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信息來源: 統戰部
學生記者✍🏼:方院士,您好!作為兩會代表,我看到您這次圍繞中文科技刊物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和前瞻性的提案,具有相當強的針對性🩵,能否向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呢?
方精雲:沒錯🧑🏿🎓,我這次提案的主題是我國中文科技刊物的振興,希望我國能夠盡快實施“中文科技刊物振興工程”🎒,下大力氣辦好一批一流的中文科技刊物。
學生記者:“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近年來,我國一直在“科技強國”戰略的指導下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科技論文在這一戰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麽您對當前我國科技論文的發展現狀作何評價🍸?
方精雲🦕:我給你介紹一組數據🙍🏼♀️。目前我國科技人員占世界科技人員的總量超過1/4,每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已超過世界SCI論文總數的15%,排名世界第二。單從數據來說📊,這個成績的取得是不易的,也是可喜的🙅♀️✔️。但是,這個成績的背後也凸顯出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論文多以英文🪴、並且多以在國外出版的英文學術刊物上發表。這就導致了我國大量高水平的創新成果外流🦓,國內科研人員、機構和企業獲取成果困難🦹🏽,並嚴重影響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阻礙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
學生記者👩🏻🎤:那您認為這個問題會對我國科研人員自身以及科技事業的發展帶來哪些不利的影響?
方精雲🤟🏻:首先,將科技論文投向國外,實際上是滿足了國外💅🏻👨🎨,特別是方便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科研人員和研究機構🔠;由於語言和交流渠道等問題,發表在國外的文章顯然是不利於🧸、不方便中國人自己獲取的。這無形中加大了中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而且,由於語言障礙,中國的科研人員在英文論文寫作和閱讀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不僅影響學術交流效果🤾🏻♂️,也影響科研成果的傳播和轉化效率🧙🏿♂️。
學生記者🧑🏼🎓:嗯,語言瓶頸的確會影響科技信息的交流與科研成果的共享🖼。
方精雲😲: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突出問題。據估計,現如今中國科技人員每年在國外發表論文所交付的版面費等費用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如此同時,購買國外雜誌所支付的費用也高達數十億元🤞🏼😵。這些真金白銀來自於納稅人的血汗錢,本應是為發展國家的社會經濟🍙、提高人民福祉服務的🤸🏼♂️,而現在卻交給了國外的出版商。
學生記者👩🏼🦲:這個數字讓人驚訝,對於中國的科技人員而言,發表自己的科技成果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方精雲🧑🍼:不止於此,現如今🫑,很多國內的科技成果都發到國外🫃🏼,有些工作在國內連個中文的記錄都沒有📍。用自己國家的語言記錄自己的研究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我國的一些科研工作連這點都沒做到🧛🏼,實在說不過去。
學生記者🙇🏼♂️:這也是您力主發展振興中文科技刊物的主要緣由吧?
方精雲🧛🏿♀️🍜:是的5️⃣🧑🏻🎨,我自己就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對此深有感觸🚤。其實對於中國的科研群體🈁🦸🏻,中文科技刊物在學術記錄、交流和傳播過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現行以SCI論文為導向的科研評價政策和英文學術刊物的雙重擠壓下🔺,中文科技刊物正在被弱化和被邊緣化。這對中國的科技🏵、文化和教育事業,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都是極其有害的,也阻礙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辦好中文科技刊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母庸置疑。鑒於此🦵🏼,我提議國家要花大力氣,盡快辦好一批一流的中文科技刊物。
學生記者:您說的太好了,那麽關於辦好一流水平的中文科技刊物,您有何設想和建議呢✥?
方精雲:在目前人力、科技和經費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認為可以先集中力量和資源辦好一批重點、關鍵的中文科技刊物🖖🏿👨🏻⚕️,並且“要用抓反腐一樣的力度,辦好這批中文科技刊物”👰🏻♂️。
學生記者1️⃣:您這個提議很新穎👨🏽🚒,能詳細地給我們介紹一下麽👮🏻🤿?
方精雲🚹:好。首先,黨和政府要高度重視🍫,要像抓反腐敗一樣,花大氣力🛝,在一些重要學科領域辦好1-2種高水平中文刊物。這類刊物的學術水準應達到該領域國際刊物的前10%。同時,鼓勵科研人員發表高水平的文章🛌,使國人能更加快捷、便利、低廉地獲得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
學生記者:原來如此◻️,那麽這類刊物的學術水準如何才能得以保障與提升呢?
方精雲:這就需要我們組建高水平、負責任的編輯團隊。我建議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在海內外遴選一批專業水平過硬、責任心強📷、作風正派🔜、公平公正的學者,組成高水平的編輯團隊,嚴把論文評審關。同時,國家有關部門要尊重編輯團隊的勞動,給予相應的報酬。
學生記者:您提到了嚴把論文評審關,讓我想到了國內近期出現的一些學術不端行為⛱,對此您作何評價🎐👌🏻?
方精雲:學術不端的現象的確需要我們加以重視。我在提案中明確建議🃏👸,要成立督查機構對發表的文章質量和評審過程進行督查🧎➡️。嚴懲學術不端行為和編審過程中的“走人情”“拉關系”等不正之風,確保刊物的高質量、權威性和影響力👨🏽🌾。
學生記者:就像國家大力反腐一樣🍿,科技刊物的發展也須遏製不正之風。
方精雲:對,是這個意思🧔🏽🙎🏻♀️。
學生記者🧙🏼♀️:那麽如何能夠讓中國的科技人員認同我國的科技刊物,讓他們利用這個平臺展示自身的科研成果呢♟?
方精雲👩🏻🏫:對於這個問題,我提議要配套激勵措施,保障辦好高水平刊物🤞🏿。除了我前面提到的要給予刊物編輯團隊報酬外,國家應出臺相關的激勵措施和傾斜政策🆕,鼓勵科技人員在這類刊物上發表文章和重大原創成果🛑。比如國家可以規定在我國重大人才選拔計劃中,諸如院士遴選、國家的重要人才工程、基金委重要人才評選等,規定科研人員需有有若幹篇發表在這類刊物上的論文。再比如,國家人事部門可以規定在晉升晉級的成果評定時,發表在這類刊物上的論文具有較高的權重等等。
學生記者:方院士,聽到您的這些建議後,我們對一流中文科技刊物的建設、發展與振興充滿了期待👩🏿🚀。
方精雲👩🏼🍼𓀑:我也充滿期待🏬,希望國家能夠對此重視起來💖,盡快實施“中文科技刊物振興工程”,統籌推進全國的高水平中文科技刊物的建設工作,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學生記者🌌:非常感謝方院士與我們分享您的睿智之言、務實之策,希望它們早日成為現實。謝謝您!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17)
編輯:江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