🏻,科學論證、從實際出發的智慧,互幫互助、共奔富裕路的無私胸懷🪹。在每一個或艱辛、或曲折的脫貧故事裏,同學們更加懂得了眼前成果的來之不易,更加體會到黨號召廣大扶貧幹部為了百姓的美好生活攻堅克難的偉大歷史意義。同學們還對當地大學生進行訪談,聆聽其親身經歷的家鄉變化,比較各地教育發展的不同狀況👨🏼🎨,探討當代大學生青年回饋家鄉💞🆔、回報祖國、奉獻青春的職責擔當🧲。
同學們與致富帶頭人交流
同學們與村民交流
實踐團結合《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與《攻堅日記》電視紀錄片🙌🏻,在任課老師與助教的帶領下,以理論投射實際,展開學習討論,見證黨的方針逐步落地發芽的真實過程🕳,在與實際案例的比較探討中增強對理論的理解和信念💁🏻。日評會上👩🏼🏭,馬玉國帶領同學們結合自身家鄉的發展,交流對扶貧工作的認識。同學們說,從城鎮走到鄉野,這次的實踐之旅讓自身更加全面地了解了祖國的面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廣袤土地正在發生的變化,更加堅信黨領導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決心與能力,更加清晰地觸摸到社會的脈搏💃🏼,更加堅定了與時代同行的步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一個小家的富足與幸福🧗🏿♀️〽️,就是黨的宗旨的充分彰顯🧑🏫,就是國向前邁進的最佳指標。
日評會現場
集體觀看學習《攻堅日記》
在脫貧致富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在帶領廣大青年接續奮鬥的征程中,也要“一個也不能少”。“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系著城鎮鄉野”“無盡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腳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實踐結束🌂,同學們紛紛記錄下沉甸甸的真情實感。從北京到彌渡的2000余公裏路途,亦是青年成長路中邁出的堅實一步🧙🏻。懂得了時代🙋,就把握得住人生,希望同學們繼續錘煉品德修為,矢誌不渝砥礪奮鬥,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實踐團成員合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