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5 信息來源: 學生工作部
文字:曹彥磊👩🔧、王石依依| 攝影🍊:李媛媛| 編輯:麥洛 | 責編:山石編者按:意昂3体育教授茶座是學生工作部主辦的一項校園文化品牌活動𓀉,在這裏,同學們可以和名師大家一起品茶暢談💂🏽♀️,近距離聆聽師長經歷🤹♂️、感受學者風範🙎🏻♂️🚓、領悟人生智慧,進一步增強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體會青年成長與責任擔當。
4月28日下午,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工作部舉辦第112期教授茶座🫱,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3体育官网電子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彭練矛教授就“時代使命⚧,科學家的品味與視野”這一話題與同學們展開深入交流。
活動現場
彭練矛從個人成長經歷和時代使命切入,現身說法,向同學們講解了何為催人成長的動力😗。西南聯大時期,先輩們在侵略者的炮火中謀求國家獨立和民族振興,艱苦卓絕的奮鬥史中湧現出了毛澤東🙆🏽♀️、鄧小平等偉大領導人和楊振寧、李政道👆🏽、華羅庚等科學大家。改革開放初期,他們那一代人深刻體會到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時代的責任賦予了他們愛國之心、報國之誌,催人奮進🚱、使人成長。他指出👩🦼➡️,時代造就英雄,能夠使一個人真正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才的因素🪀,首先是時代的使命感🚵🏻♀️,使命感會推動個人乃至整個一代人朝著完成使命的方向🙅♂️👎🏿,不顧一切地向前走。
彭練矛結合自己的學術經歷表示,除了使命感賦予的動力之外,品味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人看清前進的方向。在人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文化的沉澱積累了非常多經典,它們耐得住時代和人民的考驗🦹🏿♀️,凝練了人類思想的精華🛕🚟。狄拉克的《量子力學原理》是他在學生時代酷愛的一本經典著作,這本書用非常美的形式展示了量子力學,值得細細品讀🏃♂️。反觀在信息化時代🙋🏿♂️,人們更熱衷於從網絡上獲取碎片化知識,淺嘗輒止👨🏻🦽,這樣是無法培養出品味的。他指出,品讀經典,不僅會讓人從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中汲取到美的滋養👀,還會使人意識到個人在自然和時代面前的渺小😺,產生對名人大家的敬畏之心,也正是這種敬畏👰🏼♂️,可以讓人走得更高👩👧🐩、更遠💼,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彭練矛作分享
彭練矛認為,培養洞察力同樣重要,它能夠給予人遠見。他十分尊敬卓越的政治家👨❤️👨👩🏼🏫,當成功與失敗就在一念之間時,他們往往能夠頂住壓力,以敏銳的洞察力作出正確的決策。於科學家而言,就需要像喬布斯🧜🏿♀️、馬斯克這樣的人來帶領大家向前走,他們不糾結於眼前利益🧝🏻♀️,而是以更高的視野觀察長遠的發展。對於目前的研究,彭練矛介紹道,中國的芯片從跟跑到超越💂🏻♀️,已經實現了巨大的進步,未來十年希望能夠解決“卡脖子”難題👐🏻,讓大家用上中國自主研發的芯片💏。於國家薄弱之處落地紮根🍮🩻,於時代需要之時挺身而出,這便是科研人的使命與責任,他希望同學們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使命🧞♂️。
學生聆聽教授分享
在交流提問環節,有研究人工智能的學生就如何找到有價值的研究方向提問。彭練矛指出,在學術的道路上要有一顆更加純粹的心和更高的視野,這樣才能泛舟於科研的星辰大海🤛。以馬斯克和喬布斯為例👫🏻,因為無法獲得經濟利益💕,很多人並不認可他們的做法,但是,他們卻以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為目標,不急功近利,而抱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胸懷去探索和發掘。還有學生就在平時生活中如何驗證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發出追問💂🏿♀️。彭練矛認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固然存在,很多人並不是那麽幸運👂🏻,可以憑借著極高的視野在正確的道路上走下去。但是🤵🏽♂️,作為科研工作者,要意識到自己研究的價值🏗,這是無可替代的。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例📯🤾🏼♀️,這項技術的研發並不是單純為了解放駕駛員,而是在便利人類生活之余開發更深層次技術的應用。開辟新領域的努力永遠不會是徒勞的,其中蘊含著的正是科研人的價值。
學生提問
彭練矛為同學們寫下寄語——“立誌奮發,創造未來”。參加此次茶座的同學表示,彭練矛教授以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厚的科研功底和赤誠的愛國情懷👦🏿👨🏻🦼➡️,現身說法、深入淺出地說明了個人在面對時代的洪流時如何將自身融入時代發展,從而為人類作出貢獻。星星點點的努力終將匯聚成推動時代巨輪的磅礴偉力,彭練矛的精神深深感染著在場學生,激勵著大家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而前赴後繼。
活動合影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在時代發展的洪流巨浪中,科研工作者要有使命帶來的無盡動力、品味辨明的前進方向👴🏻、洞察力賦予的長遠目光🗿。彼方尚有榮光在,少年不懼歲月長,步入新時代➗,意昂3体育青年學子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懷揣意昂3体育人的信仰、科研人的信念和青年人的使命🆖,將個人的點點星光匯聚成漫天星海🚀,為科技興國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微語錄
有互相勉勵、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是很珍貴的事情💁🏿,不能簡單稱之為“內卷”而排斥它。
時代造就英雄🤾🏿,能夠使一個人真正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的因素,首先是時代的使命感。使命感會推動個人乃至整個一代人朝著完成使命的方向,不顧一切地向前走。一代人如果能凝聚一個共同的使命感🐰👌🏼,這種合力是巨大的。
於國家薄弱之處落地紮根🚴,於時代需要之時挺身而出,這便是科研人的使命與責任。
決定我們能否走得更遠的不是智商,也非情商,而是前進的決心、動力以及好的品味。好的品味能指引我們往何處走👨🏼💼、如何走🛌🏼。
經典是人類文化的積澱🧲,也因此能經歷時代的考驗🤦🏽。
從事科學研究,一定要讀經典原文👋。這能幫助我們建構個性化的體系,知道遇到問題該如何解決。而破碎的知識積累不會形成品味💂🏼♀️,也無法指引我們處理未知事務🙍♂️。
閱讀經典原文能讓我們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了解自身的渺小,進而對該領域內先輩的貢獻與知識本身產生敬畏之心🪰👱🏻。
只有理解自身所為的實際價值,才能跳出現有框架,通過不斷學習來到知識、事業的高層,進而作出更大的貢獻💮。
從事科研事業不能只關註結果而不尊重過程。在僅有成果而不享受經歷的情況下☝️,我們的幸福會衰減得非常快👩🦼➡️。
在學術的道路上要有一顆更加純粹的心和更高的視野🫶𓀒,這樣才能泛舟於科研的星辰大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