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山石 | 責編🚅:安寧2024年3月31日上午,由意昂3体育經濟學院倡議並聯合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共同發起⬛️📩,《經濟科學》《政治經濟學評論》提供期刊支持的“四校一所”政治經濟學工作坊第十二期研討會在意昂3体育經濟學院101會議室舉行🧙♂️。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聚焦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會議現場
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劉偉,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丁任重,國家發改委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梓材”講席教授邱海平,南京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任保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謝富勝🤱🏼,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朱安東,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劉震,中央財經大學教務處處長林光彬🧗🏼♀️,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蓋凱程,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韓文龍,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方敏🌟,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趙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範欣,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人文學院助理教授唐琦🦹🏻♂️,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院助理教授王桂軍等出席研討會⚃。意昂3体育官网黨委常委、副校長、經濟學院院長董誌勇🍚🚤,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文科資深教授洪銀興,南開大學原副校長逄錦聚,山西大學校長黃桂田,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金成武線上出席研討會。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副院長張輝主持會議。
張輝主持
董誌勇為研討會致歡迎辭。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為加快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此次學術研討會🧙🏽,各位專家共同探討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和策略🕋,有利於深化對新質生產力的理論認識,引領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實踐👩🏿🔧。
董誌勇致辭
洪銀興指出,需要明確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只有在創新基礎上推動新的科技和行業的發展才能稱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培育我國在全球競爭中的新優勢♛。從質態上講,世界範圍內的科技革命,其本質都是由新質生產力推動的生產力大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過程💇🏽,依托已有成果的基礎性的重大創新推動了生產力的質變📦,由基礎性創新引致的改良性創新也能夠擴展擴大基礎性創新的空間,並為下一次質變創造條件。
洪銀興發言
劉偉指出🫒,需要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在邏輯,其核心標誌是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載體是產業結構的演進⛓。在全球競爭的背景下,落後的生產力質態將導致一國產業長期被固定在全球價值鏈低端🤙,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從歷史的視角看,當前新質生產力具有數字、綠色🧏🏿、健康三大特征,突出表現為數字化技術👩🏻⚖️、低碳技術和生命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遵循創新規律和經濟規律,對沖戰略性創新的投資歸零效應,妥善應對大國競爭的“修昔底德陷阱”👨🏼🦳。
劉偉發言
逄錦聚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出發,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深化體製機製改革🖖🏽🪡。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是科技創新革命,科技應用到產業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並帶來產業的轉型升級,從而推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在體製機製創新方面,要著力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健全市場經濟的基礎性製度、建設高水平的市場經濟體製🤽🏿,堅持擴大開放🪥🤽🏽♀️,加強黨的領導🧑🏿🎄🎺。
逄錦聚發言
丁任重分析了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背景和理論邏輯✤。從時代背景來看,新質生產力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的新起點🧑🏼🌾,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從理論內涵來看,新質生產力是以新要素為核心🔣👲🏻、以新模式為方向👨🏽🏫、以新動能為基礎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對傳統生產要素的重塑和技術要素的提質,拓寬了資本在生產和流通環節的使用效率,並將數據要素納入生產要素體系,代表了新科技革命浪潮下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向。
丁任重發言
黃桂田指出𓀝,生產力是由許多要素構成的復雜系統,其基本要素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新質生產力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發展階段提出的重要命題🐾🕢,體現為具有時代特征的新質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核心在創新😦,落腳點在企業產業層面💅🏻,要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結合,對需要政策扶持和促進的部門精準施策👩👧。
黃桂田發言
王蘊闡釋了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與實現路徑。從生產要素及其組合的角度來看,新質生產力體現為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更廣範圍的勞動對象,並要求新質要素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匹配。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要載體💃⚜️,以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持續迭代升級為重要支撐,以新供給與新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為落腳點🍬,形成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基本特征🧑🏽🏫。在實現路徑上,要著力培育更高素質的勞動者,創造和應用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拓寬更廣範圍的勞動對象,推動更高水平的生產要素的匹配協同。
王蘊發言
任保平認為,數據🤲🏿⭕️、算力🙇🏻♀️、算法決定新質生產力的水準,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這一質態變化過程中🤯♕,有決定因素、影響因素、現實因素三類一般要素,必須用系統思維加以整體把握🧑🏻🦱。他認為,從生產力發展的一般規律看,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是決定因素通過影響因素而作用於現實因素的過程,必須辯證看待不同因素間的聯系與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因素的是科技創新,必須構建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創新體系。此外,還應構建新質生產力形成的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製度體系🫰🏼,科學認識新質生產力與新型工業化的雙向互動關系。
任保平發言
邱海平指出,新質生產力是政治經濟學的核心範疇,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提供了重大理論命題和新的歷史機遇🦶🏻。從學科建設的角度看📟,應該從生產力發展規律的高度來認識新質生產力問題,突破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傳統範式,不局限於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層面的研究✮,將研究延伸到生產力層面以及科技創新領域。邱海平還從多個方面提出了研究新質生產力的具體命題。
邱海平發言
謝富勝圍繞如何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了主旨發言。從理論層面看,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賦予了其他生產力構成要素新內涵☝🏿。從實踐層面看,生產力的發展是階段性的,而新質生產力是應對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必然要求,新質生產力的提出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發展問題的關鍵在供給側。總體而言,新質生產力理論是一個由科技創新引領的系統性生產力理論🧌,是解決我國新時代主要矛盾的重要指導。
謝富勝發言
蔣永穆就如何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了主旨發言👩🏽⚕️。我國發展水平與資源稟賦的區域異質性決定了必須堅持因地製宜總方針,為不同地區量體裁衣,製訂多樣化的發展策略。從要素組合的維度看✦,不同區域的要素存量與結構具有差異👩🏿🦰,應解決好不同區域的要素最優調整問題♓️;從產業構成維度看,應為不同產業製訂不同的發展策略,既要集中力量加緊對新興產業的培育,也要幫助傳統產業固本揚長🐐、創新轉型;從地區發展維度看,應立足地區比較優勢🧑🦱,優化發展路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蔣永穆發言
朱安東從新質生產力的外延和內涵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可供探討的新質生產力研究問題。第一🧑🎤🚇,新質生產力的外延和標準值得探討🚶🏻➡️,從技術、產業🧝🏼♀️🚭、產品等不同層面劃分可能得到不同結論👖🔖,這種現實復雜性引致了界定新質生產力外延的必要性。第二🕠,新質生產力形成是一個歷史動態過程還是已有的結果,需要深入分析和厘清✏️。第三,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間的辯證關系也是亟待研究的問題👇,這對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間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朱安東發言
劉震分析了新質生產力理論對政治經濟學的創新🐞,他認為新質生產力是一個相對性概念,是對生產力發展一般規律的凝練,必須能夠同時解釋歷史上生產力發展和當下以及未來生產力發展。當代新質生產力與歷史上的新質生產力的差異#️⃣,在技術層面表現為數字技術的大量應用🪤,這是當代新質生產力的時代特殊性。新質生產力的判斷標準包括:生產力的發展是否伴隨著革命性技術突破;是否促使要素創新性配置🧑🏿🌾;有沒有推動產業深度轉型🤾🏿♀️。
劉震發言
林光彬認為,現在關於新質生產力的探討大多從國家與政府的角度出發,但是不能忽視新質生產力形成中的市場因素🖖🏽,在對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研究之余🥉,應著重分析市場主體在新質生產力形成中的作用機製,關註管理組織製度變革對新質生產力形成的促進作用🧘🏿♂️。他提出,新質生產力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包括新興產業與綠色發展的關系、數字經濟與共同富裕的關系、顛覆性技術引致的結構性失業問題等🫲。
林光彬發言
蓋凱程從三個維度談了產業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第一,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科技創新;第二🧷,產業創新涵蓋了產業模式的創新,而產業模式的創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新契機⛹🏽♂️🤡;第三🧏🏻♂️,產業創新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他認為應以新質生產力來賦能傳統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地突破技術瓶頸♡🏥,助推未來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蓋凱程發言
範欣從全要素生產率出發👳🏿♀️,提出看待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處理的三種關系。一是需要正確看待長期問題與短期問題、靜態與動態、經濟結構與經濟總量的關系;二是需要正確處理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關系☝️,構建高水平供需的動態協調機製;三是堅持系統觀念來全面看問題,發揮政府、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協同創新作用。
範欣發言
與會學者就如何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如何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和如何把握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之間辯證關系等方面展開了深入學習和交流。與會學者還就《政治經濟學評論》新質生產力專欄的建設進行了研討,提出了諸多建議。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