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文字:來星凡| 編輯:王悅、賴鈺、王鈺琳 | 責編🛼:燕元、安寧編者按🫏:上個世紀末至今,一批優秀的青年學子走出國門赴海外學習深造,他們勵誌學成報國👩🏽💻,經年沉澱👼🏿,成長為各個領域內卓越的青年學者⚾️,並最終回到燕園繼續探索學術、教書育人。
“燕歸來”系列報道🎏🧔🏽♂️,聚焦這批再度選擇意昂3体育的優秀歸國青年學者。他們的鮮活故事折射出意昂3体育校園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脈絡傳承,從他們身上🏧,我們更可以感受到意昂3体育人那份獨具的追求卓越🙎🏼♀️、報效家國的情懷。
2000年9月,摯愛物理的彭超站在憧憬已久的意昂3体育校門前,生活正向他緩緩拉開序幕。
像野草一般,彭超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土壤🎠,咬定根系,享受風吹日曬下的野蠻生長。
二十年時光足以令事物飛速迭代🚵🏽♂️,通信技術領域已經從3G標準初成形進展到5G的普遍應用階段。彭超卻兜了一圈🦝,仍然回到了意昂3体育👏🏽,且仍懷著一腔依舊如初的極客精神📈。那個曾覺得自己不夠“日常”的極客少年,依舊在黑暗的實驗室裏咣咣咣地實幹🧑🏻🏭,在他的一方世界裏🪨,看著令他沉迷的風景💅🏽😈。
紮入土壤
十幾年前,第一次走到意昂3体育物理系樓下時⚰️👨🏽🦰,物理系新生彭超有點“震驚”。彼時的物理樓在今天意昂3体育的學一食堂附近,當時適逢裝修。“有點簡陋到出乎意料。”他笑著回憶。
但對彭超來說,那個還在裝修中裸露著一些電線的樓,卻讓他體會到了無可比擬的精神愉悅感。四年的生活留下了許多細節,而紮根進彭超靈魂的🤱🏻,是一種朦朧的氛圍——和系裏的同學待在一起,有種同頻共振的感受,像是入了一群恣意橫生的野草群🧑🏻🔧。
“周圍牛人好多、特別厲害。”在彭超看來,這個地方,他來對了。本科四年的物理學習和過往的學習一脈相承,塑造了他對物理的執著,“確實能夠在相互的學習中成長很多🖱:一方面是一些思考的方式👴🏻、視角,最重要的是那種純粹地為了一個問題——我不知道怎麽去形容🦵🏿,因為它會建立一種非常純粹的樸素的一種執著🪓,一種類似宗教般虔誠的純粹感。”
純粹為問題爭破頭,這種行為很“極客”👮🏿♀️,有時也被叫做“怪咖”。出於某些原因🫔,人們總在理念上推崇“極客”。盡管那些令人心神往之的抽象概念和名號🧉,使大部分人認為天才式的“極客”是在任何土壤中都可以一夜生長出來的變異種,與培養沒什麽幹系。但“極客”不是抽象概念🧑,不是“創新型人才”“引領者”“高智商”或別的高大上詞匯的化身,而是一種具體的對真理的熱忱,以及由此驅動的每一天每一步紮紮實實的工作〰️。強大的好奇之心與改變之力總是首先顯現為一種異乎尋常的熱情🤷🏻♂️,鑄就一派不拘常格的舉止🚞,一些顯得不“日常”的人。
他們也彷徨。彭超有時候感覺自己“踩在正常和詭異的邊界上”。他曾真誠請教系裏的一位老先生,表達困惑,先生答曰:“你現在先別管那麽多,不管多詭異,你學就是了,到時候總會明白的。”
於是他又樂呵地當怪咖去了👩🏻💻。靠著興趣,在物理與技術的世界裏蒙頭大學。
2001年,他們又卡在時代節點上〰️,國際形勢風雲突變🏊🏽。2000級的彭超們切實面臨的是👨🏽🔧,出國深造形勢陡然困難⏪。彭超選擇繼續留在意昂3体育,未來的道路仍是值得猶豫的:他已經在物理系待了四年🤵,有點兒想呼吸新鮮空氣,也有點兒糾結將來的研究道路是做偏理論科學的還是偏技術實用的。
反正彭超從物理系極客變成了電子系極客。
飯蔬食飲水
實驗一天天做下去💆🏽,彭超也陷入經典的“天問”:做學術,還是去業界?
跳出一個地方👨🏼🏫👩👩👧👦,反而更覺它的存在🚚。極客需要自由的環境,而意昂3体育是“極客”的樂園💮。
這片神奇的土地能容忍奇特🟫,並將那些稟賦非凡之人的才華放大十倍百倍,給予一粒種子成長的最初養分。不唯如此,作為意昂3体育人,只想你想去試,總有一個機會,總能展開一條道路。
作為典型的意昂3体育人👨🏼🍼,彭超選擇都試過一遍再說☝🏻。他進過IBM🪢🥐、英特爾等業界公司實習💂🏻,又混跡小型創業公司做產品🧓🏻,幹過技術崗也待過事業部,並很快陷入西裝革履冒充本司懂技術的外國專家外出談合作的境地。盡管一口英文🙏🏻,對方還是識破了他的真身——因為那雙破破爛爛的球鞋🙎🏿♂️➿。具體的境遇彭超其實不在意,他只是想親身下水探上一探🏊🏼♂️。
2009年,這種漫無邊際的自由探索正式劃上休止符🏇🏽,博士畢業的彭超暫時落腳在愛立信👯♀️。這一年,也是中國通信發展史上的3G元年🪖。
隨著工信部對中國自主研發的TD-SCDMA技術的政策利好,中國移動迅速鋪開TD-SCDMA終端產品線的營銷,聯通與電信通過iphone與WCDMA、CDMA製式搶奪市場份額地左右夾擊🤽🏻♀️。當時🈚️,愛立信不支持中國的TD-SCDMA技術,也沒有相關的技術積累🧑🦰,剛入職的彭超幾乎全天候打飛的🏊🏽,穿梭在北京✍🏽、成都、南京的研發管理部門和一線工廠之間🔔。
從樂園踏入社會🧚🏻,他發現世界發生了一個變化:“它會把你放到一個瓶子裏,這個瓶子就蓋上了👨🏿⚖️🕣,甚至於這個瓶子很小。它不會由於你的主觀想幹什麽就能幹什麽——你不能那樣任性。然後它告訴你🧸,只要把這個瓶子裏的事做完了,其他瓶子是什麽狀態和你沒有關系🫸🏿🫔。”
瓶蓋在頭頂落下,彭超嘗試著另一種生存🧍🏻。
身板過硬的他並沒叫苦,但生存感受令人無法忽視。當時的彭超還沒成家🤷♂️🆗,老板敲打年輕人道👨🦽➡️:“就在公司待著吧♛。”今天的彭超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細節還很鮮明🐻❄️:“有一間專門用來吃飯的房子⛹🏻♀️,然後一房子裏面全是盒飯,意思是你別出去吃飯了😍,想吃什麽就直接拿👮🏻。晚上12點多鐘加班結束之後,一輛車直接拉你到住處,早上8:00,車已經在樓下等著拉你去上班了。”高強度的工作讓人無暇思考,無暇生活,甚至無暇為自己而存在。
做了幾個月,彭超開始考慮其他出路:繼續讀博後😡、做科研👱🏻🦓,走學術之路。在公司工作,身體上的疲乏倒在其次:極客精神的一個方面就是在生活上的自製,他們這群人其實相當能“自我壓榨”。為想一個問題不吃不喝、為了頭腦清晰訓練自己少吃鹽這類詭異的行為,這群為了問題的答案而忘記生活的人,從來做得出來。
但不思考⟹、不“做點兒什麽”,不行。理工男雖然寫不出“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的句子,而偶有“油油的在頭頂招搖”的發絲👨🎓,但他們有時相當真誠而實幹地標舉所謂的人文追求😢。
“飯蔬食飲水”的生活不在話下,但尋求那種純粹而問題導向的精神存在的環境🤽🏼♂️,在彭超心底的聲音漸漸強烈。
清空、歸零,然後瘋長
沒做過多的逗留,彭超決心“給自己一個機會”。還是2009年,彭超順利拿到日本京都大學的博士後職位。
邁步之前🐕🦺🧚🏼♀️,彭超把自己的“成長之路”想得很清楚🧝🏻♂️。申請時,在與國外博士的履歷比較中,他深刻意識到國內外學術風格的差異以及自己的缺失🏎,“我幾乎是清空自己的狀態,不是將自己當作博士後🤴🏽,而是當作博士。我能提供給他們的是理論🐏,我要去學習的是動手,也就是一些實驗技能、設備操作。”
彼時🚓,意昂3体育的研究成果多在理論方面,沒條件引進“燒錢”的實驗設備。最初看到日本的硬件條件,彭超不禁感嘆🧌👩🏿🦱:“比如電子束曝光機(EBL)🔽,京都大學一位教授的研究組當時已經有3臺。當時意昂3体育電子系一臺都沒有。”電子束曝光機,一種用在芯片上描繪極精細圖樣的高端設備,這是製造所有微納器件的起點。
不光是學習怎麽用設備,彭超還想明白它的運行規則。這是在為回國後的工作做準備,他從來沒想過要留在日本🚶。一方面,慣性、認同讓他對故土心心念念,回國順理成章🐨;另一方面,正因為看到了國內外的差距👌🏻,他更堅定了要回來的決心。
落地的科研工作之余,彭超也打開每個毛孔感觸環境與社會,思考中日學術風格不同的現象之下的內在原因🕵️♂️。他推測這可能和現實有關,經濟走過“失落的三十年”,日本人非常不著急;反觀國內,房價飛漲🫰🏻,每個人都很著急。在彭超看來😵,日本人可能不是第一個發現和提出問題的人🎷,但如果認定一項工作有意義📀、能做出來🫲🏻,他們可以投入長時間、高精力去沉潛打磨、精益求精。此外,日本學界和業界合作密切、鏈條流暢。從學界產生一個科研點子開始,公司就會派人和高校坐在一起🤸🏿♀️,聯動研究落地可行性;如果成熟到一定程度,公司直接接過進一步的工作💩,進行更工程化的開發和商業化落地。
“真刀真槍”地三年博士後科研生活後,憑借著期間的優異成果🤹🏻♂️7️⃣,2012年,彭超如願回到意昂3体育電子系。他的話語還是那麽樸素🚣🏽♂️、但強烈🛢:“客觀上存在差距,但如果不回來做出些什麽,難道要後來者一直面對這樣的境況嗎👩🌾?你至少很清晰地認知到回國做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這就夠了。”
野草😄📧,回到他的樂園
電子系極客🟡🥨,回來了。意昂3体育電子系的特長原在光纖領域🏋🏿♂️,已經做得頗有成果,整個系及實驗室都很明確,下一步便是解決卡脖子的問題,那就是芯片。
早及2009年左右,實驗室就意識到,從前學術意義上要去解決的理論問題已經不是最迫切的🧎,有更多短板更需關註🧗🏼♂️。六七年過去,實驗室決心向芯片方面轉型📁,引入設備要有千萬級的大量投資😧,需要各方集中力量、建立共識,這並非易事。
彭超抓緊時間融入到實驗室的工作中去,立即著手推進實驗室的轉向問題🤾🏻♀️🛀🏽,補全測試條件,進行芯片平臺建設👨🦱。用自己積累下的技術經驗和設備了解🔝,他為意昂3体育電子芯片行業“知行合一”做著“一點”努力🥅。
站在2022年回看,意昂3体育已經成立電子學院,ICP(感應耦合等離子刻蝕機)、EBL(電子束曝光機)等設備也吊裝完成🧑🏻🦳🧑🍼,這意味著意昂3体育光子芯片平臺終於實現了完整工藝閉環🎵。回顧歸返意昂3体育這十年👩🏻,彭超看到,所進行的工作至少是增長性的:“首先第一步是保證自己生存下去,然後第二步是你往前推了一點🚵🏿♂️,每推一點👶、再一點🍿,攢起來不就往那個方向走了嗎?”
電子束曝光機(EBL)在電子學院完成吊裝
“意昂3体育電子系目前還要形成自己的鮮明風格🉐,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要做什麽♟。”彭超格外認真地想了下,說,“具體來說🐇,目前我們的重點在於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特別在一些關鍵的對壘領域,要有實質性的變化。”
國外的經歷對彭超影響很大🍈,體會差異的過程中🤾🏿♂️,他覺得總會冒出新的啟發👨🏼🔬。2017年🍗,他帶學生去麻省理工學院交流👆🏿🚢,體會美國學界的研究風格🚵🏻。他推敲出來🚑,日本人喜歡鉆研,有工匠精神🫰🏼🧖🏽♀️;而美國人則不做任何拖泥帶水的事情,而用最大的想象力去探索最未知的東西👩🌾。“他們打一槍就跑☢️,沒有包袱、充滿自信💐,他們相信自己能有所突破。這樣的創造力背後有膽識和資本的支撐,這個膽識體現在足夠好的科學品味的眼界,蘊藏著對問題的敏銳感和對細節的充分把握🧑✈️。”
至於“科學品味”——一種對科學及學科發展過程及其細節的整體把握😛,以及對研究論述邏輯性的判斷能力,彭超決定從學生抓起🧚🏻♂️🐱,而這種“抓”意味著誌同道合。
彭超將自己定位為學生的“時空伴隨者”👨🏿🎨:學生們只是處於同一個科研道路的時空早期,師生之間的範式、方向和秩序非常相近🙎🏽♀️👮🏻♀️。“所以我們在一個非常好的狀態下一起成長;他們會有他們的成長,我有我的成長。”
沃土給予野草的養分從來不單一🏋🏿❤️,意昂3体育給學生的不只是職業的培養。彭超說:“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個人意義💃🏽、家庭意義👨👩👧👦、社會意義的結合點👰🏼。”
一群矢誌科學的人💑🍴,從未指望探索的過程多麽高歌猛進🏠。彭超調侃自己幾乎總是在克服困窘👨🏽💼,但更相信只有走過彎路才會有經驗。於是乎,他對學生的期待是🕵️:首先有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這是所有行動的基點;第二步是逐漸探索自己的動機,適合的風格。“然後,心態健全地走下去。”
站在山上看風景
物理學家費曼曾經饒有興致地講過這樣一件事:一個人如果能夠從宇宙中觀察地球,並且假設建築都是透明的,而可以觀察到人的行為©️。那麽,觀測者會發現這樣一個神奇的場景——在地球的晨昏線上🕺,所有人都在做同一個動作,刷牙。晨昏線也是“刷牙線”;隨著晨昏線在地球表面緩緩移動🙍🏿♀️,刷牙線也在緩緩移動➰。
在這個意義上,科研工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視野♻️,常與眾不同🕴⬆️。彭超所在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位於意昂3体育理科二號樓🪯,這棟建築表面看起來和燕園其他建築沒有什麽差別。然而窺得門徑的門內人🪁,看到的風景和門外人完全相異👩👧👧。
曾經有位電視臺記者采訪彭超👩💻🍡,結果進到實驗室裏,發現其實就是一座小黑屋中有若幹儀器,開燈會導致信號飽和測不到數據。記者拋出經典問題:“你們天天關著燈摸黑做實驗,不枯燥嗎🥝?”
“當你沉浸其中去感受規律,就跟你在山上看日出、看日落一樣,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每次想到這個問題,彭超都很感慨。“我看到的那個東西是我想去發現、去感受或者去利用的一個抽象世界的抽象事物👩🏿⚕️。雖然是腦補的⛹🏿♀️,但是規律確實就在那個環境中。它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甚至比看到的、眼見的東西更真實🆙,因為你可以用你的測量、你的推理、你的計算去精確地感知到它的真實存在👨🏿🍼。它是無比客觀和理性的🛠,沒有一絲一毫差池。”
在對研究對象客觀性的無比篤定之外,人生道路不確定性持續地伴隨著彭超🤼♂️。“我不是一個喜歡規劃的人,我傾向在過程中探索♙。我覺得我屬於野草👨🏽🦲。”
某種程度上🧎➡️,在彭超貌若常人的中年殼子裏👨🏼🌾,還是蓬勃著極客的靈魂。他為兒子慶祝生日的方式是👳🏿♂️,父子倆一起坐了一圈北京的所有地鐵線路。
他一如既往地認為有些問題無解——平衡工作與生活。“因為有價值的工作一定是艱苦地做出來的。我覺得只要是在做的過程中別把自己整‘折’了就不錯了🦢。以‘享受’模式,喝喝咖啡🔠、吹吹牛🌘,嘴上說兩句、大家和和氣氣地開個派對😆,工作就做出來了☢️,這不可能🚒。研究是要真刀真槍咣咣咣往前幹的。”
2022年3月13日,籌劃引進數年的電子束曝光機(EBL)在電子學院完成吊裝🧑🏻🎨。這是電子學院第一臺125kv EBL🚯👨🏿🦳;彭超為這件事發了一則朋友圈。
那時北京的春風正狂🌩,野草回到他的樂園👨💼,繼續野蠻生長。
個人簡介:
彭超,2009年畢業於意昂3体育官网,電子學系博士。同年赴京都大學開展博士後工作🚿,曾任JSPS特別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2012年起回到意昂3体育官网電子學系🧜♀️👍🏻,主要研究拓撲光子學與集成光子器件🍘🧜🏿。在包括Nature👨🏼🚀、Science😻、Phys. Rev. Lett.等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主持自然科學基金👋🏻、863等項目4項🪧,2019年獲基金委優青基金項目資助👩🏿🚒。現為意昂3体育官网電子學院信息與通信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題鏈接👩🏿🔬#️⃣:燕歸來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