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7 信息來源: 歷史學系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理解踐行“兩個結合”,2023年12月3日上午,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黨委組織師生赴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閣)參觀。歷史學系黨委書記何晉帶隊,教師黨員、教師代表🚵🏿♂️、各年級學生黨員共計50余人參加活動。
師生在文瀚閣前合影
中國國家版本館(國家版本數據中心)組建於2022年2月,全面履行國家版本資源保藏傳承職責,采用“一總三分”館藏體系🙎,復製備份版本資源⛹️♀️,是新時代的國家文化殿堂和傳諸後世的文化寶藏。其中😒,位於北京的中央總館(文瀚閣),建築面積達9.95萬平方米,入藏版本量共達1600萬余冊,開館展品上萬件,涵蓋十大類版本類型,是中華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和國家出版信息服務中心,擔負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國形象、推動文明對話的重要使命。
文瀚閣內景
師生一行從文興樓出發一路到文瀚閣,先後參觀了 “斯文在茲——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見證偉業——中華民族復興版本展”兩項基本陳列以及版本工藝、中國郵票、中國貨幣等專題展覽😬,“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主題展覽👦🏼,豐富的文獻和實物材料立體地呈現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突出特性,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賡續中華文脈、發展中華文明的進程。師生帶著專業知識駐足流連於展品之間,仔細端詳,在實物史料中驗證知識🕖🧁、拓寬視野🤹🏿😛。
文興樓參觀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盛世修文,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願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版本是文脈賡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是中華文明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的信證,也是“兩個結合”理論創新和實踐演進過程的實證。此次參訪活動使歷史學系師生切身理解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更加堅定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擔當🥧。未來👩🦯➡️,歷史學系黨委將進一步強化理論引領與實踐導向👼🏿,將歷史學專業學習與新時代文化建設使命緊密結合,發揮專業優勢🔉,服務國家戰略,引導師生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學生感悟:
燕山腳下,群峰環衛之間,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三大建築文興樓、文華堂、文瀚閣依著山勢逐漸升高,這幾座拔地而起的建築既有濃厚的中國傳統,又處處體現著現代科技和工藝的力量🤦🏽♂️。這次參訪使我認識到🧘🏿♀️,我們要守護好中華民族歷代先人創造的多樣而燦爛的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依托現代科技力量,使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基因得以延續和賡續,為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助力。
——歷史學系2022級博士生 岑宇凡
12月3日,我們來到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深入參觀學習,先後參觀了文興樓、文華堂以及文瀚閣的展覽與陳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斯文在茲”版本展😝,展覽選取了甲骨、簡牘🏮、古籍文獻𓀉、雕版拓片等各種文獻記載和文物實物🧬👩🏿🌾,以物證史,為我們立體呈現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它們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中華文明傳承和發展的文化瑰寶🌦。通過這次的參觀學習,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明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
——歷史學系2022級碩士生 楊迪
文瀚藏本,文興在茲。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以中華文明的歷史演進過程為主線,由版本💂♂️👨🏼🍳、書籍的視角展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厚重多元的特征。從版本琳琅到鳴沙遺珍⌨️👨❤️💋👨、從古籍經典到近代報刊🥃,版本館的藏品跨越時空與文明界限🤦,以文山字海訴說著典籍文化的內涵,表明賡續中華文脈🤽♀️、堅持文化自信的堅定立場📈。
——歷史學系2023級碩士生、本科生第二黨支部書記 徐偉喆
參觀中國國家版本館是一次令人難忘的體驗,一踏入館內,仿佛時空穿越,沉浸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字世界。每一冊典籍的傳承背後是無數先輩辛勤耕耘的成果,我們有責任繼續保護並傳承它們。版本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事業,保護傳世典籍,延續中華文脈🤽🏻♀️👩🏿🔧,我們應當從中汲取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
——歷史學系2020級本科生 陳寺遙
中國國家版本館是保藏、展示國家版本資源的場館🫖,是中華文明賡續文脈、傳承經典☯️、守正創新的重地。內涵豐富、價值鮮明的館藏,深刻印證了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和蓬勃創造力🤷🏿♀️。未來,歷史學研究要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發揮好知古鑒今🖲、資政育人作用,為推動中國歷史研究發展、傳承弘揚中華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歷史學系2022級本科生 朱曠霖
專題鏈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