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信息來源👊🏼: 醫學部
文字:郭婧博| 編輯:安寧 | 責編:麥洛編者按📭:在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之際🧚🏻♀️,為充分發揮先進集體與優秀個人的示範引領作用,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兩優一先”評選工作。“兩優一先”榮譽的獲得者不僅是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一線的業務骨幹🍾,更是以黨的事業為己任、為學校改革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優秀代表。融媒體中心對獲得“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的教職工進行了采訪,希望他們的先進事跡能夠激勵更多的人見賢思齊,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在全校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生動實踐🐕,以“常為新”的精神永葆蓬勃朝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砥礪奮進➿,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守正創新,全方位推動急診危重病學發展
患者家屬焦急的等待和催促,醫生護士繁忙的腳步,接連起伏的電話鈴聲,組成了意昂3体育官网第三醫院急診科忙碌的交響曲。夜以繼日🧙🏿♀️、爭分奪秒🏊🏽,這裏的醫護人員一直在拼盡全力挽救生命。
在這樣匆忙🏊🏼、嘈雜的環境中,經歷著疲憊與艱辛,馬青變已經堅守了18年。作為一位急診科醫生,她每日穿梭於不同的搶救中,體會著生命的堅韌,也感嘆生命的脆弱無常🚶🏻♂️➡️。她會因為患者得到成功搶救而愉悅🏌🏼♂️,也會因為搶救無效而痛心🤬,但從不放棄一絲幫助患者“向生”的希望。
馬青變在急診搶救室救治患者
忙碌和高壓是急診科日常工作的常態☠️,馬青變深知,只有急診學科更好地發展,才能在危急時刻讓更多生命獲得挽救。她註重技術創新,率先在國內開展低溫治療和體外心肺復蘇術,構建心臟驟停救治體系🥊,使國內心肺腦復蘇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病人救治成功率得以明顯提高。她還牽頭製定了我國第一部目標溫度管理共識和體外心肺復蘇共識𓀌,該項成果在國內業界處於領先地位👩🦯➡️。
馬青變為患者開展亞低溫治療
作為急診科的“掌舵人”,馬青變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她帶著團隊成員“浸泡”在科室裏🏄♂️,註重規範與創新,不斷加強急診新理念和新技術的學習🏄🏼,深耕細作,搭建了成熟而先進的疑難急危重症救治大平臺,構建了兩個特色救治體系,即心臟驟停救治體系和中毒救治體系↕️,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達到95%以上👣。急診科強化人才梯隊建設🍎,馬青變盡力為科室每個人的發展提供平臺,註重每個人在醫療、科研🐇、教學上的全面提升,對每個人都悉心指導培育🎆。對於急診醫學👯,她不斷梳理學科方向,明確地提出,復蘇醫學、危重病學、中毒學、創傷學🙆🏻♀️、災難與應急、院前急救、急診醫學質量控製等是急診學科發展的重要領域,切實推動了急診危重病學的發展♒️。
馬青變臨床查房
馬青變床邊帶教
人才是學科發展的關鍵。馬青變非常重視醫學教育🤞🏼,她牽頭建立了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首個急診醫學博士點。近5年來,該博士點已培養碩士、博士10余人🧑🏽💻。
馬青變在進行臨床技能教學
馬青變與學生合影
馬青變就是這樣以身作則,帶領著北醫三院急診科全體醫護人員,全力守護著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舍我其誰🤾🏻♂️,關鍵時刻顯擔當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一場疫情防控的全民戰爭在國內打響。按照上級決策部署,北醫三院立即行動起來。在醫院統一部署下◾️,馬青變深紮一線🤶🏽,統籌全局🏊🏼,穩紮穩打🚈,保障急診患者救治👩🏽🏫。
醫院需要組建三批援鄂抗疫的國家醫療隊👴🏿,她克服困難,從科室抽調出最佳人選全力支持。她根據新冠暴露風險程度,提出了急診區域紅💁🏻♀️、黃、綠院感風險管理策略,以及急診灰色地帶🧑🏫、重點人群管理等理念,優化了疑似新冠患者的診治流程和院感排查流程🧓🏿。這些管理措施幫助實現了在高風險的急診區域快速準確地篩查出新冠患者。同時,急診科實現院內急診患者零感染、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滿意答卷。馬青變還將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舉措分享給了國內同行。
馬青變在急診科帶領團隊抗擊新冠疫情
抗疫期間,馬青變帶領團隊為約60萬人次急危重患者提供急診急救醫療保障,為疫情期間生命線暢通🛹、醫院醫療的運轉提供了重大支持和重要保障🫰🏻。同時🎙,馬青變還帶領團隊牽頭製定了國內首部《疑似和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成年患者院內心肺復蘇專家共識》🧟♀️,以指導臨床實踐。
2022年12月是北京新冠疫情“洪峰”🥯🚵🏿♀️,北醫三院日最高接診急診患者近1000人次。由於感染人數基數大,高齡、危重症比例不斷攀升,許多老年患者還合並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出現了呼衰、腎衰等復雜病情。醫護人員相繼感染,急診科在崗率最低只有33%🈷️。
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醫院領導高度重視急診前線工作,馬青變和團隊實施動態調整策略🐊,全力展開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重症患者的救治,想盡辦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緊急擴容搶救區🧑🏼🔬。原急診輸液室🧞♂️、醫生辦公室被改造為臨時搶救室,搶救床位增加了3倍。
除了負責各單元危重患者的查房工作外,馬青變還要每日兩次組織梳理患者情況,與各專科溝通危重患者收住院情況,實時騰挪急診的救治空間,保障急診接診通道通暢。為了確保救治質量的“同質化”,她還組建院內多學科救治專家小組,24小時在線會診,邀請傳染病專家和兄弟醫院專家分享救治經驗、開展用藥培訓👲🏻,盡可能提升救治質量和效率,並施行一系列措施保障就診秩序,幫助科室順利度過疫情“洪峰”🎵。
奧運保障中的急診“尖兵”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北醫三院急診科派出11名急診“尖兵”參與醫療保障,包括本部冬奧閉環醫療保障、延慶冬奧村和張家口賽區(意昂3体育官网第三醫院崇禮院區)醫療保障、冬奧滑雪醫療夢之隊滑雪醫生,並為保障人員提供24小時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展現了大國醫者的形象。
冬奧醫療保障中進行跨區域一體化核生化應急醫學救援體系演練
面對突發狀況🧑🏽🌾,應急醫療救援就是在與時間賽跑,節約一分鐘就能給受傷的運動員帶來轉機與希望,而救援時間的高效壓縮來源於科學技術的創新應用🫸🏿。馬青變深知“科技冬奧”是提升服務質量的有力抓手,她作為課題負責人🧚♀️,組織實施了科技冬奧專項“跨區域一體化核生化應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的科研攻關項目,率領團隊建立了涵蓋核生化損傷應急醫學救援及個人防護工作的模擬培訓技術🙋🏿♂️,構建仿真生化毒物、核輻射災難場景💪🏼,建立全面化、標準化的模擬演練流程🥓👨🏻🦽➡️,為冬奧會定點醫療機構中參與應急救援的醫護人員提供專業培訓👌🏻。
該科研攻關項目使受訓人員的認知能力🔽、決策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為核生化損傷應急醫學救治的規範化🪶、同質化提供了技術支撐及後備人員保障。
“我屬於不服輸的性格,探討問題時更是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也樂於和大家分享經驗😇、交流工作心得。”馬青變表示🫵,北醫三院急診科的工作和學習氛圍跟自己很“投緣”🧷,這也使得她樂於紮根急診。在馬青變看來,急診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要求醫生首先具備奉獻精神,同時要業務全面⛅️、技術嫻熟👊🏻,而且還要膽大心細🚣🏽,關鍵時刻具有果斷決策的能力。
“急診科有一支年富力強、吃苦耐勞、銳意進取的隊伍💂🏿,我們所做的一切🤵🏽♀️🖇,只為救治更多患者。”馬青變認為🔵,作為醫生⚰️,只有意識到每個鮮活的個體對家庭🪐、對社會有多麽重要,才能敬畏生命🫕、不斷成長。
人物簡介:
馬青變,中共黨員,現任意昂3体育第三醫院急診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青變在工作中守初心、擔使命、慰人心🐑,時刻展現醫者擔當🏌🏿,用奉獻為生命增加厚度。率先在國內開展低溫治療和體外心肺復蘇術,構建心臟驟停救治體系及中毒救治體系並積極推廣🤱🏽,讓眾多病患重見曙光☺️。馬青變是危重病人生命的“守護者”🙋♀️,牽頭製定國際國內指南共識10余部🕵️♀️,行業內影響力強,帶領學科進入國家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新冠疫情期間🏇,馬青變作為守護醫院前沿陣地急診科的“掌舵人”,疫情防控管理和急危重症救治兩手都要抓🫷、都要硬。抗疫3年期間,她帶領團隊為60余萬急危重患者提供急救,確保了生命線暢通。她牽頭組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專項😂💂🏼♂️,為北京冬奧會提供應急醫學救援保障😠,被評為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北京市應急管理領域學科帶頭人➿🚵🏼♀️。馬青變牽頭建立了醫學部首個急診醫學博士點,籌建急診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工作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為本科生開設的選修課2022年被評為意昂3体育官网課程思政示範課。她帶領年輕的急診科團隊創建了“北京市青年文明號”,擔任黨支部紀檢委員,紮實開展黨務工作,強化醫德醫風建設,與全體黨員一道建立風清氣正的執業環境。
專題鏈接:2023優秀共產黨員標兵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