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 信息來源: 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山石 | 責編:燕元2023年4月1日,由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意昂3体育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教育部重大專項項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國際傳播媒介、路徑、機製及其經驗研究”課題組共同主辦的第一期工作坊“環境話語國際傳播理論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國際傳播研究”在意昂3体育官网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舉行。
會議現場
工作坊由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昕蕾主講,意昂3体育官网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慶治教授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李雪姣博士擔任點評人,會議采取線上、線下同步形式舉行。
李昕蕾從國際傳播理論、國際傳播機製和生態文明國際傳播實踐等三個方面作了專題闡述。她對國際傳播理論與環境話語傳播的相關理論作了闡釋,認為國際傳播學雖然屬於傳播學的範疇,但在宏觀社會科學視野下又與國際關系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國際傳播與國際關系是一體兩面的關系,國際傳播的本質即為國際關系,國際傳播也往往被視為外交活動的延伸。對於國際傳播的理論範式,她認為,可以概括為技術主義範式、政治經濟學範式和文化研究範式。她重點分析了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綠色話語傳播狀況,認為目前我國環境話語的國際傳播取得了一定突破與成就,但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在國際輿論環境日益復雜的時代背景下,推動國際社會對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成果的認知,提升生態文明思想國際傳播體系在國際環境話語體系中的權重,強化中國環境形象的媒體建構,將會對傳播中國聲音、宣傳中國觀點至關重要。她同時強調,由於生態文明本身具有鮮明的全球價值指向,因而應在全球環境治理中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與全球生態治理相呼應,促進生態文明思想的國際傳播深入人心,從而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表達中國態度與中國立場。
其次,在國際傳播機製與生態文明話語國際傳播方面,李昕蕾認為,對國際傳播機製的研究應當聚焦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媒介渠道、傳播對象等四個要素,尤其應當關註當代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傳播內容種類與形式的多樣化、傳播渠道的跨文化轉型,以及傳播對象在跨國背景下復雜的社會文化關系。在此基礎上,她從傳播目標、傳播內容、傳播格局與路徑三個方面對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國際傳播的三重意蘊作了分析,認為生態文明的國際化傳播意味著中國生態治理理念與低碳治理實踐的國際化推廣,而其目標則是促進一種基於環境正義、平等公正理念的國際環境治理新秩序。與此同時,她指出,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思想的國際傳播,在拓寬傳播渠道的基礎上要註重傳播手段的多樣化、科學化、包容化和親民化,總結對外傳播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有效經驗,並為世界各國的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中國方案的借鑒與參考。她還進一步對生態文明理念的國際傳播機製所涉及到的要素進行了分析,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策略、傳播平臺、傳播話語反饋以及傳播話語實踐等要素出發,闡述這些傳播要素在權威性、科學性與道義性等方面的衡量指標。
對於生態文明國際傳播的實踐,李昕蕾認為,在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國際傳播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搭建我國生態文明國際傳播的全媒體矩陣,設計我國生態文明國際傳播的立體管道,強化我國生態文明思想傳播的國際合作,將會有效推動我國向國際社會全面宣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對外宣傳工作。她結合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以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兩個案例,探討了我國構建生態文明國際傳播新體系的實踐成果,認為這些傳播實踐較好地向世界宣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展示了我國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取得的各項成就。
在點評環節,郇慶治強調了環境政治學研究中話語、政策與實踐三個層面的分析架構,認為引入傳播視角對於拓寬環境政治研究的學術視野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環境議題的國際傳播研究日益受到關註,中西比較視閾下的話語傳播研究將對構建一種全球範圍內更為合理公正的環境話語傳播體系展發揮重要作用。李雪姣在點評中指出,這次工作坊提供了一個考察環境話語國際傳播的分析框架,表明構造一個更為合理的國際傳播體系的必要性、可能性,需要學者結合文化分析與政治經濟學分析等視角做出更大膽的理論創新。對我國生態文明思想國際傳播的路徑機製進行研究,將會對新時代建構我國自主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產生重要影響。
在問答交流環節,到場師生積極提問評論,現場氣氛活躍熱烈。參與工作坊的師生就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對外宣傳戰略、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外文媒體報道與國際智庫觀察等議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