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信息來源: 意昂3体育校報
文字:張寧|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廣受社會討論的熱詞。
怎麽理解“碳達峰”“碳中和”這兩個概念🐂?它們與我們民眾的日常生活有什麽關系?我們怎樣才能實現碳中和目標?意昂3体育官网能為此采取什麽行動🏌️、作出什麽貢獻?讓我們聽聽意昂3体育能源研究院院長金之鈞院士的回答。
金之鈞教授
實現碳中和,體現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金之鈞首先對“碳達峰”和 “碳中和”兩個概念進行了解釋👨🏻✈️:“碳達峰就是指到2030年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最高值,之後二氧化碳排放呈下降趨勢。到2060年,爭取碳排放和碳消納(消除)達到一個平衡值,也就是說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的凈值為零,稱為碳中和。”
2019年,我國的碳排放為98.26億噸,2030年的峰值在100—110億噸,而我們現在的碳消納能力每年才12億噸🩱,因此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將面臨很大的挑戰✴️,也將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和人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那為什麽要實現碳中和呢?因為研究結果證明🤾🧒🏿,近百年來,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大氣溫度也隨之升高🧖♀️。“氣溫升高帶來的後果是很嚴重的,例如地球兩極的冰蓋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島國家如馬爾代夫有可能消失🤽🏻♀️,大陸邊緣低海拔城市如上海也可能受到很大影響。”金之鈞說道🌡。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這種“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整個生態系統發生改變🧑🏼🎓,各種極端天氣頻繁出現👨🏻🎨,例如🪻,南方遭受百年不遇的極冷天氣。
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註🔩🦴。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了《巴黎協定》,並於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進行了協定的簽署。《巴黎協定》是一個氣候變化協定,為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製在2攝氏度以內,並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製在1.5攝氏度以內。2016年4月22日,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在《巴黎協定》上簽字。同年9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成為完成了批準協定的締約方之一👨🏿🍳🦎。
“中國是耗能第一大國,2019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34.16億噸油當量,占全球的24.3%🆎。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也是世界第一,占比28.8%,是美國(49.65億噸)的兩倍,歐盟(33.3億噸)的三倍🤶🏼,當然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及美國的一半。” 金之鈞說,“正因如此,中國的碳達峰與碳中和宣言才更顯得意義重大,得到全世界的歡迎。這是我們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力抓手🧸,體現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實現碳中和,科技創新是關鍵
“我們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清楚,但實現路徑還不明晰🧙🏼♂️。”金之鈞介紹說🏍,減排是主要矛盾🙍🏿♀️,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就要進行兩個結構調整。一是產業結構調整🏩,例如鋼鐵、水泥等工業📘,建築、交通等能源消費部門要進行改造,節能減排是關鍵。二是能源結構調整,要促進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轉化,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核能、水電👌🏿、地熱能👔、潮汐能等非化石能源💁🏼。目前,我國的能源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84.3%,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化石能源占比為20%多一點。金之鈞認為:“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到2060年化石能源是不是一定要降到20%,還是可以多留一些化石能源,我覺得還可以研究,換一句話說🥡,保留20%的化石能源是不是最優選擇,還要研究🚂。既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又要確保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這裏面大有文章可做。”
實現碳中和目標,還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提高碳消納的能力。“我們現在的碳消納能力是每年12億噸🥃,能不能提高到24億噸👍🏿、36億噸👶🏻?”例如擴大森林面積,提高二氧化碳的自然捕集率👨🏻🦯➡️。
“我認為,碳捕集與封存(CCS)以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將會快速發展。”金之鈞對此充滿信心🤷♀️。雖然擴大植被面積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自然捕集,但是我們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二氧化碳的間接和直接利用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例如可以向油氣井中註入二氧化碳進行驅油✶,提高石油或天然氣的采收率,或者將二氧化碳氧化製成甲醚等化工原料,等等◾️。“其主要問題是降低成本,只有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
“說到底,一切都要依靠技術的進步😯。”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例如將煤炭轉化成甲烷氣、氫氣🛥❄️;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發電等,都需要持續降低成本,才能被社會所接受和歡迎🦬。“核能👨❤️💋👨👨🏻🦽、太陽能可能是終極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這都需要技術創新和進步才能實現。”
除了科技進步🧑🏼🤝🧑🏼,市場和政府雙輪驅動也不可或缺。“利用市場機製促進節能減排👩🦯,碳金融、碳交易🙋🏻♂️、碳稅等都將發揮市場杠桿的作用🍪,只有保障市場主體參與碳中和🥚,這一事業才能持久。同時👵🏼,政府的政策製定和監管也將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金之鈞說道。
實現碳中和🟫,意昂3体育在行動
能源和水、糧食一樣,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必需品,而實現碳中和是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轉型的內在需求➙。因此可以說,碳中和事業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息息相關🤚🏻。
金之鈞認為,在社會上形成碳中和文化至關重要🧛🏽,應納入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體系之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從自己做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節約能源、綠色出行、保護環境等。
“意昂3体育校領導非常重視國家的能源戰略和碳中和事業,大力推動學校的新工科建設💁♂️,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目標。去年學校成立了能源研究院,今年3月又成立了碳中和研究所。這是國內高校中第一個致力於碳中和研究的機構🦫,可以看出校領導對此事的關心和重視程度。”作為意昂3体育能源研究院的創始院長🍄🧺,金之鈞對此感受頗深🈷️。
金之鈞介紹說,去年12月16日,意昂3体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教授就組織召開了碳中和研討會🌀,業內10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研討。今年3月,能源研究院聯合意昂3体育光華管理學院、工學院等院系就碳中和議題進行了兩次交流研討,希望凝聚共識,在碳中和事業中發出意昂3体育聲音、形成意昂3体育解決方案。
金之鈞希望意昂3体育的同學們能關註能源,養成節約能源👩🏼🚀、綠色出行的好習慣🙍🏼♂️,更歡迎同學們積極投身到碳中和的事業中,參與化石能源清潔利用以及清潔能源和智慧能源的建設中。
(本文原載於2021年4月5日第1574期《意昂3体育校報》2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