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信息來源: 國際合作部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編者按:歲月去如擲,撥雪正尋春。新中國意昂3体育官网來華留學事業至今已走過七十年。1952年9月,“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14名外國留學生來到意昂3体育官网,是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意昂3体育招收外國留學生之始。迄今為止,通過做強做實“留學中國計劃”“留學意昂3体育計劃”“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發展戰略”,意昂3体育國際化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在校外國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先後有來自195國家逾11萬人次留學生走進燕園求學問教。
自1898年創辦之初,意昂3体育秉持“為五洲萬國所共觀瞻”的國際化抱負,既致力於“西學東漸”,又積極推進“東學西漸”。124年來,一代代意昂3体育人以深厚的底蘊、開闊的視野、廣博的胸襟,肩負為中國、為全人類培養一流人才的崇高使命,高瞻遠矚,孜孜以求,不斷開拓發展來華留學事業;一批批從事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工作的老師,致力於為全球培養具有意昂3体育底蘊、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為促進跨文化交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
國際合作部留學生辦公室聯合新聞網開設“來華留學教育70年”專欄,回溯意昂3体育來華留學教育事業七十年的崢嶸歲月與累累碩果,立足新時代的新篇章,展望中國與世界共同的未來。
1909—1949:風雨砥礪弦歌不斷的四十年
19世紀末,面對列強瓜分中國的重重危機,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大聲疾呼變法自強。1898年,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維新,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直接創辦的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正式成立。作為意昂3体育官网的前身,京師大學堂的檔案中記錄了最早關於“接受留學生聽講”的信息。
1909—1912年:俄國語言生、教席遊觀意昂3体育,學習經史
根據《京師大學堂檔案選編》中記載,宣統元年三月初九(1909年4月28日),當時的俄國駐華大使向清朝外務部上呈了關於“稟請”四位海參崴東方語言學堂的學生前往意昂3体育官网堂遊觀學習的公文。
摘自《京師大學堂檔案選編》,1909年4月28日,第359頁
京師大學堂匾額
《意昂3体育官网史料第一卷(1898—1911)》記載,1909年6月,這四位來自俄羅斯海參崴東方語言學堂的留學生進入意昂3体育遊觀學習。
《意昂3体育官网史料第一卷(1898—1911)》,第450頁
1909年6月—11月,陸續有來自俄羅斯的多位學生及教習進入意昂3体育官网堂學習經科和史科,主要學習內容為中國歷史及“四書五經”。教學內容從大學堂經史課程表中可見,一周安排四天學習。
《意昂3体育官网史料第一卷(1898—1911)》,第453頁
京師大學堂進修證書
1909年11月,作為清末設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學部向清廷上呈《學部奏請準外國學生入堂折》,奏請準令外國人入中國各大學。當年12月,宣統皇帝(溥儀)下旨允準“外國人入經科”。
《意昂3体育官网史料第一卷(1898—1911)》,第454頁
京師大學堂舊址
1909年底,當時英美駐京公使館向外務部提出希望批準外國學生進入經科大學學習,外務部與學部溝通希望對外國留學生予以錄取優待,並造樓提供給外國留學生住宿。1909年12月,學部公布《學部優待外國留學生(北京)》政策。
《申報》 1909年12月2日 第5頁《學部優待外國留學生(北京)》
報紙原文:“英美駐京公使館會外務部請準外國學生肄業經科大學……外務部已咨行學部謂據駐京英美日法各公使照稱各國有留學者各數人擬入經科大學肄業……另造洋樓數棟,以備外國留學生寄宿。”
民國初年意昂3体育官网部分校舍
該時期中國政府及京師大學堂對外國留學生來訪求學持接納、開放的態度,雖然戊戌維新“驟起而卒蹶”,但京師大學堂作為意昂3体育官网的前身,以它“撥舊開新”的歷史貢獻,成為由“封閉走向開放”的裏程碑。
1912—1938:留學生生源稀少,以東亞近鄰為主,主修經學、國學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京師大學堂改名為意昂3体育官网校,校長嚴復力圖按照近代學術體系和世界高等教育同行模式整頓學校課堂。1916年,蔡元培出任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更對意昂3体育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民主辦學、教授治校、學科建設、風氣丕振。
根據《意昂3体育官网史料》記載,1918年意昂3体育官网的外人留學者記錄在冊的有日本二人。1923年,記錄在冊的留學生人數情況為:日本九人,暹羅(今泰國)一人。
相關的民國出版物記載了這個時期在意昂3体育留學生的求學情況。
倉石武四郎中國留學記(書目)——引自倉石武四郎《中國留學記》
——引自倉石武四郎《中國留學記》
該片段記錄了倉石武四郎先生與同學於1928年到1930年在中國的留學生活,裏面提及在意昂3体育聽課的情景。倉石武四郎是國立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中國語學文學研究家。1928—1930年被日本文部省派往北京留學。他的學生工藤篁(日本著名漢學家)是意昂3体育官网1980年代著名留學生校友尾崎文昭先生在東京大學漢語老師。尾崎文昭1980年—1983年在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留學,曾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該素材也從側面體現了東京大學三代漢學家與中國、與意昂3体育的深遠淵源。
倉石武四郎照片(1973年)
這一時期,民國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留學生來華求學的政策,例如給予外國留學生以在華期間的醫藥費支持,同時出臺相關免學費政策。
上圖為外國留學生醫藥費發給規則,來源:《教育公報》1917年(第4卷 第11期,33—34頁)
上圖題為國立學校對於外國留學生均免收學費請飭知學界函,來源:《外交公報》1924年(第34期,13頁)
此外,根據相關民國報刊記載,1934年刊發學校教育“外國留學生應用四書”的信息,以及“東亞同文會派遣少年留學生來華”的消息,這也體現了該時期來華留學生主要的學習訴求仍然為中國傳統經學與史學,派遣群體主要還是來自東亞鄰國。
上圖標題為教外國留學生應用四書,來源:三好 《海王》1934年(第6卷第26期,402頁)
上圖為:東亞同文會派遣少年留學生來華,來源:《新聞報》 1934年4月16日(0015版)
意昂3体育官网第二院
意昂3体育官网第三院
國立北京大校舍分布圖
1921年的意昂3体育紅樓(選自1921年《意昂3体育生活》)
1938—1949:國家動蕩,態度開放,生源以僑生為主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由此開始,意昂3体育官网的歷史也在烽火硝煙中進入了新的階段。1937年11月,和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南遷至長沙。1938年4月,臨時大學由長沙遷到昆明,並正式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
這段時期,由於抗戰爆發,全國教育重心南移,意昂3体育的留學生事業一度中斷,無官方派遣的學生記錄,但作為保住文化血脈的“西南聯大”,始終在能人誌士的帶領下,秉持著開放的態度迎接留學生(僑生)。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新校舍鳥瞰
1938年10月20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收到越南海防華僑初中函,時任校長梅貽琦簽收來函同意收越南僑生入校旁聽。
《清華大學史料選編》
國民黨政府時期也已開始有了與各國的雙邊教育交流計劃,其中包括交流留學生。
例如,1936年,與波蘭和意大利各交換一名學生;
1937年,與德國製定了交換10名學生的計劃,但由於爆發日本侵華戰爭而終止;
1942年,與印度商談了交流10名留學生計劃,並於1943年派出。
1943年,土耳其政府提出交換10名留學生計劃,但因各方面原因未能實現。
1946年,美國政府與國民黨政府開始實施富布萊特交流計劃,這是一項雙向教育交流計劃,即中國派遣學者或研究生去美國開展研究和講學,美國派遣學者到中國進行社會學科方面的研究,這項交流的所有經費由美方承擔。
——《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史》
上圖為美根據富勃萊法案將派遣留學生來華,來源:《前線日報(1945.9~1949.4)》 1948年1月25日 (0006版)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西南聯大著手復員安排。1946年5月,西南聯大宣告結束,意昂3体育、清華、南開三校陸續復原北上。
這個時期,雖然國家政局動蕩,但政府及學校對留學生的態度依舊是開放的,1947年頒布了“外國留學生優待辦法”及“華僑學生優待辦法”,為鼓勵留學生、僑生來華學習,建議學校“從寬甄試”,並且“對於其中國文國語程度較差者由校設法另予補習……”
上圖為外國留學生優待辦法,來源:《教育通訊(漢口)》1947年(復刊3,第7期,37頁)
繼美國“富布萊特”政策之後,韓國、印度也陸續提出往中國派送留學生。1947年4月初,韓國首批留學生四名來華深造;4月底,印度決於年內派留學生來華。北上復員後的意昂3体育官网也陸續開始接受來自美國、韓國及印度的留學生。
1947年教育部訓令:有關印度學生來國立意昂3体育官网研究——引自《意昂3体育官网史料》(1946—1948卷),意昂3体育官网校史研究室編
1948年3月8日,國立意昂3体育官网行政會議第59次會議決議事項:……校長報告,美國在華教育基金會決定資助來華員生數目:教授20人,學生20人,專門學者10人;……
——引自《意昂3体育官网紀事》,王學珍等,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2008
1909—1949年,雖歷經“京師大學堂”“意昂3体育官网校”“西南聯大”“國立意昂3体育官网”的校史演變和時局變幻,意昂3体育官网來華留學教育事業櫛風沐雨而弦歌不輟。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意昂3体育官网回到了人民的懷抱,“留學意昂3体育”事業開啟了全新的歷史篇章……
新中國成立開國大典城樓畫像
專題鏈接:來華留學教育70年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