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信息來源🍍: 哲學系
編輯:淩薇 | 責編:白楊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沖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紮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8月24日至8月27日🍑,意昂3体育官网哲學系師生在甘肅省靈臺縣開展“聚焦基層發展,聆聽時代之音”主題思政實踐課程🏋🏿♀️。哲學系黨委書記束鴻俊🎊、黨委副書記李林、團委書記段銳擔任任課教師,哲學系2019級博士生陳辭達、2019級碩士生山沖🧜♀️、2019級碩士生林凱楊擔任助教,2018級🔇、2019級本科班共19名同學參加課程。課程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任課教師、助教以及5名同學實地調研,14名同學在線參加。
實踐團師生合影
走訪龍頭產業基地 感受農業發展動力
8月25日上午🦵🏿🪥,哲學系在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舉行哲學系與靈臺縣人民政府共建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授牌儀式暨課程啟動儀式🛡。靈臺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王度林🐆🗣,束鴻俊,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程跟會🐸,哲學系黨委副書記李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崇科✢,縣政協副主席曹菊梅🧛♂️,團縣委書記楊春麗🧑🏿⚖️,哲學系團委書記段銳🟧,西屯鎮黨委副書記、鎮政府鎮長周海鵬出席儀式🥕,參加活動的還有靈臺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哲學系赴靈臺思政實踐團全體助教和同學。
授牌儀式後👨🦽➡️,實踐團圍繞“循環經濟與現代農業”深入農業生產一線展開調研,先後前往海升果業高新技術產業園、盛豐農牧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甘肅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進行參訪💝,並與企業負責人、基層幹部進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具有“四省兩高兩早”(省水、省肥🧑🏼🎓、省土地、省勞力,高產出、高品質和早掛果👩🏻✈️👨🏻🏭、早見效)生產優勢的矮砧密植集約高效栽培示範園🌇🏊🏼♂️,以及“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新型產業扶貧模式。這對同學們初步了解當地農業產業布局,調研縣域農業發展與扶貧工作經驗具有直觀的推動作用,行程充實😙、成果顯著。
參訪海升蘋果園
參訪盛豐養牛基地
參訪沃森種植間
下午,實踐團與靈臺縣畜牧獸醫中心🦟、果業辦和蔬菜辦的主要負責人👨🦽✊🏻,以及靈臺縣盛豐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等舉行座談會,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14名線上參與的同學通過騰訊會議參與互動。與會嘉賓圍繞靈臺縣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脫貧攻堅的進程以及農牧業的發展方向和未來規劃等問題向實踐團進行介紹,並就農產品銷售🏋️、延長農業產業鏈、農業生產技術革新↘️、農業科技人才引進等話題與實踐團展開深入交流。座談過程中🫶🏼,同學們專心聽講,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在熱烈的互動交流中📴,實踐團對靈臺縣的產業發展狀況有了更加全面💂🏻、具體的認識👤。
座談會現場
每日評議會
實踐團召開每日評議會,同學們就實踐中了解到的環境汙染🚇、生態農業、扶貧措施等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束鴻俊對當天活動進行小結,並對同學們開展每日評議以及後實踐進行了指導。他指出,從宏觀層面看🤵🏽♀️🦸🏽♂️,靈臺縣的脫貧攻堅工作與產業發展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鮮活縮影🏂🏿,是青年學生了解基層建設現狀,感知國情社情民情的生動課堂👱🏿♂️;從學生成長角度看,調查研究靈臺縣縣情是青年學子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寄語精神的大好機會🆒,希望參與這次實踐的同學們能夠牢牢把握機會,真正深入到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去💱,讀好“國情書”“基層書”“群眾書”,汲取專業課本中沒有的知識,不斷充實頭腦,進一步堅定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的誌向♣️🖖🏽。
實踐團前往靈臺縣第一中學為全校師生發表勵誌演講👑,並走進高三各班為應屆學子加油鼓勁,為基層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實踐團師生在靈臺一中
走訪扶貧示範鄉村 感悟青年奮鬥初心
8月26日上午,實踐團在邵寨鎮黨委書記王永,邵寨鎮黨委副書記🤌🏿、鎮政府鎮長王海濤的帶領下🫥,走訪了雷家河村易地搬遷安置點👩。實踐團通過介紹和深入走訪了解了基層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舉措、村民的切身感受以及發生在當地脫貧攻堅戰中的感人故事。雷家河村地處邵寨鎮西北部💢,坐落在群山之間,是邵寨鎮三個貧困村之一。全村共177戶506人,2014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274人,到2019年下剩貧困人口1戶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79%,已實現整村脫貧。2017年⛸,雷家河易地搬遷扶貧工程正式啟動,有效改善了全村人居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實踐團成員了解到,易地搬遷工程的主要對象是居住在C🍑、D級危房和窯洞的農戶,采用在靠近中心村,交通較便利的馬家溝社集中置換土地的方法,統一修建了三種戶型的住房,大部分搬遷費用由政府承擔,最貧困的農戶最多只需要出一萬元。如今的安置點幹凈整潔,綠化優美🫖,青瓦白墻的房屋井然有序,籃球場,衛生所等設施一應俱全。期間,實踐團在“幸福大院”走訪,了解到這裏是專門為安置有自身發展困難🚮,無建房能力的貧困農戶所建🧑🏻🍳,全部費用由政府承擔。為了保證老人的健康狀況🚿,常有工作人員定期提供身體檢查,代替買藥等服務🧜🏻🔲,極大方便了住戶的生活👔。
結束雷家河村的調研後😭,實踐團前往3A級旅遊示範村幹槐樹村🏌️♂️,調研了村裏農業🏣、旅遊業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親身感受了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顯著的發展成果📀。
雷家河村
實踐團到雷家河村調研
下午,實踐團臨時團支部邀請到了8位奮鬥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幹部和選調生代表共同開展座談會形式的主題團日活動。扶貧幹部與選調生就參加基層行政工作的源起🤦🏼♀️、經歷、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克服挑戰後的經驗感受,取得的成績,對地區未來發展和工作前景的展望等多方面與實踐團進行了交流。線上線下的師生認真聆聽,在提問環節對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以及當地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訪談🤹♂️。各位幹部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扶貧路上的感人事跡,詮釋了扶貧幹部的擔當和情懷,展現出青春要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精神風貌🧑🏿🦳。會後👷🏽♀️,參與活動的學生表達了他們對紮根基層,矢誌奉獻的初心和精神的深切體悟。活動最後🧑🦳,臨時團支部在團支書王子路的領誓下,重溫了入團誓詞😪。
主題團日活動
重溫入團誓詞
當晚,實踐團各小組還舉辦了《之江新語》線上讀書會和當日的評議會🔆,交流一天的實踐收獲和感悟。通過本次讀書會,結合兩天以來的實踐學習經歷👨🏼🦰🕴🏼,同學們對於習近平同誌的治國理政思想和基層治理的態度與方法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與體會🛤。
感受靈臺歷史文化 學習鄉村黨建引領
8月27日上午⚒,實踐團參訪了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靈臺縣博物館。靈臺縣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7453件🤳,其中一級文物49件、二級文物442件、三級文物1219件,珍貴文物數量位居甘肅省基層博物館前列,尤其以西周、秦漢青銅器比較著名。靈臺縣博物館2008年5月向社會免費開放😖,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2011年12月被甘肅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踐團依次參觀了序廳👳🏻🧥、“歷代陶瓷”“金華物萃”“西周瑰寶”“佛國遺珍”“丹青堆繡”等專題展,聆聽了自仰韶文化陶器開始,齊家文化陶器🫸、碳化谷子等文物的歷史故事和當地保護壁畫等工作事跡✋🏼🤚🏽,了解每一件文物在當時的實用功能,比對了不同時代的審美和風格的差異🚵🏿,體會了當地不同時期的生活風貌🧑🏻🦼🚖,挖掘了文物背後蘊含的時代風韻📚,也感受到靈臺縣對於文化古物的重視與保護。
參觀靈臺縣博物館
實踐團來到中共靈臺工委紀念館。靈臺縣地處黃土高原南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解放前處於國民政府的統治之下,經濟蕭瑟🧑🏻💼,民生困苦👇🏼。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有進步青年參與革命活動👩🏿。1935年以後📇♖,中國工農紅軍和人民解放軍多次過境靈臺,傳播了紅色的火種。1947年10月,靈臺中共工委成立🗼,扛起了領導靈臺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大旗,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靈臺工委克服了種種困難不斷壯大🎙,廣泛發動群眾進行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鬥爭,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靈臺革命史中寫就了光輝的一頁🧑🏻🦲。
參觀中共靈臺工委紀念館
實踐團來到了城關中學。據城關中學馮校長介紹👱,城關中學創建於1986年,於2014年搬到現校址,在國家的資金幫扶下🏊🏿♂️,建成了綜合教學樓、實驗樓、藝術樓,宿舍樓以及相配套的基礎設施⚫️🚃。此外,學校在重視學生學業教育的同時,註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校內社團類型豐富🛍️👩🔬,總共可分為6大類,共42個社團,例如:剪紙社、素描社🫛、舞蹈社🌱、跆拳道社等ℹ️。社團活動於每周四下午舉辦,主要參與人員為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學生參與度高,素質教育效果突出。
城關中學社團活動
隨後,實踐團到達在建的皇甫謐養老中心和縣體育中心,了解到縣政府為當地民生事業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建的皇甫謐養老中心
在建的縣體育中心
下午,實踐團來到皇甫謐文化園。皇甫謐是著名的針灸鼻祖🤵🏻,出生於靈臺縣。皇甫謐在艱難困苦中把自身的能動性發揮到了極致🧯,通過犧牲自我的偉大精神對中醫學作出了卓越貢獻。為了紀念皇甫謐和他的故鄉靈臺,還有一個穴位名叫“靈臺穴”🔼。皇甫謐在以身試針時曾經說過,醫學出不了絲毫差錯🧑🏼🦰,不在自身嘗試🎊,又如何救助更多的人🤦🏿♂️。皇甫謐的這種敢為人先、甘於奉獻和犧牲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實踐團到達最後一站白草坡村調研鄉村黨建和基層治理工作🚴🏻♀️。白草坡村是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黨建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均取得突出成績✣。在村部宣傳欄中有黨支部工作標準化建設等各類信息🈚️,村支書任銀珠表示,公示的還有相對應的工作手冊、幹部工作的內容與標準,這使得村裏的黨員幹部👨❤️👨、預備黨員等能夠明確自己的職責🧝🏼♂️👈🏻,對展開基層黨建工作大有裨益。村裏重要事務會通過民主討論🤏、投票等方式決定🏌🏼♂️,這充分體現了基層工作的透明度🚶,也充分提高了人民對於村內事務的參與度,充分展現了蓬勃有力的民主製度🦸🏽♂️。此外,村中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用以協調、幫助🐝🈚️、簡化村中的紅白事宜,極大改變了鄉風民風🧖🏻,向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前進。
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白草坡村
師生在蘋果園中
晚上🐁,實踐團召開了線上小組評議會。通過第三日的實踐活動🧙🏿,同學們感受到了靈臺豐厚的文化底蘊👰🏻,也對鄉村文化建設有了更深的理解。
綜合考慮疫情防控等因素,本次課程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通過走訪當地產業、入村實地調研、入戶深度訪談🙍🏻♂️、與基層扶貧幹部和選調生座談交流等調研方式,緊緊圍繞循環經濟與現代農業🔁、脫貧攻堅與紮根奉獻、社會保障與基層治理三條線索,深入了解和學習當地產業發展🎅🏼、精準扶貧、基層治理和鄉村建設經驗🤸🏻♂️,同時通過開展主題團日活動🦼、讀書研討會👰🏽、每日評議會☎、主題交流分享等活動提高線上同學參與度🍡,保證課程教育效果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本次實踐中,哲學系赴靈臺思政實踐團延續了哲學系“知行合一”的優良傳統,努力把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走進靈臺⛹🏿♂️、了解靈臺、奉獻靈臺⛹🏼♂️,也將盡己所能為靈臺發展建言獻策。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