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信息來源: 社會科學部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2022年10月24日中午,社會科學部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咖啡廳舉辦“數字與人文領域專項支持計劃”之“節氣沙龍”霜降篇活動,本次活動是“節氣沙龍”系列活動的第三期,由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東方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吳傑偉和意昂3体育官网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系統軟件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馬鄆作“太平洋絲綢之路的探索與思考:數字人文與文理交叉”主題報告。
智能學院袁曉如,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黃雨,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劉瑜,城市與環境學院王長松,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張藜,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翟崑,外國語學院劉琳琳、張曉雁、成沫,歷史學系徐冠勉,藝術學院李洋,信息管理系王繼民,經濟學院張亞光,國際關系學院賴華夏,政府管理學院張洪謀,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孔濤、姚佳慧、丁華,體育教研部王東敏,檔案館郭鵬等嘉賓出席本次沙龍活動。與會專家就吳傑偉和馬鄆的報告內容展開深入探討,並為古代絲綢之路等人文領域數據庫建設提出專業意見。本次活動由社會科學部副部長郭琳主持。
活動現場
吳傑偉從多語種外文文獻對太平洋絲綢之路記載的研究價值和難點出發,介紹了項目研究的緣起:其一是從北極的視角看世界地圖,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完成了世界海洋史的最後一環;其二是從朝貢貿易的視角,現在的研究多基於中文檔案和中國的歷史語境,缺乏不同國家的記載和表述,這些啟發了他對海上絲綢之路具體路線和中華文化路徑影響的思考。吳傑偉還提出了研究太平洋絲綢之路的多向維度,即通過建立包括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外文檔案資料的太平洋貿易檔案文獻庫,發掘海上航線的歷史依據,尋找中國與環太平洋地區的歷史突破口,以中外文化交流動態和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貿易點。吳傑偉還以西班牙“西印度檔案總館”和“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館”的文獻整理和研究為例,呈現外文文獻數據庫的部分成果。
吳傑偉作主題報告
馬鄆的報告主題為“從軟件視角看數字人文——以太平洋絲綢之路檔案數據庫建設項目為例”。他提出軟件是搭建數字與人文之間橋梁的重要一環。一方面,數字技術應用於人文研究需要軟件作為載體,新型軟件技術可以顯著提升人文研究的數字化效率。例如,通過運用意昂3体育官网系統軟件團隊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技術,不到兩天就接入了構建檔案數據庫所需的全部數據源,並且支持數據源的隨需增加;通過將互聯網軟件項目管理模式引入太平洋絲綢之路檔案研究團隊的工作模式之中,極大加快了項目的推進速度。另一方面,人文研究也對數字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軟件理論與實踐面臨新的挑戰。例如,太平洋絲綢之路檔案數據庫的檔案來自世界多個國家的檔案館,需要保護檔案版權,不能隨意拷貝使用,這就需要軟件以“邏輯匯聚、物理分散”的模式管理數據。馬鄆認為人文研究以數據為中心的特點,對於探索構建支撐第四科學範式的數字基礎設施軟件具有重要意義,數字與人文的交叉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吳傑偉和馬鄆的項目合作成果為與會專家提供了認識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視角,是數字與人文學科交叉融合的優秀實踐。
馬鄆作主題報告
與會專家對吳傑偉和馬鄆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的項目成果及主題報告表示肯定和贊賞,大家積極分享了對主題報告的看法,並結合各自專業領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的項目彌補了國內海洋為中心研究的局限,意義深遠。李洋肯定了該項目研究的新視角,也希望在圖像數據化等方面與計算機領域專家建立合作。張藜贊賞了該項目數據庫建設的現實意義,提出可以加強民間資料的搜集,積極開展教學工作和面向大眾的科普。
與會專家還從信息技術領域出發提出了許多專業性意見。黃雨提到,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檔案數據庫建立是從文科表述到科學表述的轉變,在知識表述和語義網絡上有重要意義,但仍要發掘人文數據庫的特點,明確研究對象的核心需求,重視提煉內涵,促進信息的標準獲取和量化。袁曉如強調,不能割裂看待信息技術和人文領域,而要協同二者優勢。劉瑜從GIS領域分析了空間綜合人文視角的必要性,人工智能的發展能促進語義分析,兩個學科要懷著敬畏之心互相支持、互相成就。
專家還針對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的地圖繪製提出了建議。張洪謀認為,地圖的古今對比代表了認知的不同層次,因此同一個詞的不同認知沒有正誤之分。王長松則根據他在北京歷史地理數據信息平臺搭建的經驗提出了建議,他認為不能簡單地把歷史的信息直接映射到現今的地圖上,應考慮文化、生活、景觀等多重因素,目前的數據庫只實現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進行從人文到歷史學背景的各專題研究。
吳傑偉和馬鄆的主題報告也啟發了專家反思數據庫建設的現狀和前景。翟崑認為太平洋海上絲綢之路的項目成果為區域國別數據庫的建設提供了借鑒。賴華夏提出,從國際法學界看,在太平洋絲綢之路項目中收錄地區和國家簽訂的條約和協定,並對文本翻譯進行比對研究具有必要性,是國際條約平等性研究的重要依據。在檔案管理方面,郭鵬認為可以借鑒清代文書製度,去程式化,精簡檔案。孔濤則表示了對量化數據分析,提供多元平臺功能的期待,他提出數據化平臺的建設不僅有利於教書育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而且能夠帶動學科共同體建設,其資料和工具能夠為不同學科創造共同研究的空間。
與會專家交流討論
在本次沙龍中,與會師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對搭建數字和人文的平臺、深化跨領域的學科合作表達了各自的期待。社會科學部作為聯系人文社科和理工學科的橋梁,將繼續發揮協調和引導的作用,為更多探索文理交叉可能性的項目打造展示的空間。
相關鏈接: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