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2016年6月1日下午✍🏿,經濟學院平新喬教授做客第55期“教授茶座”。臨近考試周,同學們都面臨著很大的學業壓力,但大家對於教授茶座的熱情並沒有減少,房間裏擠得滿滿的。平新喬教授從考試說開去🕋,與大家探討了“生活中每天都是考試”的話題,告訴大家要以應對考試的態度看待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挑戰和磨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5級本科生虞雪筠擔任主持人。
平新喬首先簡要聊了聊選擇今天這個主題的原因🧆,他坦言比較認同考試這種機製,因為考試是較為公平的一種人才選拔方式。同時,他也指出,比起學科考試,生活中的考試同樣需要認真對待。“無形的考試比有形的考試更加重要💲。人生中往往有那麽關鍵的幾步🈁,有時候一失足成千古恨,再也不能彌補。但也不要很緊張,只要養成克己的習慣🧑🏿⚕️。”
一些同學對於即將到來的考試周感到焦慮🦅,不知道該怎麽著手復習🪷,平新喬貼心地分享了自己復習考試的訣竅:“把老師原來做過的題再做一遍,然後把老師的筆記變成摘要,比如說兩個學期記了500頁的筆記,在考試前兩個月裏🐺,把500頁的筆記每10頁變成1頁,形成50頁的摘要,就是濃縮👏🏼,縮寫成自己認識的符號,把它串起來。通過考試前的消化和磨煉,把知識點串一遍🤏🏿,對自己一定是有好處的。這種好處不光是對考試成績有幫助,而且能夠提高你的分析能力。”平新喬還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考試就像是跨欄,需要把握節奏和狀態🫸🏻👩🏻🦳。考試是可以出彩的🐢,復習好了👎🏿,思想是有亮光的,通過考試可以把它激發出來。但是如果選的課過多🤽🏿♂️,復習考試期間就會很疲憊,一疲憊就興奮不起來🦧,會影響考試的鬥誌和心理狀態。”而說到選課,他也給出了相當具體而又可操作的建議🕉:“建議大家選課的時候考慮不同考核方式的搭配。例如,選修十門課的話🐰,可以有五門課是閉卷考試,另外五門課是開卷考試或者是寫論文的👨❤️👨,這樣的安排更加合理🥠🐴。”
平新喬勸導同學們,做學問不要浮躁,“本科是打基礎的階段👨🏼🚒🍮,需要把書念好,頂多做一項研究,我不太主張本科生急於發表文章,四年時間能寫一篇好文章就很了不起了,特別是文科生” 👨🦲。他也指出🦽🧓,要利用好意昂3体育的資源,多參與學術活動,“比如,多參加研討會🌆,多聽講座。我感覺參加一天的研討會就相當於修了一門課。聽講座一定要親自到場✋,在現場才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氣場,這種熏陶是無形的🙍🏿,可能影響你一輩子” 。
有同學對於如何平衡學習與活動感到困惑👧,平新喬坦言學習很重要💇🏿♂️,活動也同樣重要,他說:“我鼓勵同學們多參與社團活動,因為意昂3体育人才輩出,你要帶著大家一起做事,讓他們聽你的指揮,這是你的本事🧝🏽。假如你現在能指揮一個班,你將來就能指揮一個排🦹🏼♀️💅🏿、一個連👨🏻🦼➡️🧑🏿🍼,甚至領導更多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考試,是一種社會工作能力的鍛煉🧑🏼🏭🍺。”關於如何做出選擇,他認為,人在做選擇的時候🙅🏼♀️🖋,通常理性會多一點🥽,但是很多選擇總是兩難的🧑🏽。接著🍃,他又從經濟學的角度做了分析,“根據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如果決策處於最優的時候,丟掉的和得到的一般是一樣的,就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這個時候就要憑著感覺走了👨🏿💻,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 。
教授茶座是學生工作部於2014年3月推出的一項師生交流活動🧑🏽⚕️。活動為師生搭建溝通的橋梁,倡導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不談學術🦆🤹🏿♂️、只談人生。隨著第55期活動的結束,本學期的“教授茶座”活動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期待下學期更多的故事分享🧏♂️、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專題鏈接:教授茶座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