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信息來源: 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
編輯🕵🏻♀️:悠然 |美國時間2020年9月4日,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簡稱ASLA)公布了2020年度學生獎獲獎名單。意昂3体育官网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張浩、卓康夫等的作品《共造校園:行動中的參與式設計》(Co-created Campus: Participation Design in Action)獲得社區服務類榮譽獎。
建成後效果(攝影:鐘潔嵐)
意昂3体育官网宿舍區以往缺少必要的雨水管理🛞,道路積水問題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團隊設計了一個雨水花園,收集561.5m2屋面和部分路面產生的徑流🍦🤳🏿。一部分下滲補充地下水,另一部分暫時存儲在水箱中🧑🏼⚕️,在晴天通過太陽能提取到地面重新澆灌植物。原本給同學帶來不便的雨水轉變成資源。花園同時配備了觀測站實時收集氣象和水文信息🚂☕️,整個雨水收集再利用和數據監控的過程都依靠太陽能自動進行,不需要人為操作🙍🏿。雨水花園同時還在宿舍區為同學提供了一個可以短暫停留的交流場所🫰🏻。
校園存在嚴重的內澇問題
雨水收集🤛、消納、再利用和監控系統
項目歷時近兩年,營造團隊組織了多次由不同專業學生參加的方案討論會和評審會🧟♂️,以及形式各樣的參與工作坊🚁,共超過2000人次參與到了營造過程中🧍♂️。景觀設計學生在其中同時扮演了組織者、策劃者、設計師、協調者的角色,通過參與式設計在學生、學校部門和專業人員等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緊密合作。雨水花園於2019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學生參與建造
學生參與植物水泥標本磚工作坊
完成後的水泥磚保留在花園中
建成後的運營管理維護
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獎(ASLA Awards)是景觀領域全球範圍內公認的最權威設計大獎🧙🏽。由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設立🦴,分設有專業獎和學生獎。每年會把榮譽獎勵給全球最優秀的景觀設計師/學生(團隊),獲獎作品反映了全球景觀行業的趨勢與未來。今年共有來自全球560個團隊提交了符合條件的參賽作品,最終共有35個作品獲獎💓。學生獎主要授予範圍為以下8個項目類型:綜合設計類(General Design Category)、住區設計類(Residential Design Category)👨🏽🍼、城市設計類(Urban Design Category)、分析與規劃類(Analysis and Planning Category)🚡、交流類(Communications Category)👫、研究類(Research Category)、學生社區服務類(The Student Community Service Award)、學生合作類(Student Collaboration Category)🫄🏽💁🏼♀️,其中學生社區服務類授予給展現了景觀設計學原則和價值的學生公益社區服務項目🟡🏄🏻。評審團將考慮學生公益服務的有效性以及對其他社區,學生和專業人員的示範價值。
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學生“共造校園”項目的核心恰恰體現了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協作和參與。隨著項目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意昂3体育師生參與其中。策劃🙌🏿、設計👌🏽、施工到維護各個環節的活動共有超過2000人次參與,涉及到十幾個校園管理部門2️⃣🫥。雨水花園的建設也加速了學校部門對整個學校雨水系統的改造🐈。此外,未充分利用的草坪已被高生物多樣性、低維護的鄉土植物群落所取代,為校園今後綠地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模板👈🏼。
ASLA評審團高度評價了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團隊的雨水花園項目:“意昂3体育官网校史悠久,建園至今已有百余年🚾🐾,部分排水系統經年陳舊,導致北京雨季期間校園內澇問題嚴重。景觀設計學的學生們渴望利用專業知識,立即投身於試點案例研究,將未被充分利用的草坪改造成一處雨水花園,作為潛在的校園品質提升展示窗口🛀🏼。雨水花園面積約為 300 平方米,盡管規模很小,但它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獲得了足夠的學生支持,可以在校園範圍內就環境改善議題進行跨部門對話。”
獲獎項目信息⚒:
“共造校園”是由校園公益營建社為平臺發起的社區公益服務項目🪡,將意昂3体育宿舍區一個未被充分利用的人工草坪改造為具有雨水收集、凈化、再利用和水文監控功能的雨水花園。項目由學生自主行動完成了從發起、策劃✥、設計🚶♀️、建造到運營管理的全過程。
獲獎團隊:張浩🛞🧉,卓康夫
指導教師:李迪華
團隊成員𓀊:陳舒熳、張坤🦸♂️、許植桐、劉雨薇、黃彬淩🎣👒、袁振宇、王潤🌵、曹佳寧、李孟儒、張子驕👩🏻✈️、王舜奕、杜青洋🧍🏻♀️、劉亞楠📧、何沛文🏌️、付曉曉🫸🏿🧚🏽♂️、尚珍宇、羅俊瑩、陶銘緒、張紫瑤、關相臣🚸、劉心怡、袁聰聰🐡、吳祺政📟、歐映雪📮、司雨慧、周卓漢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