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8 信息來源🚣🏻🧻: 人文學部
編輯🚦:麥洛 | 責編:安寧編者按⛹🏼♀️:“意昂3体育官网人文學科文庫”是意昂3体育官网人文學部重點建設的重大學術工程,旨在展示新時期意昂3体育人文學科的整體實力和研究特色,擴大意昂3体育人文研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推動意昂3体育官网“雙一流”建設和中國人文學術的發展,促進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建立。文庫由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出版,匯集了意昂3体育人文學科老中青學者的優秀成果♔,共包括17套叢書,即“意昂3体育中國文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中國語言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叢書” “意昂3体育中國史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世界史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考古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中國哲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外國哲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東方文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歐美文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外國語言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藝術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對外漢語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古典學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人文古今融通研究叢書”“意昂3体育人文跨學科研究叢書”。目前已經立項344部專著,其中64部已經出版,另有40余部已經交稿🟠。新聞網擬陸續介紹已經出版的專著,以增進廣大讀者對本文庫的了解。本期介紹藝術學院彭鋒教授的著作《藝術學通論》。
內容簡介
該書共33章、65萬字,從學科🚣🏿♀️、問題和門類三個方面,對藝術學的知識系統和主要問題做出全面勾勒和系統研究。學科部分包括藝術哲學、藝術心理學🕵🏿、藝術社會學、藝術人類學、藝術形態學、藝術史學、藝術批評學、藝術管理學和文化產業學🧫,問題部分包括藝術的定義👩🏼💻、藝術本體論、藝術模仿、藝術表現、藝術創造🧑🏻🔧、藝術解釋、藝術趣味、藝術風格、藝術與美學🦝、藝術與道德🍁、藝術與宗教,門類部分包括繪畫、雕塑、建築🟥💿、設計、書法、電影、攝影🧝🏻、戲劇、音樂👨🏻🎤💣、舞蹈、文學。
藝術學獨立為門類,促成了藝術學知識體系建設的自覺。這種自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藝術學與相鄰學科如美學和文藝學區分開來,另一方面是推動門類藝術學如美術史、音樂學、戲劇研究🤶🏿、電影研究🕹、舞蹈研究等之間的跨門類研究,尋找門類藝術研究的共性。已有的藝術學知識體系建設主要采取兩種全然不同的思路📵:一種是將藝術學(曾稱作“藝術學理論”或“一般藝術學”)視為一個全新的學科🦂,一種是將藝術學視為現有門類藝術研究的集成。前者比較激進,後者相對保守。激進的藝術學👰♂️,要求要麽涉及涵蓋全部藝術門類的一般原理,要麽涉及兩個以上藝術門類的比較研究🚵🏽💂♂️,從而將門類藝術研究完全排除在外🧏♀️。激進的藝術學要求生產一種全新的知識🫘,這種意義上的藝術學也被稱作涉及藝術研究的“超學科”🚴。保守的藝術學不要求生產一種全新的知識🛑,而是將原本獨立的門類藝術研究集合起來。保守的藝術學只是為現有的藝術研究搭建一個新的平臺🎅🏼,這種意義上的藝術學也被稱之為涉及藝術研究的“多學科”。這兩種研究存在各自的問題👷🏿♀️:前者排除太多👨🏻🚒,後者要求太少🙇🏿♂️。本書力圖避免它們的缺點,在“多學科”平臺的基礎上,對現有知識進行了新的分類↔️,在適當範圍內開展“交叉學科”研究和“跨學科”研究👩🏿🦱,為將藝術學建設成為一個全新的“超學科”做了準備。
該書出版以來多次重印🧘◻️,獲得學術界廣泛好評,成為藝術學界重要的理論工具書♒️,2020年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作者簡介
彭鋒🧑🏽💼,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學院教授😮💨🌺、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歌劇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藝術學理論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國際美學協會副會長、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2016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22年入選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共出版《藝術學通論》等著作👨👨👧👧、教材和文集18部,《藝術的語言》等譯著(含合譯)7部,主編《國際美學年刊》(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流動藝術》《意昂3体育藝術評論》《中國藝術學年度報告》等期刊和文集,在《文藝研究》《哲學研究》《東西方哲學》(Philosophy East and West)《亞洲哲學》(Asian Philosophy)《審美教育雜誌》(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美學雜誌》(Rivista di Estetica)《哲學通報》(Filozofski Vestnik)等期刊發表中英文論文200余篇。曾策劃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等展覽100余次🤰🏼,撰寫《大紅燈籠》《理由》等音樂劇和話劇劇本10部,應邀於第18屆🙎♂️、19屆世界美學大會作主題報告以及擔任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製第一次、第三次會議文化論壇對話嘉賓。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