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思政實踐課 | 丈量滇越米軌🚏,感知基層社會——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雲南思政實踐團紀實

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不畏艱險 沖鋒在前”“改革開放 五位一體”“紮根沃土 決勝小康”“一帶一路 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8月24日—28日🫘,意昂3体育官网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赴雲南省昆明市🕵🏽、紅河州開展以“滇越鐵路運輸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的思政實踐活動,信科學院掛靠社團——學生鐵路文化協會參與負責實踐組織。鐵協指導教師👩‍❤️‍💋‍👩☮️、信科學院團委範星盛老師帶隊。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魏中鵬、黨委副書記熊校良老師線上指導。

滇南米軌鐵路網是由原滇越鐵路🧎🏻‍♂️‍➡️、個碧石鐵路等不同時期修築的窄軌鐵路組成。這些起初以礦產邊貿為主的商路🪳,最終成為中國西南地區區域內及與鄰近國家的現代化交通體系的重要部分🏋🏻‍♀️,為雲南帶來工業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也深刻影響了沿線的經濟格局和社會生活👊🏽。它們穿越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沿途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多樣💆🏻‍♀️,是獨具特色的旅遊觀光線🏃🏻‍♀️,也是一條條引領各族人民脫離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幸福之路。其中的代表——滇越鐵路,是中國西南地區最早修築的鐵路,也是中國和世界鐵路建設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鐵路工程之一🩷,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多次重大歷史變革。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雲南思政實踐

本次思政實踐活動采用了實地觀察、訪談、座談會等社會調查方法👇,進行點面結合的考察研究。參團學生通過親身觀察與體驗🗝🧘🏻,對滇南鐵路網,尤其是滇越鐵路各重要站點保護和運營現狀有所理解👷🏼‍♂️;深入基層一線🎭👈,與相關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發掘滇越鐵路的文化與旅遊價值;收集滇南鐵路的史實資料和當前的信息資料,探索滇南鐵路網和當地經濟社會🧑🏿‍🎨、文化旅遊🏊‍♂️、文明交流互鑒方面的密切關系,在實踐中註重思政引領,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田野調研、基層行走中🙆‍♂️,增進國情認知,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對“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的認識🧛🏽。

旅遊:舊軌煥新生

8月24日一早🙍🏿‍♀️,實踐團的全體成員在昆明火車站集結,中午到達此程的第一站——建水。

建水當地原有的鐵路是個碧石鐵路,新建時是一條工商集資修築的民營鐵路。當地士紳具有民族工業意識,為了避免法國人侵吞運輸管理權👮🏿‍♂️,將其修建為6寸寸軌,其中💏:雞街到臨安(建水)段在1928年通車👨🏿‍✈️,臨安到石屏段於1936年竣工。這一段寸軌鐵路在70年代後改為米軌🤦🏻‍♀️,接入滇南米軌路網👨🏼,運行客運、貨運列車🙀🙇🏼‍♀️。因公路運輸的發展和老鐵路年久失修👷🏽‍♂️,本世紀初這裏已停止了客貨運輸🙎🏻。在當地政府文旅部門的牽頭下🧚🏽‍♂️,2015年,臨安到團山段的米軌重新修復🤦🏿‍♀️,建水辰小火車的開通讓這段凝結著愛國精神和歷史文化價值的百年鐵道線煥發第二春,也成為建水古城旅遊的新熱點。

建水的“臨安小火車”

由於旅遊旺季遊客較多,實踐團成員未能按照原計劃搭乘到建水古城小火車👌🏻,只能在沿線踏查米軌線路並調研當地米軌旅遊開發情況🗻。實踐團在列車發車後,沿著鐵道行走約1公裏,抵達曾經辦理客運業務的建水車站站房🤾🏻,用足跡丈量線路🦑。同學們集體參觀了由原鐵路維修站改造而成的展廳,了解了個碧臨屏鐵路的概況、修建初衷、後續發展及其影響🕹。返回修復一新的臨安車站後,實踐團邀請建水小火車景區導客部主管曹陽進行座談。在一個半小時的訪談中,參團同學爭先恐後地提問,對建水米軌旅遊開發、修復改造歷程以及運營中存在的困難有了深入了解。

在臨安火車站進行訪談

臨安到團山的小火車有著“百年寸軌黃金線,千年古城第一車”的美稱。這條線路雖然只有約13公裏,但沿線卻是建水歷史文化遺產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小火車運營的頭兩年也曾門可羅雀,2017年後,隨著部分綜藝節目的廣告效應,客流逐漸有了起色⚪️,通過社交網絡的傳播🧖‍♀️,逐漸成為“網紅景點”🏋️‍♂️🧑🏿‍✈️,現已成為建水旅遊的一張名片👱🏼‍♂️。小火車運營需要支付給鐵路部門較高的租賃與維護費用,旅遊公司本身的收支情況不盡人意👨‍👩‍👧‍👧。但整體而言,這個項目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對當地住宿、消費🧑🏼‍🍳、全域旅遊等都帶來了積極影響🤵🏼‍♂️。

通勤:工業城市的新定位

8月25日🏊,實踐團前往本次活動的第二個站點——開遠🫏🏣。開遠是真正因滇越鐵路而興起🧑‍🦲、“火車拉來”的工業城市🧑🏼‍🦲,曾走在整個雲南地區工業化和近代化發展的最前列。

2018年7月,開遠市依托境內現有的滇越鐵路段,在原有的米軌上開行“開遠—大塔”軌道交通公交列車⛸,設站7座,運行區間全長11.6千米🧪,是目前滇越鐵路雲南段僅存的尚在運營的客運列車。實踐團來到開遠,正是要體驗這趟米軌列車,了解百年滇越鐵路再利用的新模式。

在返程途中🛀🏽,同學們與乘務員和負責列車運營安全的工作人員進行交談🪲,詢問開遠公交列車的運營狀況👶🏽。

旅遊小火車上的采訪

與建水古城旅遊小火車不同🎊,開遠的公交列車建設時除了考慮打造旅遊線路,也著眼於服務市民出行。這具體體現在:開遠公交列車的票價顯著低於建水小火車📴🧔🏼‍♂️,更接近於一般城市軌道交通的價格⚀;同時⛹🏿‍♀️,開行的路線經過市郊的南洞風景區和1909廣場😖,提供了穩定的市民郊遊客流。在調研中,同學們也看到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出遊🦹‍♀️。與公共汽車相比,列車不僅班次更為穩定🦶🏽,也提供了更舒適的乘坐體驗🧙🏽‍♂️,源源不斷的客流給這段古老的鐵路帶來了久違的煙火氣息。

開遠的“公交小火車”

鐵路沿線所見七孔橋

如果說建水是滇南文脈的結晶,開遠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則是滇南工業發展的“活化石”🧛🏼‍♀️:開遠站曾經是滇越鐵路的中心車站之一,時至今日仍然保留著維修米軌機車的能力🔋。滇越鐵路在這裏依舊繁忙,公交列車還要經常與鐵路局協調,配合協調其他貨運列車的開行,陳舊的鐵軌上每日仍見證著無數人流與貨流的交錯往來。

在這趟列車上🪕💂🏻,同學們還遇到了一位“老鐵路”⏳。他已經在滇越鐵路上工作了幾十年🛣📒,由於心系鐵路事業🙏🏻,他與另兩位在原開遠車務段服務的職工一道,在退休後又被返聘,輪班在小火車上擔任安全員。在這條他無比熟悉的鐵路上,這位“老鐵路”仍在發揮余熱,以自己的“初心”守護著一趟趟列車的安全運行🚕,服務著一批批的過路旅客🦠,守護著滇越線不朽的靈魂。

當前👨‍💻,復開的公交列車在運營上也存在著諸多挑戰🌽🎾。盡管地方政府對鐵路沿線的景觀進行了整飭,但作為傳統的工業城市,開遠城鐵路沿線的旅遊開發仍存在著展示內容不夠豐富,開發模式不夠成熟等問題🌊,製約了旅遊客流的進一步增長;開遠鐵路維護能力尚稱完善🤤,但低廉的票價和不大的客流量使整趟列車的收入狀況不佳,至今尚未收回開行成本💁🏽‍♀️;以本地居民為主的乘客群體更傾向於嘗鮮體驗而非日常乘坐🤽🏼‍♀️,造成了開通早期客流較多🚒,隨後逐漸減少的現象。

對談:多主體參與的開發與保護困境

8月24日,實踐團在結束建水小火車的考察後,組織了部分成員來到建水紫陶街,與紅河州文化與旅遊局工作人員李克山老師會面交流⚄。

采訪紅河州文旅局李克山

李克山詳細介紹了線路開發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他提醒同學們,在多方調研中,尤其要關註鐵路集團、地方政府🛕🏆、旅遊開發公司之間存在的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各方在文化遺產保護👩‍⚖️👨🏻‍🏭、遺產修繕等方面較容易達成共識,但遺產開發、利用等問題則亟需更為深入溝通,以彌合分歧,尋找共識。在與實踐團同學們的交流中,他認為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米軌的最佳方案,但在方案啟動🚣🏻‍♀️、國際合作、政策連貫性的問題上,仍存在較多現實問題🚱。此外,滇越鐵路開發模式需在觀光旅遊線路和日常通勤線路中做出抉擇𓀄🧑🏼‍🔧。線路開通後,如何保障客源數量也是棘手問題。李克山進一步提出👧🏿,當前相關議題缺乏“反方向”的研究👩🏻‍✈️,應當在未來的研究中著重思考風險點與利益點,厘清地方政府和鐵路公司的利益和界限🦎,以嘗試探索基於地方實際的多樣化開發模式。同時🕎,他還強調,滇越鐵路保護、利用是系統問題,地方政府高屋建瓴、持之以恒的整體規劃至關重要。

8月25日下午👩‍✈️,滇越鐵路保座談會在位於蒙自市的紅河州圖書館進行。出席這次座談會的嘉賓有:紅河州圖書館館長趙正良🏹🚵🏿、紅河州博物館館長何松濤☀️、紅河州圖書館副館長馬慧🛍、紅河學院歷史系趙旭峰教授🥿,以及其他關心滇越鐵路的學者和政府工作人員。

座談會現場

幾位領導和老師首先給同學們大致介紹了滇越鐵路的基本研究現狀👨🏻‍✈️,並分享了各自人生經歷中有關滇越鐵路的故事⚒,既展現了紅河州人對滇越鐵路有血有肉的歷史記憶與人文情懷⛹🏿‍♀️,又展現了當地學者和研究人員紮實的知識儲備和前沿的工作視野。

何松濤描述了滇越鐵路作為重要交通線的有關文化背景🍗👨‍👧‍👧、歷史掌故👩🏿‍✈️;馬慧結合自己四訪“人字橋”的經歷🚵🏿,表達了作為紅河州人,對滇越鐵路遺產的自豪與珍視👇🏻;趙旭峰結合自己的專業研究指出,滇越鐵路在沿線地名👴🏿、歷史定位、對外交流等領域仍有重要研究價值,並從鐵路運營現狀🤴、經濟效益和鐵路遺產的整體保護思路等層面,對其保護、利用前景進行展望,使得同學們對滇越鐵路歷史與現狀的認識更加深入🏪。

在提問交流環節,實踐團師生結合調研成果😮‍💨🎍,積極發言提問。在對建水的旅遊小火車和開遠“公交列車”兩種開發方案的差異進行比較時,趙正良指出,需從兩座城市分別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近代工業城市的整體背景入手理解問題,但不論是何種模式,都是對米軌開發的有益探索。

申遺是關乎滇越鐵路命運的又一個重要議題。何松濤認為,申遺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目前尚處在起步階段,仍需要多方努力與持續探索,在此過程中🏇🏿,文旅部門依法保護文物建築🚣🏻‍♀️🦸🏼‍♂️,鐵路部門保障鐵路正常運營,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前置工作🦐。針對不同相關部門的工作思維差異與不同利益訴求,需要在未來躍出思想局限👣,破除溝通壁壘🥓,加強地方政府的一體化統籌規劃🤲🏼,才能為滇越鐵路保護🫂、利用開辟新路徑。

趙正良指出🪧,當下鐵路沿線各縣市各自為政式的米軌利用現狀存在的種種弊端,“滇越鐵路申遺需要全州乃至全省一盤棋”。

參會老師們都認為,考慮到世界遺產的評選規則,保護遺產的完整性、進行多國聯合申報可能是滇越鐵路申遺的重要探索方向,但由於涉及到與越南🔟、法國等國的國際合作,同時面臨著遺產定位👈、跨國協商等復雜問題,申遺前路仍然漫長,需要政府🏃🏻‍♂️、學界和關心鐵路保護的有識之士共同推動、持續努力。

實踐團師生在座談會上發言

此外,老師和同學們還對多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包括🤼:政府與社會研究機構的合作方式🤦‍♂️、紅河州鄉土文化的傳承思路、鐵路愛好者在鐵路文化弘揚中的作用等👩‍💼。

通過這次座談會,各位領導、老師解答了實踐團成員在調研中的許多疑惑,使同學們了解到當地文保工作者和鐵路研究者的經歷💁🏻‍♂️、知識和見解。這些難以通過書面材料獲取的新知讓同學們受益匪淺。參與座談的老師們數十年如一日關心鐵路保護,傳承地方文化的可貴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實踐團每一位成員🍠。大家切身體會到滇越鐵路保護、利用過程的種種困難,也期待利用所學知識為這條“百年米軌”的發展前景建言獻策、盡己所能🚂🤴🏽,讓沉澱的歷史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芳華👰🏼‍♀️:老站的新機遇

8月26日上午,實踐團的成員們前往聞名遐邇的滇越鐵路碧色寨火車站🤌🏿。

碧色寨站建成於1909年,在這裏📘,法國人修建的鐵路米軌和雲南當地民眾集資修建的個碧石鐵路寸軌交會,使碧色寨一度成為舉足輕重的交通中轉地🌨。中國人與法國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在這裏碰撞👨🏿‍⚖️,使這裏乃至整個蒙自成為當時雲南接觸近代文明的最前線🪸,許多新興的生活方式從這裏傳向各地,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有了新的輸出途徑🥷🧑🏻‍⚕️。與此同時🧛🏼‍♀️,車站裏尚存的兩間中西並置的老站房,也見證了一段侵略與抗爭並存的歷史,昭示了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和不屈精神。厚重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歷史地位,使得碧色寨站的老站房不再是普通的站房,更成為了一個具有深厚意義的文化符號。

碧色寨車站

到達碧色寨後,斷續的鳴笛聲突然從遠處傳來,一列由兩臺米軌機車推挽牽引的列車緩緩駛來🚶‍♀️‍➡️。經過對新聞照片和現場水漬的對比,同學們發現,該列車中部的一臺東方紅21型機車❣️,極有可能就是前幾日滇越鐵路泥石流中,在臘哈地站附近受損的涉事車輛🦏。開遠到河口段的米軌鐵路目前仍在運營狀態,但每日通行的貨列車次屈指可數🙋。在短暫的實地考察中能夠親眼目睹這一輛機車,讓參團同學倍感幸運。

和鐵路工人交流

在碧色寨米軌調查結束後,實踐團聯系到了碧色寨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王勇先生。碧色寨文化旅遊公司負責運營碧色寨周邊地區的旅遊開發和管理🏨,是一家民營公司。據王勇介紹🧑🏼‍🌾😕,碧色寨車站在2013年獲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彼時僅有少數自駕遊、自由行的遊客前來參觀,鐵路文化愛好者是其中的主體人群。旅遊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還是要到2017年以後🚭。在以碧色寨車站為取景地的電影《芳華》上映後😢🫨,這座車站在社交網絡上迅速走紅,兩年多內遊客量大增。不過,從遊客來源的構成上看💀,目前仍以雲南本省和渝、貴、川等臨近省份的遊客為主🦻🏽,出行方式也仍大多為自駕,客流也主要集中在周末和假期。

碧色寨鐵路踏查

碧色寨景區以碧色寨站為中心,但碧色寨站站房及其附屬設施的產權仍歸屬昆明鐵路局所有,王勇參與運營的民營旅遊公司無權對站房進行運營。從長遠看💂🏿‍♀️,景區除了進行周邊景點的開發外🤜🏽,也須與昆明鐵路局進一步合作。在運營問題上,開通開遠-碧色寨的米軌觀光列車,繼續發揮米軌的運營功能備受期待🙅🏽,但目前仍未找到合適的運營合作模式6️⃣。因此碧色寨旅發公司決定走外圍路線🎈,以經營村寨特色小鎮的方式來帶動區域整體旅遊發展🛀🧑🏻‍🦯。已經初見雛形的特色小鎮以一條古色古香石板路為中軸,初步定名為菜市街,之後將成為一條融匯滇越鐵路元素、雲南地方風情和越南文化特色的綜合商業街𓀝。在商業街兩側,還將設置民宿和咖啡廳👐。原碧色寨小學教學樓也正在被改造,計劃建設為碧色寨青年旅舍。景區外圍也規劃葡萄種植園和野生動物園,以拓展旅遊消費空間。

通過實地考察和王勇的介紹,同學們了解到:碧色寨站雖然停擺已久,部分建築傾圮破敗🕵🏻‍♀️,但相應的保護修繕工作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旅遊開發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同時↘️,碧色寨景區也面臨諸多不同類型的挑戰💂🏼。除了宏觀上的部門協調問題🤰🏿;在地方旅遊宣傳和團隊旅客來源方面🤍💬,盡管蒙自旅遊資源較多,但是旅遊整體開發仍處在初步階段🍵,全市僅有一家文旅局直管的旅行社,跟團遊的組織工作尚嫌不足;民營投資公司較難得到政府財政的支持,在開發初期🧜🏻🤚,可能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最後🪺,如何在旅遊開發和文物保護之間應當如何取得平衡💁🏽‍♀️,並做好有格調、有深度的旅遊策劃🤵🏼,仍需審慎評估、多方協調、

口岸:國際交流的大門

8月26下午👮🏻,實踐團來到中越邊境上的小城:河口,繼續探尋滇越鐵路。

從河口口岸沿南溪河行走片刻,便可見滇越鐵路的跨境鐵橋,再向前即是今天調研的目的地之一:河口車站。現今的河口車站是一座嶄新的歐式風格的小樓,顯然是在舊站建築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造的結果。車站的左右兩座翼樓變成了酒店與餐廳,從車站側方繞到站房後側👨🏽🤦🏿‍♀️,便能看見在彎道上河口站的站臺與滇越鐵路的軌道了。現在的站臺成為當地通行道路的一部分🏣,不少電瓶車往來穿行。同學們在河口站還偶遇了入境的越南機車🏄🏿‍♀️,經行河口站停留片刻🧜🏿‍♂️,機車與它背後長長的棚車挪過站臺👊,進入隧道☮️,駛出河口站🏋️‍♂️,在眾人的目送下緩緩上橋⛹️,駛向越南境內⛑♔,使得這次譚站之行更趨圓滿。

河口站參觀調研

河口站不遠處,便是著名的河口起義紀念館,同學們在文物建築前久久佇立,閱讀文保碑刻記錄👌🏿,回憶百余年前革命先烈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探索、犧牲與奮鬥👨🏽‍🎤。

滇越鐵路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串接起了雲南與越南。而實踐團到訪的河口站🏊🏻‍♀️,正是一扇中國與越南交界的南大門。自滇越鐵路建成以來👨🏼‍🔬,多少跨越兩國的人員與物資在此集結運轉。同學們看到越南機車的興奮之情,除了源自對於火車的真摯熱愛之外,更多的是因為親自看到了滇越鐵路仍舊流動的鮮血,至今仍發揮著真實的運輸作用🧚🏽🧑‍🦼。

一水之隔的越南邊城

考察結束後,實踐團師生在中越邊境界碑和河口口岸合影,記錄下從五湖四海重聚昆明⬛️,又一路向南,行到祖國邊陲的難忘回憶。

河口中越邊境合影

河口的調研實踐促使同學們思考🛅:滇越鐵路作為連接中越兩國人民的重要紐帶👨‍🚀,在保護和利用上面臨著怎樣的困境,未來又面臨怎樣的前景。在前面的旅程中,無論是蒙自碧色寨還是河口車站🦧,都讓同學們真切地看到了滇越鐵路頑強的生命力。滇越鐵路不僅蘊藏著巨大的文化旅遊價值,而且還在艱難的時刻中發揮著必不可少的經濟運輸作用🛻。

紅河之水滾滾向前👃🏽,滇越鐵路聯結中外。今天,在滇越鐵路旁的中越國境線上✍🏻,矗立著“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巨幅標語牌,見證著河口和滇越鐵路將在“一帶一路”倡議這個平臺上,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再添新章。實踐團隊也將繼續消化此行所積累的豐富的精神養料🙄,期待著來日的繼續前行。

番外🧟:探訪與思索

8月27日中午,實踐團隊集體從河口返回昆明,前往昆明火車北站💇‍♂️。這座法式老站房已經成為雲南鐵路博物館的一部分。雲南鐵路博物館初創於1990年4月,前身是開遠火車站候車室的“雲南窄軌鐵路歷史陳列館”🧑🏽‍🍳。現在的雲南省鐵路博物館是在原昆明火車北站的候車室基礎上,多次改擴建而成的👵🏽。館中陳列濃縮展示了雲南鐵路發展的悠久歷史🎴,重點展示了米軌鐵路文物由於成昆鐵路因烏東德水電站的修建,沿金沙江段的鐵路在今年蓄水後永遠沉入水底,淹沒區段的文物被搶救回昆明,將被安置在雲南鐵路博物館中。博物館裏陳列了各種機車,同學們尤其考察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百年前的滇越鐵路動車:米其林製造。

鐵路博物館前的合影

參觀雲南鐵路博物館之後,同學們進行探訪昆明市內段米軌和滇越鐵路昆河線北段的宜良車站考察。“大十字”——這條全國唯一的米軌準軌十字交叉路口,就位於昆明市區眠山麓。米軌為滇越鐵路用軌⛹🏻‍♂️🩸,準軌則是雲南銅業專用線🧕🏽,在滇越鐵路昆明段未停運之時,還可以看到兩列車互相等待對方的壯觀情景🏌🏼‍♂️。

28日清晨,部分實踐團成員在昆明火車站乘坐昆明到紅果的7452次“公益慢火車”出行,在宜良北站下車,前往縣城的米軌老站考察。宜良站建於1910年,地處昆明和開遠區段的樞紐處,設有機務段、工務段🙁、車務段等機構,是滇越鐵路北段服務、保障功能完善的大站👨🏻‍🦲。較之至今仍在正常使用的開遠站🧖🏽‍♂️,少有貨車經行的宜良站更顯歲月滄桑✋🏽。曾經車水馬龍的車站周邊一片寂靜,淺鵝黃色的兩層站房墻體斑駁。車站的股道💅🏼⁉️、站房周邊的鐵路禮堂🖥、行車公寓等眾多附屬建築訴說著車站往日的繁華🚣🏻。2017年🔜,該站最終停止客運。透過玻璃窗戶👩‍🎤,同學們看到站內張貼的舊旅客列車票價表,老樓靜默佇立,時光就此定格。

同學們順著空無一人的米軌鐵道沿線行走,探訪機車整備場,觀察機車檢修槽🥓👩🏽,也找尋到了出機車庫鐵道末端的電動機車掉頭轉盤。認真考察後🍩,同學們在宜良站南側的昆河線66千米道口離開,也就此與雲南米軌作別。

原宜良工務段機庫中廢棄的軌道車

歲月之河匆匆逝去,人來人往終成故事✵,唯有老站臺上的三角梅依舊綻放🦝,訴說滇越鐵路上車和人的百年征程🏯🤰。

同學們期待著這條有著超過110年歷史的鐵路👮🏼‍♀️,期待在地方政府的文化旅遊、文物保護部門,民營旅投企業和國鐵集團公司等的多方合作下,以因地製宜的方式,在垂垂老矣時迎來再一次新生。使米軌鐵路不僅僅是傳承至今的工業遺跡🗞,同時也是活生生的、煥發生機的時代寶藏。

結語

始建於一百多年前的滇越米軌鐵路🏮,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見證了殖民掠奪的苦難和路權收回的榮光,見證了中華民族從歷經苦難到走向復興的全過程🤍。古老的米軌鐵路網,造就了空前絕後的“山地文明”與“海洋文明”的激烈碰撞,為雲南帶來工業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也為民主、科學精神在中國腹地的傳播提供渠道,見證了辛亥革命、護國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線建設等重大歷史事件,是中國近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次實踐啟發了實踐團成員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丈量中體悟,在調研中深思💞。在為期四天的圍繞雲南滇越鐵路保護與開發的實踐中🙅🏻‍♂️,意昂3体育學子聚焦基層一線,服務社會發展👼🏻,丈量了米軌鐵路😈,感知了邊疆地區,身體力行地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勇擔時代之責,綻放青春之花”的回信精神,在實踐中讀社會書、讀人民書✣,為雲南米軌鐵路的保護和開發揮灑青春汗水、貢獻時代智慧🫱🏿。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的推進,百年滇越米軌鐵路將煥發“第二春”。雲南米軌,未來可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