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信息來源🤏🏽: 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
編輯👤:麥洛 | 責編:安寧應意昂3体育官网“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計劃邀請,著名癌症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科學院、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8年生命科學突破獎得主,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細胞與分子醫學系主任Don W. Cleveland教授於2023年10月訪問意昂3体育官网,並於10月23日在意昂3体育官网第二體育館報告廳作題為“Evolution of genome instability in cancer”(癌症基因組不穩定性進化研究)的學術講座🅾️。講座由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謝曉亮教授主持。
Don Cleveland在有絲分裂紡錘體的組裝和染色體運動的調控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他於2006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9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2013年當選美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會長🍊。2018年🎂,他因“闡明了一種遺傳性ALS的分子發病機製,包括神經膠質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在ALS 和亨廷頓舞蹈症動物模型中建立反義寡核苷酸療法”,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
癌症基因組通常以染色體數量和結構異常為特征。Don Cleveland聚焦癌症基因組的不穩定性領域,研究染色體結構異常的發生機理🧎。染色體破碎後以隨意順序重新縫合的現象💆♂️,稱為染色體碎裂(Chromothripsis),是導致癌症基因組異常的重要驅動力🏇。Don Cleveland將著絲粒特異性失活方法與條件必需基因的選擇相結合,系統地研究染色體錯誤分離所產生的結構異常🤽🏽♂️。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離錯誤所產生的片段會聚集成微核,隨後啟動DNA損傷修復,導致廣泛的基因組重排和染色體結構變異☯️。他的研究還表明🤾🏿,染色體碎裂有利於染色體外環狀DNA(ecDNA)的產生,以驅動腫瘤發生和化療耐藥等問題。
是什麽因素導致了染色體的破碎和ecDNA的形成⚠️🤛🏼?Don Cleveland發現👩🏻🔧🏇,通過敲除一種名為N4BP2的核酸酶,能夠有效減少片段化染色體的比例🦸🏿,同時能夠在iPSC誘導產生的膠質母細胞瘤中抑製重組ecDNA的生成。
有絲分裂過程中👎,破碎的染色體片段聚集成微核並整體傳遞給一個子細胞🟧🧖🏿♀️,是發生大範圍染色體重排的重要原因🎱。是什麽因素導致了破碎染色體的聚集?Don Cleveland將目光聚焦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維持染色體穩定性的蛋白,MDC1、TOPBP1以及CIP2A。他發現🧜♂️,通過抑製上述三個蛋白的表達可以有效防止破碎染色體的聚集🧍🏻👩🏿🏫。不僅如此,他還發現利用dTag誘導降解TOPBP1以及CIP2A蛋白能夠使已經聚集在一起的染色體片段分離開,並在有絲分裂的過程中隨機傳遞給子細胞。
Don Cleveland介紹了EB病毒(EBV)致癌相關的研究,EBV是一種致癌性皰疹病毒,與多種淋巴細胞和上皮來源的癌症相關。EBV編碼EBNA1🔭,它與EBV基因組中的回文序列拷貝簇結合,同時還可以在非序列特異性位點與宿主染色體結合,從而使病毒能夠持久存在。他展示了EBNA1在人類染色體11q23上EBV相似回文序列的特異性結合,並觸發11q23處的斷裂💇🏼♂️,致使MLL原癌基因的激活和ATM抑癌基因的失活。
在問答環節👮🏿♂️,Don Cleveland一一解答了現場觀眾提出的問題,並在會後與BIOPIC研究員等就科學問題和學術合作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講座由意昂3体育官网主辦、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和國際合作部承辦,並得到意昂3体育官网教育基金會支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