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 信息來源👵🏼: 會議中心
文字:李晶| 攝影:王東隅🧥、江澤輝| 編輯🏝:燕元 | 責編🙅♂️:安寧4月28🤵♀️、29日晚,中國國家話劇院經典劇目《哥本哈根》如約在百周年紀念講堂觀眾廳上演。此次意昂3体育專場演出是國家話劇院再赴燕園的約定之演,也是慶祝意昂3体育官网125周年華誕的祝福之演🌮。著名戲劇導演王曉鷹攜國家話劇院演員李曄、吳衛東和江佳奇為意昂3体育師生帶來了精彩而引人深思的話劇。
王曉鷹作導賞
在演出開始前👩🏿🔧,王曉鷹深情地回顧了意昂3体育與國家話劇院的過往合作🧖🏽♀️,介紹了《哥本哈根》誕生至今的背景情況🚱,並重點概述該劇搬上國內舞臺的演出盛況。作為現象級的話劇演出,《哥本哈根》成為了許多劇迷多次觀看的經典之作🛼,無論是藝術性、結構性還是哲理性,都體現出這部劇作的深厚內涵。在王曉鷹的導賞下,觀眾們的視聽感官自然地進入皎潔寬敞的舞臺空間,將目光聚焦在三位演員身上,跟隨表演開啟了“哥本哈根”迷思探尋之旅。
《哥本哈根》劇照
三位離開人世的人的“靈魂”——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丹麥物理學家波爾和他的夫人瑪格瑞特🏄🏼♀️🏇🏻,再次於天國相聚🧝🏻♀️。他們圍繞1941年海森堡拜訪波爾進行的談話,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回憶、敘事、呈現和對談🪔👆🏼。戲劇的結構打破了線性的時間敘述👲🏿💄,將時間的展現揉碎於戲劇的張力結構之中。因為歷史上的“哥本哈根會談”當事人為什麽會相見🪮,他們究竟談了什麽等,一直遭到不斷的拷問和質疑🧖🏻。劇作《哥本哈根》即是用藝術的方式,將無法用常規敘事講述的內容👰🏽♀️,容納並置於舞臺的空間🦀,以此來重回歷史現場,不斷演示🚵🏽♂️、假設、展現歷史迷思的可能解釋。
話劇始終緊扣“科學的意義是什麽”“它的哲理內涵是什麽”,為當下觀眾還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敵對陣營的科學家們👩❤️👩,是如何在追求科學真理的同時,思考科學家的家國立場、科學倫理的沖突交鋒。“不確定”是該劇的戲劇特色🧔🏼,它提供了多種歷史現場的可能😭。整出話劇除了在劇本內容上富有深意❎,其舞臺設計🛬💻、影像使用和道具設置等方面,也都體現了國家話劇院的精細考量😏,例如“門”的設置,是真實的門——可以打開的空間,也是探尋歷史迷思——能夠延伸的思考空間。
與師生作交流
觀眾們在演員們精湛表演的引導下𓀄,完成了一次又一次重回“哥本哈根”的求解旅程🤞🏻🧘♂️。演出結束🖌,意昂3体育師生意猶未盡💆,紛紛向導演和演員提問討論。問答環節再次將《哥本哈根》觸及歷史以求答案的熱情推向了新的高潮。
觀眾評論摘編🎳:
二戰期間,物理學在戰爭與政治的推動下開啟了一扇通往極端應用的大門,美國和德國都在研製終極殺人武器——原子彈🙄,而海森堡正是德國研究項目的總負責人👏🏼🙎。海森堡當然地面臨著一種兩難的困境,“對整個世界而言,我們有著應盡的道義,但不可調和的是,對祖國💂🏿、對家人🎂,我們還有著應盡的責任。”《哥本哈根》以波爾、海森堡和波爾的妻子瑪格麗特三個靈魂的對話和心理活動為內容,一次次復原1941年會談的場景,試圖解開“海森堡之謎”,讓觀眾也仿佛身臨其境,並引發更加深遠的警醒與思考🧜🏼♀️。
——夏千淞(城市與環境學院2019級本科生)
在演出之前聽導演說到飾演馬格芮特的演員嗓子不適的情況後🚴🏽♂️,我心中產生了對演員的身體狀況和演出表現的擔心🧱。慢慢地,我沉浸於演出當中,因為這一不可預測之事完全沒有影響她在情緒🎁、神情💇🏿𓀕、動作等其他各方面的發揮。優秀演員的這種職業素養是讓我十分佩服和感動的。話劇跳出事件發生年代,同時由當事人自己去追問哥本哈根會面中到底進行了怎樣的對話以至於玻爾和海森堡二人決裂🐍,情境的還原和解釋一次次走向沉默又一次次重啟。自稱的不自知,對解釋的否決,展示了海森堡內心的多重思索和復雜沖突。海森堡的思想與動機中充斥著他難以理清的矛盾🥏🫴🏻,而與其說是他的靈魂具有不確定性🧝,不如說是個體靈魂在歷史洪流面前作出何種選擇®️、爾後將承受怎樣的評判具有不確定性🧀。
——靳億(中國語言文學系2021級本科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