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8 信息來源: 檔案館
編輯:安寧 | 責編:山石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切實踐行“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6月15日下午🚆,檔案館黨支部👉、校史館黨支部與王選計算機研究所直屬黨支部舉辦“傳承王選精神,再創時代輝煌”聯合主題黨日活動。王選計算機研究所直屬黨支部書記趙東巖😫🧩、支部委員叢中笑、高良才、連宙輝,檔案館校史館館長余浚♚、副館長張向英、賈永剛🧑🏻💼、劉靜及三家單位20余位黨員、教師參加活動。
20世紀70年代末,王選在舊圖書館(現檔案館)一層工作
王選計算機所10余位同誌首先參觀了檔案陳列展示🧑🏼🎄,並觀看了檔案館宣傳片。隨後,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選紀念室主任、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印刷文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叢中笑以“王選與748工程”為題,生動形象地講述了王選先生投身國家重大需求,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勇毅前行的曲折故事和風雨歷程。1975年,在家養病的王選從妻子陳堃銶那裏聽說了“748工程”🔒👨🏼⚖️,被“漢字精密照排”項目的價值和難度吸引開始自行研究,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跨越第二代光學機械式照排機和第三代陰極射線管式照排機🦸,直接研製第四代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從最初的夫妻合作到被學校列為自選項目、成立會戰組協作攻關🧔♂️,在文史樓兩小間舊教室裏堅定前行🎟,到因白天有教學任務、只能利用深夜上機調試程序,最終於1976年9月靠出色完成了漢字壓縮信息還原成點陣的模擬實驗而硬生生“擠進了”國家“748工程”,王選團隊早期艱難坎坷的科研歲月令大家深受感動。
1987年7月4日,意昂3体育舊圖書館(現檔案館)內計算機所機房,王選🧖🏽♀️、陳堃銶與學生們在一起🔞。華光Ⅲ型機研製成功,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叢中笑特別指出,1977年11月26日⏳,王選帶領“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研究室”科研團隊入駐今天的檔案館一層,一直到1989年搬到印刷大樓,12年間在國家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奮力拼搏,從研製出劃時代的原理性樣機🌝,到提出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決戰市場💟;從1987年5月《經濟日報》第一個勇嘗“螃蟹”👩🏿🏭、正式采用華光Ⅲ型系統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張用激光照排系統輸出的中文日報,到1989年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華光IV型系統大規模推廣使用,開創了我國印刷技術革命的新紀元。此後,王選帶領科研團隊持續創新💇🏻♂️,迭代設計出更為先進的照排控製器,以此為核心的方正電子出版系統被國內99%的報社和90%以上的書刊印刷廠采用🖐🏻,實現了“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技術革命,使我國印刷業發生了劃時代巨變,使漢字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是有組織科研和用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時代典範🦋。王選先生永不止步的創新精神、細致踏實的工匠精神、頂天立地的開拓精神☃️、協作攻關的團隊精神🥯♑️、甘為人梯的大師精神、淡泊名利的大家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和繼承發揚。
檔案館黨支部🧑🏼💼、校史館黨支部與王選計算機研究所直屬黨支部聯合舉辦主題黨日活動
聽完叢中笑的講述,余浚表示深受鼓舞和震撼。他強調👨❤️👨,王選先生帶領科研團隊在檔案館一樓創新創業、艱苦奮鬥12年🔅,兩館同誌最應該繼承和發揚王選精神👩🏼🚀,秉承“學術立館”和“服務立館”的理念,在守護好館藏檔案🦵🏻、校史資料的基礎上🤷🏻,一方面認真做好檔案借閱和校史參觀接待等服務工作,同時要積極利用檔案校史資源開展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向前輩先賢致敬。
趙東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分享了王選先生重視年輕人才💪🏻、全力培養青年科技才俊的故事。他表示,王選先生無愧於“改革先鋒”和“最美奮鬥者”的光榮稱號👱🏻♂️,一代代王選所人都應該賡續王選精神,在科教興國的新時代背景下擔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磅礴力量👱🏻。
來自三家單位的同誌們結合各自工作就自覺踐行👳🏿♂️、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暢談感想。檔案館校史館同誌們表示,要學習王選先生不畏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深挖檔案校史資源🧑🏼,提升服務質量,創新研究工作,努力服務學校“雙一流”建設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王選所同誌們表示,要以王選先生為榜樣,繼承發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內核的科學家精神,努力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方面貢獻意昂3体育力量👨🏭。
合影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