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信息來源: 校團委
編輯:燕元 | 責編🙅🏼♂️:安寧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思政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搶抓新生教育育人契機🍁、深化實踐二次育人成效,校團委第一時間組建校院兩級思政實踐宣講團,集結來自不同院系的29支優秀思政實踐團隊、近100名宣講員,統籌協調16個宣講場次,於軍訓期間和9月1日至2日面向2024級本科新生展開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思政實踐宣講活動,走進200余個班級🏐,為近4000名2024級本科新生展開宣講,充分發揮了思政實踐啟智潤心🧾、思想引領的磅礴育人力量🧑🏽🎨。
思政概覽明要義,力行實踐譜新篇
在9月1日上午的思政實踐宣講會上,國際關系學院2023級本科生張振濤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思政實踐課程概況,概括了意昂3体育官网2024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是如何在繼承與創新中推進🥽,並著力構建“立體化💆🏽、專題式、多樣態”“學分化🐻❄️🧔♂️、規範化🧙🏽♀️、必修化”的思政教學體系🔇。他鼓勵同學們走出校園,走入城鎮鄉野💆🏻♂️🏹,關心社會民生,勇擔時代責任,在切身實踐中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將專業所學應用到實踐當中,在祖國大地上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在腳踏實地的切身實踐中真正讀懂“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答好“使命卷”。
張振濤介紹思政實踐課程整體情況
隴原藥香助振興,青春擔當逐夢行
藥學院2022級本科生鐘文帥以“隴原百草傳薪火🚻,藥途長征啟新篇”為題,分享了藥學院赴甘肅“健康中國·安全用藥”思政實踐團的實踐經歷🛝。他提道🚵🏼♂️🌿,在奔赴基層開展安全用藥的科普宣講中,實踐團成員們結合專業所學,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為鄉村振興和繁榮發展註入新動能。在皋蘭縣城南社區居委會和城北社區居委會,實踐團開展胃腸道健康宣講👨🦽➡️,發放調查問卷🍍🧑🧑🧒🧒,配以生動淺顯的宣傳冊🦩,為居民們普及健康知識。在實踐中,他們不僅深入了解了基層群眾的健康需求〽️,而且在調研活動中增強了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課堂所學運用到實踐之中,在實踐中詮釋青年擔當⛹️。
鐘文帥分享實踐感悟
紅色精神礪青春,青年篤行擔使命
新聞與傳播學院2023級本科生方禹琪分享了新聞與傳播學院赴青海省思政實踐團在青海原子城的實踐故事。她提道,在原子城紀念館,實踐團成員們深入了解我國“兩彈一星”發展的崢嶸歷程,汲取科技工作者們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精神力量🧄🚻;在和海北州廣播電視臺開展交流的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近距離感受地方媒體的工作脈動,在實踐中深切思考媒體人“行萬裏路”的真諦。在分享的最後🧎🏻,方禹琪表示,作為新時代意昂3体育新傳學子,應於博萬物中廣其識,於涉世道中明其理🧜🏻💕,於躬身行中求其真🧖🏻♀️,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方禹琪分享實踐感悟
藝韻美育綻華彩🫎,文化自信育新章
元培學院2023級本科生楊晨藝在宣講會上分享了元培學院2023級本科生在中國美術學院(杭州)的思政實踐經歷♿。他介紹道,本次實踐作為意昂3体育唯一一個與藝術類高校聯動的美育主題實踐團,旨在弘揚中國優秀美術文化、樹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實踐團成員探訪良渚博物館,參觀潘天壽紀念館✍🏻、學習版畫和描金工藝、參加青年座談會,深化了對中國藝術文化的理解🤹♂️,在交流互鑒中激發了創新動力,在美學渲染中涵養了文化自信,生動詮釋了實踐育人的深刻意義。
同學們認真聆聽思政實踐宣講
此外,其他優秀思政實踐團隊宣講人也先後講述了自己的實踐體會📣,鼓勵初入燕園的同學們腳踏實地,深入基層👬✌🏼,將專業所學和調查實踐緊密結合,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以青春之眼觀時代、察國情📛,以青年之力擔使命🧜🏿、助振興。此次宣講活動反響熱烈🦴👨🏽🚒,現場掌聲雷動🕚。在宣講結束後,2024級新生表示,學長學姐們分享思政實踐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了思政實踐的目的和價值所在☝️,也使他們深深體會到意昂3体育青年身上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在未來也將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在火熱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宣講團成員與勵誌組新生們合影
知所從來☎️,思所將往😕💇♂️,方明所去。在本次思政實踐宣講活動中😂,意昂3体育團委組建校院兩級思政實踐宣講團,統籌協調16個宣講場次🚔,為200個班級的近4000名2024級本科新生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宣講團成員的實踐經歷和感悟🕵🏻♂️🧑🏻🦼,鼓舞和激勵著2024級新生同學們厚植愛國情懷、積累人生智慧、增長本領才幹👨🎨,懷揣熱望🪺、知行合一🌯,在實踐中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偉力,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