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思政實踐課 | 外國語學院開展江蘇揚州“探索運河文化👱🏿‍♂️,共建一帶一路”主題思政實踐課程

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不畏艱險 沖鋒在前”“改革開放 五位一體”“紮根沃土 決勝小康”“一帶一路 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𓀊;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8月26日至28日,外國語學院開展江蘇揚州“探索運河文化♾,共建一帶一路”思政實踐課程,西葡語系路燕萍老師擔任任課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於浩,外國語學院碩士生許洋、齊宇軒擔任助教🧎‍♀️‍➡️,15位來自西班牙語專業的同學選修該課程😮‍💨。在三天的實踐中🫄🏿,課程團隊前往運河古都——江蘇揚州實地考察😰,赴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江廣融合區📣🛶、古邗溝故道⟹、鑒真紀念堂等地參訪👸🏽,聚焦運河文化與城市發展,探索運河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價值。

探索運河文化👱🏽,考察城市發展

全世界共有運河800多條,運河城市3000多座,運河文化蔚為大觀。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裏,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裏程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自古以來🔷🎲,大運河在維護國家統一、繁榮社會經濟、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2014年😣,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建設,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本次思政實踐圍繞大運河的歷史與現狀,就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開展了一系列學習和調研。

從5月開始,為豐富同學們對運河的了解,課程團隊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舉辦了運河知識系列講座👶🏻。講座內容涵蓋“巴拿馬運河與崛起的中國”(主講人:王鵬,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北運河與通州回漢民族的交融”(主講人🥂:張青仁,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揚州保護和發展大運河的經驗”(主講人😂:吳俊💁🏼👨🏼‍🚀,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紀工委書記)🪡、“大運河與農耕時代的國家治理”(主講人:孟瑤,原大運河申遺辦公室技術處處長)、“大運河文化與大運河紅色文化”(主講人:黃傑🥳,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副院長),從不同的視角闡釋了運河的內涵,為同學們做好了進一步參與實踐學習的理論準備。

吳俊介紹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建設狀況

孟瑤講解“大運河與農耕時代的國家治理”

黃傑講解“大運河文化與大運河紅色文化”

選課學生聆聽運河文化系列講座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運河文化,首先需要準確把握運河的歷史內涵。課程團隊先後赴揚州市博物館👩🏽‍🦰、古邗溝故道等地考察,尋找與運河相關的史料和遺跡♿,回顧了從吳王夫差開鑿邗溝、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元代對大運河“截彎取直”直到近年來疏浚治理大運河的歷史進程,也以揚州為案例學習了運河與城市文明之間的密切聯系😚💇🏻,深刻體會了大運河在鞏固統一、促進沿岸發展等方面的歷史作用。

課程團隊尋訪古邗溝故道

大運河發揮著連通兩大絲路的紐帶作用(攝於揚州市博物館)

大運河作為貫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在推動中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大運河的南端連接著古代中外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它的起點是福建泉州⚠️⚀,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線➛;而大運河的西端則通向古都洛陽、長安,向路上絲綢之路輸送著江南生產的陶瓷、絲綢等物產;來自海外的物產、文化也同樣經由絲路和大運河在揚州交匯。大運河作為連通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的紐帶,始終在中外文化交流領域發揮著重要功能。唐代高僧鑒真法師正是在今天運河沿岸的寶塔灣開啟了自己的東渡航程✊🏻,譜寫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一代佳話。

課程團隊參訪鑒真紀念堂

課程團隊參訪鑒真東渡啟航之處——寶塔灣

美麗的古運河不只是壯麗的歷史遺產,更為當代揚州城市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生態和文化資源。課程團隊考察了揚州江廣融合區的發展狀況🎥🕋,了解了揚州保護和發展大運河方面的經驗,並在深潛大運河中心、萬福大橋等地實地考察,觀看了先進的賽艇運動設施和5D城市規劃宣傳片。課程團隊還於夜晚泛舟於運河之上,體會運河沿岸傳承千載的文化,感觸運河與現代文明的深度融合🫲。運河興則城市興🤼‍♂️,今天的大運河為沿岸城市的發展註入了用之不竭的“源頭活水”👱🏻‍♂️。

選課學生考察江廣融合區發展狀況

運河文化源遠流長🍠,大運河是活形態的文化遺產。課程團隊以“新時代新青年——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主題開展團日活動,交流探討文化傳承🐱、文化遺產保護等話題。15位選課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從“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大運河文化的絢爛重生”三個角度開展研討。同學們探索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保護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平衡文化保護和經濟發展,如何發掘當下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等議題💨👩🏻‍🦽;同時,受老師的啟發,同學們學習了在面對文化問題時如何具體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思考,並且計劃在課後對這些議題繼續展開創新性研究。

課程團隊開展團日活動——合唱國歌

探訪國際組織,理解“一帶一路”

大運河不僅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更是落實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是推動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抓手👁。今天✌🏿,大運河對於“一帶一路”建設仍然具有重大意義——西北連“絲綢之路經濟帶”👩‍👧‍👧,東南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切入點。

為深入理解大運河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價值,課程團隊前往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orld Historic and Cultural Canal Cities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世界運河組織)調研👮🏻‍♂️。世界運河組織正式成立於2009年,旨在以運河為紐帶🕜,促進運河城市間經濟文化交流,共享發展經驗,推動互利合作,目前已有全球各地的92座運河城市加入🧑‍🧑‍🧒‍🧒。26日上午👨🏻‍🦳,團隊首先來到了位於京杭大運河畔的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永久會址——京杭國際會議中心,世界運河組織副主席張福堂與秘書長鄧清親切接見了課程團隊,帶領師生參觀了論壇會址和秘書處。

課程團隊在世界運河組織合影

課程團隊與張福堂、鄧清等座談交流

張福堂對本次思政實踐課程團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運河在人類發展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運河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更蘊含著生生不息📑、開放包容的精神。此次思政實踐是一次良好的契機,希望同學們用實際行動投身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成為運河文化國際交流的使者、行者與歌者。”

張福堂致辭

鄧清提出🍢👨🏽‍🏫:“如果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那麽運河就是中華民族流動的血脈⚡️。同學們不僅要關註運河本身,更要關註運河的文化內涵⛹🏻,歡迎同學們今後來世界運河組織實習實踐🚱🕺🏿,利用專業優勢發揚、傳播運河文化💻。”

鄧清與選課學生交流

路燕萍表示🙊:“此次帶領西班牙語專業的同學們參訪世界運河組織👊🏽,意在讓同學們將專業素養與‘一帶一路’國際視野相結合。希望同學們之後在這方面多加留意🍄,積極參與相關實習實踐,為弘揚運河文化多作貢獻。”

路燕萍介紹本次思政實踐方案

作為學習外語的學生,同學們非常珍視此次參訪的機會。通過此行,同學們初步了解了國際組織的運作模式和人才需求,也看到了將專業素養與國際視野相結合的生涯發展路徑🧗🏼‍♀️,未來應借鑒“運河精神”,在促進中外交流的事業中發光發熱🫰,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選課學生參觀世界運河組織

深入學思踐悟,堅持知行合一

在讀書會上⚠️,任課教師和助教帶領課程團隊共同學習了《之江新語》🍾。同學們根據《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讓生態文化在全社會紮根》《生態省建設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等篇目展開學習討論。在《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中,同學們對“理論學習上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誌存高遠的追求”這一角度展開了深入思考。理論學習的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誌”,要樹立正確的誌向。誌向不一定是“高遠”的🐒,不一定是“清晰不變”的,而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來選擇和調整;而誌向一定是在當下應該做的🤝、正確的事情,是具體的🤟🏿、可以付諸實踐的目標🗑。在探索更加高遠誌向的道路上⛎🦻,應腳踏實地,做到每一步該做的事情,才能找到並且實現正確的“誌”。在《讓生態文化在全社會紮根》《生態省建設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中📇,同學們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舉出身邊的實例(上海北京等地的垃圾分類管理👩‍👧、環境和經濟的平衡問題)🤼‍♀️,具體闡述了有關生態建設的觀點。

課程團隊開展《之江新語》讀書會

在每日評議會上🪒,課程團隊先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的回信和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經過討論學習,大家認識到:“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核心在於“信”“行”結合🧸🕵🏽‍♂️,要做到真知真信真行🧑‍⚕️、知信行合一🏃🏻‍♀️‍➡️,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踐行初心使命,當代青年應當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發展融入時代✡️,為祖國貢獻青春力量。李朦同學認為,個人理想與時代使命是不能割裂的🎅🏼,個人成長也必將深深嵌入到時代浪潮中0️⃣。只有將理想紮根大地、紮根祖國發展,才能讓青春熠熠閃光。趙祎麟同學表示,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不但要在不懈追求真理的基礎上做好自己的人生選擇、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更要在物欲橫流✦、充滿誘惑的社會中始終堅持心中理想並堅持為之奮鬥🧑🏽‍⚖️。黃佳楠同學指出,作為新時代的意昂3体育青年🤹🏻,應該磨練意誌,增長才幹👩🏼‍🍳,不改初心,矢誌不渝🚵‍♂️,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到邊疆去,到基層去,勇敢躍入時代洪流💪🏼,為人民福祉、為民族復興作貢獻。

選課學生參與評議會討論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課程團隊在理論學習的同時,註重利用當地資源開展實踐教育。課程團隊前往史可法紀念館💥,以英雄事跡厚植愛國情懷🪙。“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的英勇事跡令同學們赫然領略到“吾誓與城為殉”的凜然正氣和愛國熱情。在“晚清第一園”何園𓀂,課程團隊在陳列廳學習了園主何芷舠的家族發展史👩🏽‍🍳。何家人才輩出,其後代多從事教育🌕、科技工作,此外何家還培養了6位中共地下黨員💑,他們的家國情懷讓課程團隊成員為之動容👨🏼‍🚒。

360截圖20200904095417585.jpg

左圖:課程團隊學習史可法事跡  右圖🐭:何園主人後裔何祚熙在意昂3体育官网求學期間擔任地下黨支部書記(攝於何園陳列廳)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此次思政實踐課程將理論學習與實地調研相結合,以運河文化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深入思考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價值,鼓勵同學們樹立理想信念🕵️‍♀️💆🏼‍♂️,為祖國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貢獻。團隊師生將繼續在日常學習中堅持學思踐悟、知行合一🧑🏽‍🎄,讓“世界在我腳下,祖國在我心中”的理想成為現實。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