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信息來源: 北醫三院
編輯:麥洛 |2020年2月9日,武漢👨🏿🔧,天氣晴🪷。
現在是晚上9點,溫度4℃。早上8點出發🚬,上午9點到下午3點的班👺,下午4點半離開病區,5點半左右回到駐地,洗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澡,把洗澡前消毒泡好的衣服洗完,晚上7👌🏽:20吃了今天的第二頓飯,收拾好下一次的戰鬥裝備,也收拾好心情。
一天沒有帶手機,回來微信消息提醒已經是“99+”,和組織、家人⏳、愛人、朋友、親人報個平安♡,開始了這一天的日記,我想這大概是每個抗戰隊員的日常吧。
因為今天工作中接觸了病人,所以自覺在房間內做自我隔離,從酒店向外看🤦🏽♀️🧑🏻🦼➡️,武漢很美🪃,就像18年前我們代表三院來武漢參加**全國大賽一樣,還是讓人覺得這是個充滿生命力的城市❕。現在它病了,需要我們的救護來恢復活力🪹,而我們正是一劑來自北京的“活力蘇”。
從疫情初始到春節期間疫情擴散很快🤙,我就和從事中醫行業的男友說💂🏿♀️,照這樣🤕,我們可能會去一線,如果我去的話,“那家裏放心交給我。”他沒有任何遲疑地接過這一句,他從來都支持我的任何決定✔️,是我穩定的後方,不由得讓我想起,當時總有人要給我介紹醫生,我還常開玩笑拒絕說:“都在臨床忙得沒個頭兒,誰來保衛祖國誰來保衛家🪴?”萬萬沒想到👚,最終還是落在了一個中醫手裏,也沒想到還沒落穩就解開了謎底:我來保衛祖國,他來保衛家。
真正收到援鄂的消息👨🏼🚀,第一反應是怎麽從我媽手裏騙回身份證🖖🏽,因為原定2月2日的婚期受疫情影響改為了2月8日,身份證被我媽以結婚登記為緣由(實際怕我偷偷不告訴她跑去武漢)進行了強製性的扣押。結果出發日期訂在7號,實在是“好事多磨”。好吧,也只能這麽安慰自己。
結果一通電話打回家🔞,我媽出奇地平靜,說這就和我爸把身份證從家送來👨✈️。
那天北京下了很大的雪,老兩口從順義開車近一小時到醫院送身份證給我🍦。護士長開玩笑“優秀的家屬都集中在你家了”,我笑著點點頭,爸爸表示⚽️:“我們必須支持她為國家作貢獻”,我不敢看他,因為我知道🧜🏻♀️,2月7號正月十四🧘🏼,是爸爸的生日🛌🏽,這些年🏯,因為工作👩❤️👩,錯過了很多個父母的生日🙇🕵🏻♂️,今年老霍同誌54歲,每年我都會給他起不同的昵稱🍴,今年我稱他“五四青年”,而他從來都只叫我“寶貝大閨女”,從不錯過我人生重要的日子👩🏻🌾,因為過度溺愛我還被家人和同事嘲笑🐼🦅,我虧欠他太多太多📵。
臨行前,我給爸爸發了祝他生日快樂的微信,起飛前,我收到爸爸的回復🕵🏼♀️:“為國為民馳援武漢,是送給老爸最好的生日禮物🧑🏽。”
一定是因為眼睛太小存不住眼淚,才會讓它們偷偷跑出來吧。
爸,等保護好國家和人民🐯♢,我也會用盡所有力氣保護好你和媽媽的!
到武漢後👩🏽🎓☝🏽,看到機場裏“武漢歡迎你”的標語,才真的感覺🙍🏿♀️,武漢🍚,我們來了!
大家其實很疲勞了,但是下了車到達賓館,看見喬院和隊員們列隊歡迎我們,又溫暖又心疼😆,第一批隊員已經抗戰兩周了,我的小組長張佳男和我一樣2014年入職,是我輪轉ICU時認識多年的朋友,看見我的第一句話是:“天依,你們終於來了!”
她一直是個精致的女孩🧚♀️🙏,在我的印象裏,每天的生活是瑜伽插花,和眼前這個蓬頭垢面黑眼圈驚人的女孩判若兩人🤷🏻♀️,我一下子紅了眼眶👨🏼🦳,我的朋友👷🏿♀️,你辛苦了,我們來了,你們可以松口氣了♍️。
放下行李就開始了當日的培訓。時間緊急🌊,刻不容緩。
從疫情狀況到工作細節🧑🚀,醫療:、護理👃🏿、感控🏊🏿♀️,方方面面的培訓接踵而來,穿脫隔離衣更是人人必須通過的考核◀️,喬院更是不斷跟我們強調🖇🧺,這一次全國聯合作戰抗擊疫情,必須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軍令如山🔼,二是同舟共濟。
武漢同仁已經非常不易,而患者更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及時進行治療。我們現在成立新院區😹,擴大救治範圍,臨時開荒👩🏿🎤,需要大家正確認識工作現狀,控製住局面🙍🏿♂️,危重症需要靠我們國家隊來共同承擔。大家務必盡快進入角色🫅🏻🛩,工作程序上規範合理,盡可能解決病人問題,盡可能進行救治,給患者更好的治療和關愛,穿著防護服工作很辛苦,他們說的方言我們有時也聽不懂,但他們可以聽懂我們的話,每一句關心的話,每一點關心,患者都能感受到。我們要擔當國家隊能夠擔當和必須擔當的責任。內部要提高凝聚力🤜,提高整體戰鬥力,大部分醫護可能沒有和傳染疾病做長期鬥爭的經歷,要做好充分思想準備🏝;再次強調做好個人防護🥸🥐,全員要在工作上配合,生活上互助關心,個人要嚴格要求自己✍🏽,主動發揮自身特點🙋🏿♂️,一起把工作做好。現在我們就是同濟人,我們現在就是武漢人民中的一員💇♂️,舍小家為大家🐋,服從命令聽指揮🙇🏿,發揚意昂3体育人“厚道”的精神👶🏽,關鍵時刻敢打敢沖,每以個螺絲釘都非常重要……
這讓我們所有隊友都熱血澎湃。是的,我們現在就是武漢人民中的一員🥅,我們必須保衛武漢的同胞◻️,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打贏這場戰役🦹🏿。
今天🐘,終於能加入一線戰鬥🧖,我們小組每個隊友都緊張又躍躍欲試。在老隊員和王老師的監督下🐘,我們按照標準做好防護,因為病人數量還不算太多,我們組第二批進入五名隊員👨🦲,兩名留守備戰。考慮我是院裏第二批接受過培訓的隊員,有更多的經驗和心理準備,我主動申請參與戰鬥🖍,並主動申請護理危重病人,和我的搭檔李思齊共同協作,保證所有護理項目共同進退🧗🏿♀️,既能互相幫助又能互相警示。
為了避免出現憋氣不適,我們倆與上一組交接完病人後先明確每個病人的護理要點和主要訴求,每次接觸病人保證有計劃地進行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反復進出病房,避免浪費體力也避免增加感染風險,同時降低物資消耗🦶🏽。
患者們也非常認可並配合我們的工作。為他們上呼吸機🛷、紮套管針🧘🏿♀️、倒尿,有時還需要攙扶患者如廁🏋🏽♀️🙎🏿♂️,這些在臨床的日常工作在防護服的低氧環境和多層手套的阻礙下讓我們好似手腳不夠靈活的護理新手,也真正體會到武漢醫護的艱辛。眼鏡加上護目鏡起霧讓我們看彼此都需要更加仔細,更別提進行精細的護理操作🧑🏿🏭,現在真正到了檢驗臨床工作技能的時刻🔵,從接班到交班四個小時完成工作,我們沒有辜負醫院多年的培養。
未來的日子還有許多硬仗要打🚚,但是就像葛隊說的,三院人⚇,到哪兒都不慫。我們一定可以圓滿完成任務,和全國人民一起打好這一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