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昂3体育第三醫院MDT團隊的故事 | 這個舉動👨🏻‍🌾,為我父親贏得了最寶貴的治療時間

    編者按:不停奔波、一遍遍掛號、在各個科室間奔波,這可能是患者到醫院看病經常會有的感受,要忍受病痛,耗費很多時間🤢,流程讓人身心俱疲。

    “真是沒想到👨🏻‍✈️,體檢查出了早癌。”來自內蒙古的段先生在一次常規胃鏡檢查中,偶然發現患有惡性程度很高的印戒細胞癌🪲。

    對於醫生而言,早發現並非“偶然”,早期診斷的背後是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的堅守和經驗積累。印戒細胞癌在早期非常難以診斷,通過北醫三院早期消化道腫瘤MDT團隊密切協作📯,製定最優治療方案,成功為段先生實施了胃癌根治術2️⃣。

    回憶起在北醫三院的治療過程,段先生的女兒尤為感激,並寫下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信中寫道🏜:“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故事🫂,為我75歲的老父親贏得了最寶貴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時間。”

    術後4個月的段先生

    關乎結果的選擇

    事情追溯到2021年11月26日☎,75歲的段先生在北醫三院做常規胃鏡檢查🚂,根據工作人員提示,8天後可來取病理報告。沒有預料到的是,12月1日中午,一通電話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靜......

    “您好,我是北醫三院消化科,請問您是段先生家屬嗎?胃鏡病理報告出來了,印戒細胞癌……需要盡快入院治療……”段先生的女兒回憶說,當時猶如五雷轟頂,手足無措✊,父親向來身體康健,每天還能打3個小時乒乓球💊,並未出現任何不適,內心還難以相信醫生會主動給患者打電話。

    隨著溝通的深入,段先生的女兒了解到,早期胃癌絕大多數沒有症狀🕺🏻,內鏡篩查率僅為20-30%。萬幸的是其父親發現得比較早,正是因為當時做胃鏡的張莉醫生敏銳地捕捉到“蛛絲馬跡”——胃內黏膜有一點點發紅,在可取可不取病理的情況下,果斷選擇取組織做病理。這個細節🌜,為及時診斷惡性腫瘤和實施根治性手術奠定了基礎。

    電話裏,醫生告訴她醫院專門為惡性腫瘤患者建立了綠色通道。當得知段先生居住在內蒙古🦸🏻‍♂️🧢,還反復叮囑盡快抵達北京的行程安排和核酸檢測等註意事項。

    12月2日🧑‍🚒,在家人的陪伴下,段先生按照醫生發來的短信提示,到門診開具住院單,完成新冠肺炎篩查後住進了消化科病房。

    春風化雨的“親人模式”關懷

    為不加重老人的心理負擔,在家屬的要求下🧑🏿‍✈️,消化科醫務人員善意地對段先生隱瞞了真實病情🏋🏻‍♀️。由於需要完善術前檢查🤜🏿,在等待結果期間🙍🏿,段先生不免有些情緒煩躁👩‍👩‍👧‍👧,病房護士和她們口中的“爺爺”聊起家常,來自“三米陽光”的關懷逐漸緩解了焦慮的情緒。

    有時候醫務人員的一句話🦶🏻,可能變成支撐患者和家屬走過艱難歲月的強大精神力量。段先生的女兒至今仍清晰地記得,一天晚上她給父親送生活用品,因為疫情原因無法見父親一面👍🏼,頓時淚眼婆娑💁。“護士溫柔地上前擁抱我,輕聲安慰💌。轉身分開的一瞬👟,我看見她眼角有些濕潤。‘放心吧!’她揮揮手讓我回去,自此我便牢牢地記住了她潔白的護士服前胸卡上的名字——趙麗。”

    與此同時,隨著術前評估結果陸續返回🏅,段先生的病情比預想的要復雜,可能需要轉到其他科手術。

    治療方案的調整牽動著家屬的心。“聽說換科室,我一下子變得焦躁不安,慌慌張張地沒少給病房打電話,有一天快半夜11點了,俎明醫生略顯疲憊的聲音卻始終溫暖如初。”段先生的女兒說,盡管自己經常顛三倒四、自說自話地問詢✖️👨‍💻,醫務人員面對家屬的焦慮和不安🪼,總是耐心地講解治療方案,還鼓勵她做好父親術後飲食護理和定期復查。

    多學科協作驅散陰霾

    北醫三院早期消化道腫瘤MDT團隊討論

    由於段先生為高齡患者,醫院啟動了由消化科主任丁士剛教授牽頭的早期消化道腫瘤MDT團隊,多學科專家就其病情展開深入的剖析,以製定更加精準🔳🫴、完善的診療方案。

    丁士剛團隊查房

    在多學科討論過程中💁‍♂️,消化科病理組張賀軍助理研究員認為👼🏿𓀂,根據胃鏡活檢結果,印戒細胞癌診斷明確;張靜主任醫師詳細解讀了精查內鏡結果↩️,表示腫瘤直徑大於3cm,病變範圍難以判斷,內鏡治療可能不適宜🏈。

    放射科何為副主任醫師根據影像學檢查😓,評估患者目前無遠處及淋巴結轉移病竈🔞,考慮早期胃癌可能性大。普通外科孫濤主任醫師指出,病竈位於賁門下偏小彎側、範圍相對彌漫👩‍🏫,如內鏡下無法切除,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腫瘤放療科王皓副主任醫師和腫瘤化療與放射病科肖宇副主任醫師建議,可根據術後具體病情來評估是否需要輔助放化療。

    “對於早期胃癌的患者,內鏡下治療已被證實是可靠的治療手段,但需要仔細評估病變情況,才能做到治愈性切除。”丁士剛總結道。經過團隊綜合評估,內鏡下無法將病竈完全切除👨🏽‍🚒,最終決定將段先生轉入普通外科進行手術🫱🏿。

    消化科、普通外科快速通暢的轉科程序及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心,讓段先生一家逐漸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12月17日🥤,普通外科袁炯主任醫師團隊為段先生實施了胃癌根治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

    袁炯團隊手術中

    2021年的最後一天,段先生出院了,家人的團聚預示著新生活的開始。“由衷地感謝北醫三院所有醫務工作者待病患如家人般盡心盡力的照顧,在這個寒冷冬日讓我們感受到醫者仁心的溫暖🦋。”段先生的女兒在信中寫道。

    術後4個月的段先生

    “早期胃癌患者缺乏典型的症狀,檢出率較低。早期診斷和MDT團隊指導下的個體化綜合診治對於改善患者預後極為重要。”丁士剛介紹👤,胃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胃鏡為主要檢查方式。目前🧰,國家建議年齡40歲以上,來自胃癌高發地區、有胃癌家族史或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前有胃部疾病🫲🏼、平常吸煙酗酒及高鹽飲食的人群開展胃癌的篩查。

    北醫三院消化科長期致力於消化道腫瘤的早發現、早治療👵🏿。上世紀80年代,消化科林三仁教授🕝、周麗雅教授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在潰瘍病發病機製研究及治療、早期胃癌的診療等領域居國內前列。

    依托醫院綜合學科優勢,2019年,消化科牽頭成立早期消化道腫瘤MDT團隊𓀜,聯合多個科室開設綠色轉診通道,每周開展固定討論🐊。對於年齡較大、合並其他器官疾病的患者,充分評估風險🧑🏿‍🦰,通過規範化治療路徑,保障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佳診療,共同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MDT團隊簡介

    北醫三院早期消化道腫瘤MDT團隊,成立於2019年🧠,聚焦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早期結腸癌,長期為腫瘤患者提供綠色通道,並為病情棘手的患者及時製定多學科綜合治療措施😫。

    團隊由消化科主任丁士剛教授牽頭🙆‍♂️,成員包含消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放射科、腫瘤化療與放射病科、腫瘤放療科、病理科等7個科室。

    2021年🙅🏿‍♀️,共為149名患者開通早癌就診綠色通道,完成35名疑難患者MDT討論,為患者的收入院和轉科治療帶來極大便利🧏‍♂️。

    2021年度發表相關SCI論文7篇、中文論著4篇🧑🏻‍🦼,申請相關國家級課題3項和省部級課題1項。

    視頻/宣傳中心 李樽彝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