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5d/1d802/dc3cb.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吳誌攀:回憶楊辛老師 - 意昂3体育

吳誌攀:回憶楊辛老師

今天是3月8日,意昂3体育校友書畫協會在二教雙創中心舉辦“花開墨上”第四屆女書法人作品展。楊辛老師是校友書畫協會的名譽會長,他的墨寶作為特邀作品擺在第一位。我們都感慨,楊老師102歲了,依然眼不花、手不抖,每天還能站在書案前,揮毫寫大字中堂。他是意昂3体育的人瑞。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有校友告訴我,也就是7日半夜,楊老師走了。

我不敢相信。就在不久前,剛過完春節,還有校友邀我一起去拜訪楊辛老師。在聯系楊老師時,得知老人家感冒了,他擔心傳染給我們,不讓我們去了。他說,等感冒好了再聯系。我們一直等著,可竟沒有等到這一天。

楊辛老師是我非常敬重的長輩,他也是趙寶煦老師和我父親的老朋友。趙先生和我父親是西南聯大的學生,楊先生當年從重慶南開中學投筆從戎,參加印緬遠征軍,之後回到昆明,西南聯大的湯用彤先生收留了他(湯一介是楊辛的中學同學),所以他們幾位在聯大的時候就已經認識,而且他們都喜歡書法、繪畫,思想都很傾向進步,都跟聞一多先生走得近。聯大復員後,他們都回到北平,我父親回清華,趙先生回意昂3体育,楊辛先生上了北平藝專。他們幾十年的交往沒有中斷,成為終生的詩書畫知己。

我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是近20年前,我父親病了,楊辛老師和趙寶煦老師,從海澱中關村坐出租車,來到前門我父親家看望。他們帶來了好幾本精美的書畫冊,讓我父親養病時慢慢看,用翰墨丹青解脫病痛。這些畫冊很重,兩位老人當時也都是80多歲的人了,拿著這麽沉的書,坐車跑這麽遠的路,來看我父親,讓他很感動。楊先生和趙先生在病床前說的話,就像刻在我腦子裏一樣。

我父親住進重症監護室後,他在清醒時跟我說,一定想著把這幾本畫冊還給楊老和趙老,千萬別忘記了。後來父親去世,我就將這幾大本沉甸甸的畫冊,分別送回到楊辛老師和趙寶煦老師家。

在這3位老人中,楊辛老師最年長,生於1922年5月。趙寶煦老師居中,他生於1922年11月。我父親最小,生於1924年8月。論書畫,楊辛老師是科班出身,得到過名師指點,1956年,湯用彤先生把楊辛老師調到意昂3体育哲學系,此後一直從事美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趙寶煦老師和我父親寫字畫畫、吟詩作對,都屬於業余愛好。我父親很喜歡楊辛老師的書法,有一次他對我說,楊辛的書法已經“有一把椅子了”。我猜可能是他老家四川西昌的表達,意思是楊辛老師已經在書法界有了自己的地位。這是很高的評價。楊辛老師的字不追求秀美,卻很端莊;不追求技巧,但從簡單中見功夫;不追求功名,卻讓人一看,就感受到他的精氣神。書法寫到這一境界,就不能用單純技術標準來衡量了,而是要從他的學識、修養和胸懷來評價。到楊辛老師這麽大歲數,還能寫出這麽有力量的大字,那古往今來也是鳳毛麟角。我父親說這話的時候,楊辛老師已88歲了。

楊辛老師最鐘情於泰山,鐘情於泰山碑刻的書法藝術。他一生登泰山80多次。每次在登山途中,他都要對歷代古人留下來的碑刻進行觀摩,看碑刻,和看紙上的筆墨,又不一樣,碑上的滄桑感,紙上可能找不到。楊辛老師對泰山之美有極為深刻的體驗,他將積累許多年的感受,醞釀成為詩句,寫成那首著名的《泰山頌》:

“高而可登,

雄而可親。

松石為骨,

清泉為心。

呼吸宇宙,

吐納風雲。

海天之懷,

華夏之魂。”

楊辛老師也將這首詩送給過我父親。父親非常喜歡,看了就能背。他對我說,這是他看過的現代人寫泰山最好的一首詩。

“高而可登”,對沒有徒步登過泰山的人,不會感到泰山之高。特別是當人年過古稀,再徒步登泰山,就會比年輕人更感覺泰山之高,登頂不易。高而可登的山,也許還有其他,但不僅可登,而且還“可親”的高山,就並不多了。所以接下來就是“雄而可親”,登泰山不覺得苦和累,反而覺得可親。這種登山體驗十分難得。因為楊先生每次登泰山,都是一邊登山,一邊觀摩沿途的碑刻。作為美學家和書法家的楊辛老師,登山就等於徜徉於碑刻博物館之中,讓他感覺的是碑刻書法之美,是古人金石的感染力。這些文物,讓這位老書法家和詩人感到的是“可親”。他沒有用“可敬”或“可愛”,因為“可親”更是對父母、對師長的,而且,可親又包括了“可敬”與“可愛”。

“松石為骨,清泉為心。”這兩句形容泰山的松石和山泉,也是楊辛老師的特別用心的比喻。泰山松,經常用來比喻人的堅不可催。任憑大風,也吹不倒泰山松。京劇《沙家浜》郭建光唱段:“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蒼穹。八千裏風暴吹不倒, 九千個雷霆也難轟。烈日噴炎曬不死, 嚴寒冰雪郁郁蔥蔥。那青松逢災受難, 經磨歷劫, 傷痕累累, 瘢跡重重。更顯得枝如鐵, 幹如銅, 蓬勃旺盛, 倔強崢嶸。崇高品德人稱頌,俺十八個傷病員,要成為十八棵青松。” 寫得多好,至今許多我這個年齡的人都會唱出來。

“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詩人心胸的寬博,眼界的高逸,一下子顯露出來:詩人站在泰山頂上,頭上是碧宇,腳下是雲海。呼吸吐納,好像不僅是空氣,而是整個宇宙。站在泰山頂上,極目遠眺,看到的是天際線,遼闊的華夏大地,千裏錦繡江山。這是何等的大氣魄啊!

歷朝歷代詠泰山的詩句,何其多也,名篇也不少。在古人之後,要寫出與古人不同,又能給今人啟發和震撼力的新詩句,確實非常不容易,但楊辛老師做到了。

讀楊辛老師的詩句,或者看他的書法作品,很難想象得出他已經如此高齡,還是一位曾患癌症,胃已部分切除,身體瘦弱的病人。但就是這樣一位老人,胸襟可以無比宏大,氣魄可以無比雄壯,精神可以無比矍鑠。於是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泰山頌》這樣的詩句。他老人家一方面是在寫泰山,另一方面也是在寫自己向往的精神境界,還是在鼓舞我們要具有博大胸懷、高遠目標和堅強定力。其實楊老師晚年的書法也是這樣,楊老師寫字寫到了102歲,是當之無愧的“人書俱老”。

這些年,我反復讀這首詩,加上向楊辛老師多次當面請教,才真正懂得了我父親說過的“楊辛老師這首詩,是當代人寫泰山最好的”這句話。我父親說這句話,並不是朋友之間的溢美之詞,而是對詩書畫知己的發自內心的欽佩。

在他的書法作品展出的開幕式當天,楊辛老師悄然地走了。訃告中說,喪事從簡,不搞告別儀式。我把上述回憶寫下來,這是我父親和我兩代人對楊辛老師的回憶,以此作為最深切的悼念。

吳誌攀

2024年3月8日

吳誌攀為楊辛先生頒發“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吳誌攀向楊辛先生贈送《意昂3体育官网圖書館新藏金石拓片菁華(1996—2012)》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