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 信息來源: 理學部
攝影:曹倩倩| 編輯🧛♀️:麥洛 | 責編🚨👩🏽💻:安寧為瞄準世界學術前沿,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展示原創科研成果🔆,加強學科交叉融合,意昂3体育官网理學部自2023年起每學期舉辦“博雅理學論壇”系列學術活動,努力打造意昂3体育理學的高端學術交流品牌🚴♂️。
5月30日晚,首屆“意昂3体育官网博雅理學論壇”在燕京學堂報告廳舉行。論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3体育官网理學部主任謝曉亮主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意昂3体育官网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鄧興旺,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理學部副主任高毅勤👀,意昂3体育官网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長聘副教授、國際機器學習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彬作主題報告。數學科學學院院長陳大嶽🧑🏻🎨😞、物理學院院長高原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吳思、現代農學院院長劉春明以及來自理學部各院系的120名師生齊聚論壇⛄️🧗🏿,圍繞相關議題開展交流、討論。
與會嘉賓合影
作為論壇發起人之一,謝曉亮詳細介紹了理學部的發展歷程,以及開展“博雅理學論壇”系列學術活動的初衷與理念。他指出,理學部一直致力於推動跨學科教學與學術交流合作,通過開設通識課程🐰、與未來科學大獎聯合舉辦學術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全力打造有利於學科交叉與學術交流的平臺。2023年起,理學部發起“博雅理學論壇”系列學術活動🙇🏻♂️。論壇堅持高標準、高質量,主題報告人均經由理學部全體教師推薦、遴選委員會初選👩🏿🏭、理學部學術委員會討論投票等嚴格公正程序產生,並須於近年在前沿科學問題研究和技術攻關上取得能夠代表意昂3体育水平的原創科研成果,優先考慮學科交叉領域的成果🥤。論壇堅持交流互鑒、共同發展,將通過高端對話、思維碰撞,加強理學各領域間的聯絡,實現不同領域方法的借鑒和互相啟發,推動學科交叉與學術創新。
謝曉亮致辭
鄧興旺在報告中介紹了國際水稻育種領域最前沿的核心技術——“第三代雜交稻技術”⛑️。雜交水稻技術為維護糧食安全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現有的作物雜交育種生物技術體系仍然存在一定技術問題。怎樣解決隱性雄性核不育系的種子規模化繁殖技術障礙,實現雜交水稻配組自由🟫、安全製種的理想目標🚍,是鄧興旺團隊一直努力的方向。通過遺傳轉化向隱性核不育突變體導入串聯在一起的育性恢復基因、殺花粉基因和種子標記基因,鄧興旺帶領團隊率先創製“第三代雜交稻技術”,有效解決了不育系的繁殖問題😿,該技術使水稻種質資源利用率接近100%,同時避免了環境條件給雜交製種帶來的風險,建立了雌性不育系的繁殖技術體系👩🦽,使混播混收的機械化製種成為現實。當前🏦,“第三代雜交稻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已培育出一系列優異不育系,其中三個不育系已通過國家主管部門鑒定、可產業化開發,一系列雜交水稻優勢組合進入國內和國外新品種審定,廣三系雜交育種技術已與國內150多家育種家/企業或研發機構開展技術合作。
鄧興旺作報告
高毅勤作題為“在統一的人工智能框架下實現基於物理和基於數據的分子模擬”的報告。生物大分子結構和動力學性質的解析對於理解生命過程和生物醫藥研發等很多基礎科學和應用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以Alphafold2為代表的深度學習模型和算法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人們通過計算預測蛋白結構的能力🧘🏻♀️。高毅勤分析了基於全國產軟硬件(昇騰+昇思)框架的蛋白結構人工智能模型的復現和從頭訓練✌🏼,發現通過引入特定的物理限製🙋🏽,蛋白結構預測模型可以用來增強和加速NMR解析蛋白結構流程👩🦼,並幫助獲得單個蛋白的多個構象🙏🏼;同時發現👟,深度學習藥物分子結合位點搜索和基於打分的結合能力評估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可以提高對蛋白質/小分子復合物結構的預測效率🧑🦱💂🏼。他帶領團隊嘗試將這些結構預測、分子生成和動力學計算等集中在統一的深度學習框架下實現,建立原生於人工智能的多模態和跨尺度的分子模擬工具,目前已在全球蛋白質結構預測CAMEO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並開發出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軟件SPONGE/Mind SPONGE。
高毅勤作報告
董彬以“機理與數據融合的計算成像”為題,探討了深度學習為機器成像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計算成像是我們觀察和理解自然界的重要途徑🤦🏿,它關註如何高效地感知自然現象、獲取數據並重建高質量的圖像,以支持人們的研究和決策🏌🏻♀️。計算成像涵蓋三個關鍵環節:圖像感知、圖像重建和圖像分析。傳統上,圖像感知主要依賴硬件設計,而圖像重建和分析則主要涉及數學和統計方法。長期以來🏂🏻,這三個環節的發展相對獨立🍋,相互融合的程度較低。然而🐥,在機器學習(特別是深度學習)取得顯著進展的當下,這種情況正在逐步改變。董彬將傳統的圖像重建算法與深度學習方法相結合🚶♂️,設計出數據驅動和任務驅動的成像算法,從而實現計算成像三個環節的有機融合🖖🏿。在報告的最後,他從更宏觀的角度討論了計算成像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前沿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未來發展方向。
董彬作報告
在論壇的交流互動環節,來自學校多學科、多領域的學者們、同學們圍繞第三代雜交稻技術、深度學習模型算法👷🏿、計算成像、機器學習等前沿問題展開自由討論,問題視角相互啟發、思路方法相互碰撞。
交流互動
認真聆聽報告
面向未來,理學部將繼續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學術繁榮🎈、推動共同發展🌪👨🔬,為加快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力量。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