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 信息來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編輯😽:燕元 | 責編:安寧2023年4月30日,由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國家現代化建設研究》雜誌社、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學術研討會在意昂3体育官网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舉行↘️🙍🏿♀️,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十多位專家學者參會並進行了主旨發言📥。會議由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熙國教授主持。
會議現場
孫熙國主持
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韓毓海教授在致辭中指出⛹🏼♀️,當代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征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思想成果集中體現為“六個必須堅持”📮。意昂3体育官网作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發源地、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誕生地🧭,生動演繹了“兩個結合”。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召開本次研討會,對掌握這一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學理化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韓毓海致辭
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韓震教授認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就在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人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契合🕗,在於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在紮根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繼續推進“第二個結合”,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深刻把握這一結合的思想進程和理論表達形式🏊🏽♂️,並在開放狀態中不斷開啟創造性結合的新起點。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名譽院長李德順教授認為🙇🏽🤴🏻,傳統文化是一條生生不息💇、奔湧向前的河流🧑🍳,其中蘊含的價值理念和思維方式仍然存在於現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並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不應拘泥於派別之見和門戶之爭✶,而應立足歷史經驗的總結和現實問題的解決,以更為合理的、高雅的方式進行提煉⛅️,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主體地位和創造性精神🫅🏽。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哲學教研室副主任王傑教授指出,傳統文化有精華和糟粕之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根”與“魂”。推動“第二個結合”,應當飽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溫情和敬意、尊重和認同,將其中蘊含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思想方法和價值理念運用到現實問題的解決之中,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具體化大眾化建立堅實的文化根基👩🦯。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教務長李道湘教授以新時代統一戰線理論為例,對“第二個結合”進行了闡述☑️。首先,統一戰線聚焦人心和力量問題🖼,體現了“第二個結合”🕵️;其次,新時代的統一戰線從統戰之術提升為治國之道,實現了“第二個結合”🐋;最後,統一戰線在各個領域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創新了“第二個結合”。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楊慶中教授認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內在邏輯。國學作為不斷生成和不斷發展之學☹️,不是過去完成時,而是現在進行時。新時代國學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在熔鑄古今、貫通中西的過程中守正創新、不斷發展。
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允熠教授認為🤵,近現代中國之所以能夠義無反顧地接受馬克思主義,就在於這一理論滿足了中國從傳統的農耕社會向現代工商社會轉型的需要,滿足了中國從儒家文化意識形態向現代文化意識形態轉型的需要。正因為如此🌷,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成為了百年來熔鑄中學西學的最高理論形態🥰。
學者發言(從左至右、從上至下🔽👨🦱:韓震、李德順🤜、王傑、李道湘、楊慶中、張允熠)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林建華教授梳理了“兩次結合”與“兩個結合”的發生過程🚣🏻♀️,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意蘊,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本土化🩳🧙🏼♀️、時代化三個維度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時代內涵。
北京語言大學馬克思主義院長杜運輝教授認為,“兩個結合”是對百年黨史的高度總結🍓,是百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根本途徑❤️🔥、基本線索,是中國共產黨人把握歷史主動🧝、改變中國命運🏭、引導人類前途的力量之源、自信之基🖐🏿。深化“兩個結合”, 既要考慮普遍性和特殊性兩大視野🪃,也要考慮中👍🏽、西、馬三大思潮互動的思想格局,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會通🏄🏽♂️。
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孫利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為我們在現代工商文明背景下把握民族和國家的命運提供了思想武器,而傳統文化關註人生🫵🏿👩🏿、民生、治世等問題的方式在當代仍然具有普遍意義,這決定了“第二個結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現實性💪🏻。
重慶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處副處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楊華副教授以生育問題和生育觀為例,指出推進“第二個結合”應當把握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辯證關系,既要從整體上把握現實問題產生的根源,又要註重關照主體心靈世界的變化。
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華安副教授從比較視野出發,分析了基督教在西方傳播和馬克思主義在東方傳播的差異,指出應當從哲學思維、理想社會構想和個體價值觀三個層面理解推進“兩個結合”的文化土壤和歷史趨勢。
《國家現代化建設研究》常務副主編關海庭教授立足縱向的歷史分析視野和橫向的中西比較方法,分析了中國從先秦到近代形成世俗化的“一主多元”信仰體系的社會文化原因🧑🏻🍳,指出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和主導性信仰方式就是對該信仰體系的傳承和發展♠︎。
學者發言(從左至右🌦、從上至下📒:林建華、杜運輝、孫利、楊華、華安🤸🏽♀️、關海庭🧗🏿♂️、許寶友、趙蔔慧)
《國家現代化建設研究》編輯部主任許寶友研究員認為🫦,“兩個結合”是共產黨人把握“兩個大局”👰🏼♂️、深化對“三大規律”認識的需要,也是團結和凝聚廣大中華兒女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必須以開放的🚲、不斷發展的眼光看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
研究出版社社長👨🦽➡️、總編趙蔔慧介紹了研究出版社的發展歷程、辦刊理念、專長領域⛹🏽♂️、現有成果和未來規劃,並期盼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話語形成更多研究成果。
孫熙國在總結發言中指出,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必須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必須搞清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哪些方面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第二,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關鍵環節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解決當代中國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解決當代中國問題的基本方案和思想理論〰️。第三,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必須處理好五大關系🌋,一是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指導與繁榮發展的關系,即“一”與“多”的關系;二是處理好實踐和理論的關系,從中國實踐中概括出中國理論,即處理好“事”和“理”的關系;三是處理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即“古”與“今”的關系🧝🏿;四是處理好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即“中”與“西”的關系;五是利用好馬中西三種不同思想資源🥵,處理好“常”與“變”的關系🎮😅。
會議合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