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意昂3体育段晴教授

段晴教授訃告

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段晴教授因病於2022年3月26日淩晨在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逝世,享年68歲。

段晴教授是意昂3体育官网博雅講席教授,她畢生致力於中古伊朗語、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等相關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嚴謹求新,孜孜育人,在印度學、佛教學、絲綢之路文獻和梵文貝葉經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享譽國際學界。

段晴教授祖籍山西,1953年5月生於北京。1971-1974年就讀於意昂3体育官网西語系德語專業,1978-1982年師從季羨林先生、蔣忠新先生專攻印度學,獲得碩士學位。後赴德國漢堡大學師從R. E. Emmerick教授主修伊朗學,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

1987年段晴教授學成歸國,在意昂3体育官网任教,講授梵語、巴利語、犍陀羅語、中古伊朗語等語言及相關文獻課程,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為培養冷門絕學領域的優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2018年,段晴教授帶領梵巴語教學團隊獲評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教學團隊。2022年1月,她領銜的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東方語言文化教師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段晴教授傳承季羨林先生、金克木先生建立的學科傳統,為我國東方學科的發展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她主持建立了意昂3体育官网梵文貝葉經與佛教文獻研究所,對西藏梵文貝葉經和新疆出土梵語、胡語文獻展開研究,整理校勘出多部久已失傳的佛典文本,研究成果匯集為叢書出版。段晴教授帶領團隊與泰國法身寺法勝大學合作開展“意昂3体育-法勝巴利佛典漢譯項目”,多次帶領師生赴泰國合作譯經,啟動了我國的巴利三藏漢譯事業,目前已翻譯並出版《長部》(2012)和《中部》(2021)。段晴教授還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新疆絲路南道所遺存非漢語文書釋讀與研究”,以及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專項學術團隊項目“敦煌藏經洞及和田地區出土於闐語文書釋讀與研究”等,帶領團隊整理我國多家博物館收藏的西域文書,取得豐碩成果,在國際刊物上大量刊文,在該領域發出了中國學者的聲音。

段晴教授數十年來筆耕不輟,撰有《波你尼語法入門》(2001)、《於闐·佛教·古卷》(2013)、《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於闐語卷(一)》(2015)、《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藏佉盧文尺牘》(2016)、《於闐語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2019)、《神話與儀式:破解古代於闐氍毹上的文明密碼》(2022)等多部專著,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填補了東方學研究領域的多項空白,代表了該領域的國際前沿水準。研究成果多次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科類)二等獎。2021年10月,伊朗駐華使館特向段晴教授頒獎,以表彰她在中國伊朗學研究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

段晴教授一生熱愛祖國,始終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為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與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段晴教授的逝世是意昂3体育官网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學術界的重大損失。段晴教授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卻留下了無盡的學術財富和精神財富。我們將化悲痛為力量,不斷精進前行,為中國外語學科的繁榮與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沉痛悼念段晴老師,段晴老師千古!


段晴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將於2022年3月30日(星期三)上午9時在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欲送花圈挽聯的單位或個人可與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辦公室聯系。

聯系電話:6275157362765007

電子郵箱:gwgyxy@pku.edu.cn

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老師可於當日上午8時在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大樓門前(勺園2號樓對面)上車。

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

2022年3月26日

附段晴教授著述目錄

中文

專著:

2001 《波你尼語法入門》,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

2013 《於闐·佛教·古卷》,上海:中西書局。

2015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於闐語卷(一)》,上海:中西書局。

2016 段晴、才洛太,《青海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藏佉盧文尺牘》,上海:中西書局。

2019 《於闐語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上海:中西書局。

2022 《神話與儀式:破解古代於闐氍毹上的文明密碼》,北京:三聯書店。  

譯著:

1996a 《安徒生童話故事集》,石家莊: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6b 《格林童話故事集》,石家莊: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2012 段晴等,《漢譯巴利三藏·長部》,上海:中西書局。

2021 段晴等,《漢譯巴利三藏·中部》,上海:中西書局。

1996 季羨林譯,段晴等續補,《梵文基礎讀本》,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

2005 黃寶生、段晴等譯,《摩訶婆羅多(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論文:

1988 《於闐文中的八曜》,《民族語文》第4期,第36–40頁。

1991 《於闐語的蠶字、繭字、絲字》,李錚、蔣忠新主編《季羨林先生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第45–50頁。

1992 《西方鬼的故事:晚皮爾的傳說》,《國外文學》第3期,第85–93頁。

1993a 《“慈悲者之城”與“涅槃城”》,《南亞研究》第2期,第41–45頁。

1993b 《於闐經文中“作繭自縛”的來源》,《民族語文》第1期,第63–66頁。

1993c 《於闐語〈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殘片釋讀》,《西域研究》第2期,第46–51頁。

1996a 《面如滿月:淺談中印審美觀的差異》,《意昂3体育官网學報(東方文化研究專刊)》,第25–31頁。

1996b 榮新江、段晴,《據史德語考》,《中亞學刊》第5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第9–21頁。

1997a 《從〈梨俱吠陀〉讀出的歷史》,《南亞研究》第1期,第91–93頁。

1997b 段晴、王炳華,《新疆新出於闐文案牘文書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2卷,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第1–12頁。

1998a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拾零》,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文化研究所編《東方研究(一九九六、一九九七年合集)》,北京:藍天出版社,第139–146頁。

1998b 《幾件與冊封於闐王有關的於闐語文書》,葉奕良編《伊朗學在中國論文集(第二集)》,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第9–13頁。

1998c 《印度人的自然觀初探》,《南亞研究》第1期,第51–56頁。

2000a 《敦煌新出土敘利亞文書釋讀報告》,彭金章、王建軍、敦煌研究院編《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第一卷)》,北京:文物出版社,第382–390頁。

2000b 《敦煌新出土敘利亞文書釋讀報告(續篇)》,《敦煌研究》第4期,第120–126頁。

2002a 《敦煌莫高窟北區出土的一件梵語殘卷》,戒幢佛學研究所編《戒幢佛學(第二卷)》,長沙:嶽麓書社,第68–78頁。

2002b 《梵語以及梵語的啟示》,於維雅主編《東方語言文字與文化》,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第154–165頁。

2002c 《梵語與零的發現》,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文學研究中心、東方學研究院編《東方研究(二〇〇一年)》,第299–307頁。

2002d 《素材是人文科學的基礎》,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語言學研究所編《語言學研究》第1輯,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2002年,第181–185頁。

2003a 《讀薛克翹先生〈中印文學比較研究〉有感》,《南亞研究》第2期,第92–93頁。

2003b 《對vibhakti類詞綴的補充說明》,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文學研究中心、東方學研究院編《東方研究(2002–2003)》,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第123–136頁。

2003c 《景教碑中的七時之說》,葉奕良編《伊朗學在中國論文集(第三集)》,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第21–30頁。

2003d 《林悟殊:<唐代景教再研究>》(書評),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第15輯,北京:商務印書館,第311–314頁。

2003e 《唐代大秦寺與景教僧新釋》,榮新江主編《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434–472頁。

2003f 《於闐語〈羅摩衍那〉的故事》,張玉安、陳崗龍主編《東方民間文學比較研究》,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第138–157頁。

2004 《西域的胡語文書》,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魯番學資料研究中心編《敦煌與絲路文化學術講座(第二輯)》,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第36–62頁。

2005a 《大秦寺的守望者》,《書城》第11期,第70–73頁。

2005b 《筋鬥背後的故事——從一個家喻戶曉的詞匯透視粟特文化的遺蹤》,《法國漢學》第10輯/《粟特人在中國——歷史、考古、語言的新探索》,北京:中華書局,第402–415頁。

2005c 《西域語趣——讀〈正法華〉、〈妙法〉隨筆》,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第21輯,北京:商務印書館,第193–204頁。

2005d 朱冠明、段晴,《梵漢本〈法華經〉語詞劄記》,《古漢語研究》第2期,第68–73頁。

2006a 《悉曇字本說源》,《語言學論叢》第32輯,北京:商務印書館,第334–355頁。

2006b 《新發現的於闐語〈金光明最勝王經〉》,敦煌吐魯番研究第9卷,北京:中華書局,第7–22頁。

2009a 《和田博物館藏於闐語租賃契約研究——重識於闐之“桑”》,《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9–44頁。

2009b 《明咒護身符》,中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學尼雅遺址學術研究機構編《丹丹烏裏克遺址——中日共同考察研究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第267–279頁。

2009c 《於闐文本〈修慈分〉》,朱玉麒主編《西域文史》第3輯,北京:科學出版社,第1–57頁。

2009d《於闐語〈對治十五鬼護身符〉》,《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01–118頁。

2009e《於闐語高僧買奴契約》,《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28頁。

2009f 孫皓、段晴,《論“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及演變過程》,《南京社會科學》第8期,第80–83頁。

2010a 《梵語〈賢劫經〉殘卷——兼述〈賢劫經〉在古代於闐的傳布及竺法護的譯經風格》,《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3輯,北京:科學出版社,第201–231頁。

2010b 《關於古代於闐的“村”》,朱鳳玉、汪娟編《張廣達先生八十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第581–604頁。

2011a 《寶藏遺蹤——近年來和田地區新出非漢語類文書綜述》,樊錦詩主編《敦煌文獻·考古·藝術綜合研究》,北京:中華書局,第293–305頁。

2011b 《德國的印度學之初與季羨林先生的學術底蘊》,《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4頁。

2011c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BH5–3號佉盧文買賣土地契約》,朱玉麒主編《西域文史》第6輯,北京:科學出版社,第1–12頁。

2011d 《字裏行間——漢譯佛經所反映的梵文隱性現象》,王邦維主編《季羨林先生與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學》,銀川:陽光出版社,第252–268頁。

2012a 《Hedin 24號文書釋補》,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編《語言背後的歷史——西域古典語言學高峰論壇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4–78頁。

2012b 《尉遲曜11年裴捺賣地案牘》,朱玉麒主編《西域文史》第7輯,北京:科學出版社,第123–137頁。

2013a 《波斯帝國的歷史傳說》,《中國典籍與文化》第8輯,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第101–137頁。

2013b 《慈無味——無法表演的慈》,《光明日報》10月28日第12版。

2013c 《伏阇達五年蠲除契約案牘》,《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3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91–304頁。

2013d 《舅賣甥女案牘所折射的於闐歷史》,秦大樹、袁旔主編《古絲綢之路——2011年亞洲跨文化交流與文化遺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第33–60頁。

2013e 《內容不明佉盧文木牘(國圖BH5–7)》,段晴、張誌清主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卷》,上海:中西書局,第203–205頁。

2013f 《薩波Vaisa之牒所隱括的社會變遷》,劉紹剛、侯世新主編《新疆博物館新獲文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第32–45頁。

2013g 《〈僧伽吒經〉殘葉》,劉紹剛、侯世新主編《新疆博物館新獲文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第48–59頁。

2013h 《賢劫經(Bhadrakalpikasūtra)》,段晴、張誌清主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卷》,上海:中西書局,第121–134頁。

2013i 《義凈與實叉難陀》,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主編《國學的傳承與創新——馮其庸先生從事教學與科研六十周年慶賀學術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09–1120頁。

2013j 《於闐語〈佛說一切功德莊嚴王經〉殘葉》,劉紹剛、侯世新主編《新疆博物館新獲文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第60–72頁。

2013k 《元孟八年土地買賣楔印契約(國圖BH5–3)》,段晴、張誌清主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梵文、佉盧文卷》,上海:中西書局,第193–201頁。

2013l 《〈造像功德經〉所體現的佛教神話模式》,王邦維、陳金華、陳明編《佛教神話研究:文本、圖像、傳說與歷史》,上海:中西書局,第83–102頁。

2014a 《穿越了時空的文字》,《多浪龜茲》第23期,第81–85頁。

2014b 《洛浦地毯與吉爾伽美什的傳說》,《華夏地理》第1期,第30–31頁。

2014c 《新疆洛浦縣地名“山普魯”的傳說》,《西域研究》第4期,第1–8頁。

2014d 《於闐故地的訴說》,上海博物館編《於闐六篇: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學案例》,北京: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第97–121頁。

2014e 《於闐文書所見古代於闐的典押製度》,《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4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3–125頁。

2014f 段晴、李建強,《錢與帛——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藏三件於闐語–漢語雙語文書解析》,《西域研究》第1期,第29–38頁。

2015a 《裴捺的人生軌跡》,阿不都熱西提·亞庫甫主編《西域–中亞語文學研究:2012年中央民族大學主辦西域–中亞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0–89頁。

2015b 《飄帶來自吉祥——反映在古代於闐畫中的祆教信仰符號》,《藝術史研究》第17輯,第153–166頁。

2015c 《佉盧文世俗文書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中國文化報》5月22日第4版。

2015d 《天樹下娜娜女神的宣言——新疆洛浦縣山普魯出土毛毯系列研究之一》,《西域研究》第4期,第147–160頁。

2015e 《新疆山普魯古毛毯上的傳說故事》,《西域研究》第1期,第38–47頁。

2015f 《一件來自公元6世紀的梵語世俗文書》,西藏社會科學院貝葉經研究所編《西藏貝葉經研究》,拉薩: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第1–11頁。

2015g 《於闐語〈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之源與流》,榮新江、朱玉麒主編《西域考古·史地·語言研究新視野:黃文弼與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第329–338頁。

2016a 《木球之喻》,程彤主編《絲綢之路上的照世杯:“中國與伊朗: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第31–40頁。

2016b 《薩迦牟雲的家園——以尼雅29號遺址出土佉盧文書觀鄯善王國的家族與社會》,《西域研究》第3期,第54–64頁。

2016c 《粟特商隊到於闐——BH4–135之於闐文書的解讀》,榮新江、羅豐主編《粟特人在中國:考古發現與出土文獻的新印證》,北京:科學出版社,第96–115頁。

2016d 《於闐語大案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初唐案牘研究》,《唐研究》第22卷,第371–400頁。

2018a 《精絕、鄯善古史鉤沉》,余太山、李錦繡主編《歐亞學刊》新第7輯,北京:商務印書館,第21–34頁。

2018b 《陌生的友鄰》,《華夏地理》第8期,第78–92頁。

2018c 《神話的跨域性與地方性——以觀察新疆洛浦博物館氍毹為基礎》,《民族藝術》第4期,第13–22頁。

2018d 《神話與儀式——以觀察新疆洛浦博物館氍毹為基礎》,《民族藝術》第5期,第31–44頁。

2018e 《〈聲教所及——對紀曉嵐新疆行腳的民俗回訪〉序》,上海:中西書局,第1–13頁。

2018f 《石汗那的嬰兒——新疆博物館藏一件新出於闐語案牘》,《敦煌吐魯番研究》第18卷,第265–278頁。

2019a 《於闐伏阇雄時代的兩件契約》,榮新江、朱玉麒主編《絲綢之路新探索:考古、文獻與學術史》,南京:鳳凰出版社,第131–142頁。

2019b 《早期、晚期於闐語與方言——〈無垢凈光大陀羅尼〉所反映的語言問題》,王振芬、榮新江主編《絲綢之路與新疆出土文獻——旅順博物館百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第497–511頁。

2020a 《古代於闐天災人禍所生發的信仰與習俗》,《澎湃新聞》5月14日。

2020b 《買賣僧房舍契約》,《敦煌學》第36期(張廣達先生九十華誕頌壽特刊),第315–328頁。

2020c 《絲路之畔的赫爾墨斯》,《新絲路學刊》第1期,第1–14頁。

2020d 《於闐王國之名新考》,《西域研究》第1期,第79–89頁。

2020e 《於闐語“四象”以及龍王“熱舍”》,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編《語言學研究》第28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4頁。

2021a 《白沙瓦博物館》,張嘉妹主編《犍陀羅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跡文物巡禮》,上海:三聯書店,第64–85頁。

2021b 《訶利帝與般支迦》,張嘉妹主編《犍陀羅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跡文物巡禮》,上海:三聯書店,第126–128頁。

2021c 《黃文弼發現的兩件據史德語文書》,朱玉麒主編《西域文史》第15輯,北京:科學出版社,第1–18頁。

2021d《舍利盒》,張嘉妹主編《犍陀羅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跡文物巡禮》,上海:三聯書店,第129–131頁。

2021e 段晴、鄭亮,《關於氍毹》,《絲綢之路研究》第1輯,第1–7頁。

2022a 《呂珎胡書——對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書BH1–17於闐語文書的釋讀》,《西域研究》第2期,第1–16頁。

2022b 《新資料新視野——中國人民大學藏西域文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1期,第11–19頁。

日文

2019 段晴、アップル荒井しのぶ訳,「『カルパラージャ·スートラ』と仏塔信仰」,『東洋學術研究』58/2: 65–85。

西文

1987 “*draivī.” In: R.E. Emmerick and P.O. Skjærvø,eds., Studies in the Vocabulary ofKhotanese II . Wien: Österreich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61–62.
1992 DasKhotanische Aparimitāyuḥsūtra: Ausgabe, Übersetzung, Kommentar und Glossar .Reinbek: Dr. Inge Wezler.  
1998 “What does Indology specially mean for China?” 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文化研究所編《東方研究(紀念百年校慶論文集)》,北京:藍天出版社,第429–441頁。  
2001 “Bericht über ein neuentdecktes syrisches Dokument aus Dunhuang/China (mit 2 Abbildungen).” Oriens Christianus 85: 84–93.  
2002 “The Study of Sanskrit at Peking University.” Fragile Palm Leaves 7.    
2003 “A Newly Found Sanskrit Fragment from Dunhuang.”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6: 197–206.    
2007a “The Maitrī-bhāvanā-prakaraṇa: AChinese Parellel to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Book of Zambasta .” In: M. Macuch, M. Maggi, and W. Sundermann, eds.,Iranian Languages and Texts from Iran and Turfan, Ronald E. Emmerick Memorial Volume , Wiesbaden: Harrassowitz, 39–48.    
2007b “TwoNew Folios of Khotanese Suvarṇabhāsottamasūtra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10: 325–336.    
2008 “In the Pursuit of Vyākaraṇa-elementsin Chinese Translations.” Selected Papersof Beijing Forum 2007: The Harmony of Civilizations and Prosperity for All, Diversity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 Beijing: PKU Press, 163–172.    
2009a “A fragment of the Bhadrakalpasūtra in Buddhist Sanskritfrom Xinjiang.” In: Ernst Steinkellner, Duan Qing, and Helmut Krasser, eds., Sanskrit Manuscripts in China , Beijing: China Tibetology Publishing House, 15–39. 
2009b “Bisā- and Hālaa- in a New Chinese-Khotanese Bilingual Document.” Journalof Inner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3: 65–73.    
2009c “‘Mulberry’ in Khotanese.” 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 19: 5–14.    
2009d “Stories behind ‘Jindou’.” In Ye Yiliang, ed.,Collection of Papers on Iranian Studiesin China , Beijing: PKU Press, 26–36.    
2010 “Misfortune caused by Kings.”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13: 173–183.    
2011a “Besprechung: Sanskrithandschriften aus den Turfanfunden.” Orientalistische Literaturzeitung 105.    
2011b “Some Fragments of the Saṅghāṭa-sūtra from the Xinjiang Museum, Urumqi.”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14: 127–134.    
2012a “A Land Sale Contract in Kharoṣṭhī Script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Collection, No. BH5–3.”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15: 63–69.    
2012b “The inscription on the Sampul Carpets.” Journal of Inner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5: 95–100.    
2013a “Puñadatta’s Life as Reflected in Khotanese Documents.” Commentationes Iranicae : 435–445.    
2013b Qing Duan and Helen Wang, “Were Textiles used as Money in Khotan in the Seventh and Eighth Centuries?”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3:307–325.    
2014a “Indic and Khotanese Manuscripts: New Finds and Findings from Xinjiang.” In: Paul Harrison and Jens-Uwe Hartmann,eds., From Birch Bark to Digital Data:Recent Advances in Buddhist Manuscript Research , Vienna: Österreichische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269–278.    
2014b “Pledge, Collateral and Loan in AncientKhotan.” In: Yu Taishan and Li Jinxiu, eds., Eurasian Studies II ,Sydney: Asia Publishing Nexus Australia, 249–268.    
2014c “Puñadatta’s Contract of Sale of an Estate.”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for the AcademicYear 17: 349–363.    
2015 “A Sanskrit Buddhist Document on Cloth of the Earlier 7th Century.” In: Yu Taishan and Li Jinxiu, eds., Eurasian Studies III , Sydney: Asia Publishing Nexus, 171–185.    
2016 “Deed, Coins and King’s Title asRevealed in a Sanskrit Cloth Document from the 6 Century.” In: Yu Taishan andLi Jinxiu, eds., Eurasian Studies IV ,Sydney: Asia Publishing Nexus, 265–283.    
2017 “Greek Gods and Traces of the SumerianMythology.” 《絲綢之路研究》第1輯,第1–16頁。  
2020a “Across-Regional and LocalCharacteristics of Mythologies: On the Basis of Observing the Lop Museumcarpets.” In: Xiao Li ed., Non-HanLitera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 SDX Joint Publishing & Springer, 1–20.  
2020b “Kalparāja-sūtra and Pagoda Worship.” The Journal ofOriental Studies 30: 102–117.    
2020c “Legends and Ceremonies: Based on theObservation of the Qu Shu Collection at Xinjiang Lop Museum.” In: Xiao Li, ed.,Non-Han Litera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SDX Joint Publishing & Springer, 21–45.    
2020d Qing Duan and Liang Zheng, “About qushu:Carpets or Rugs with Long Hair.” In: Xiao Li ed., Studies o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Along the Continental Silk Road ,SDX Joint Publishing & Springer, 21–30.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