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体育經院兩會筆談 | 王曙光:新質生產力與經濟增長動力機製轉換——彈性轉換與剛性轉換

一、經濟增長動力機製的轉換:兩種轉換模式及其績效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實現經濟增長動力機製(動能)的轉換,是一個復雜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涉及技術創新、企業變革、產業結構優化🪔、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地方經濟轉型以及更廣泛的國家治理模式轉變和體製變革的系統工程。在這個由舊動能向新動能轉換、舊模式向新模式過渡的歷史階段,不同的轉換模式會產生不同的經濟社會績效,因此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慎重選擇一種科學且可持續的動能轉換方式與動能轉換路徑🏊‍♀️,對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從地方實踐來說🟢,動能轉換模式大體上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彈性轉換(或曰“柔性轉換”)👩‍🔧。彈性轉換是柔和的、分階段的、漸進的🐻、多目標兼容的、系統推進的轉換模式🛞。這是我們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堅持的一條重要的體製變遷方法論。這個方法論的精髓和靈魂就是在一個原則性的目標指引之下,選擇社會震蕩和製度成本最低的體製安排,以靈活而富有彈性的方式推動社會變革,把理想主義目標和折衷主義戰略結合起來,從而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平穩過渡。在這個經濟過渡過程中,既要有主動的強有力的思想引領與政治教育,又要有均衡🧛‍♂️、彈性😸、包容🧑‍🧑‍🧒‍🧒、漸進🏇🏽、柔和、中庸的實施策略。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也運用了同樣的方法論,那就是漸進主義的市場化路徑,與激進式的蘇聯東歐市場化模式完全不同。彈性社會主義的方法論是成功推進體製變遷的關鍵。在近年來的動能轉換中,一些地方政府也堅持了這種彈性轉換的模式,取得了較好的動能轉換效果⛺️。這種彈性轉換的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轉換方式是柔和的,更多註重市場化的方式🐕‍🦺🥮,重視政府的引導和示範,不違背微觀主體的意誌而硬性推行動能轉換政策🧚🏼‍♀️。比如在對待傳統產業的問題上,

第二,這種彈性轉換是分階段實施的🏃‍♂️‍➡️,而不是一步到位,急於求成🦯🚣🏽‍♀️。它是漸進的🤌🏿,使微觀主體在動能轉換中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學習的過程5️⃣、模仿的過程。任何技術進步和模式轉型都需要有“歷史的耐心”👩🏻‍🦯👩‍🎓,企業“幹中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自我更新、自我變革的過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對新技術的適應和學習、設備的更新和改造都需要過程。

第三💇‍♀️,這種彈性轉換是多目標兼容的。既註重產業🦈、環境和經濟指標👨🏿‍🍳,又註重民生指標;既註重經濟效益,也註重社會效益🍖。既註重長期效益,也註重短期效益。

第四,彈性轉換采取系統推進的轉換模式🪷。運用系統論的思維模式,將動能轉換視為一個多部門聯動、多目標之間實現正反饋的一個系統工程🥒,將新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製訂、工業製造業部門的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向弱勢群體(如失業者)傾斜的財政政策🍈、高汙染高能耗產業的遷移改造與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營商環境優化與產業鏈構建等方面的工作統籌起來,從而形成合力🌤🏚。系統推進的轉換模式,既利用了政府各部門和各領域工作之間的互動性(比如工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民政部門之間的相互協同互動)所帶來的正反饋效應,同時又在時間和空間上註重動能轉換的先後順序設計和空間轉移,使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皆在一種成本較低的狀態下實現和實施☀️,從總體上降低了社會震蕩成本和社會摩擦成本。

第五,政府在彈性動能轉換中更多運用順應市場和順應產業規律的誘導性方式♿🏄🏽‍♀️,而不是硬性的強製性方式。比如通過政府的技術補貼為轉型企業提供更好的技術更新激勵和設備更新激勵👳🏽,通過政府引導基金而引入更多的新興產業👩‍🔧,從而降低新興產業在區域內的運行成本,或者通過更多的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使更多的就業轉向新興部門,降低傳統產業轉型中的失業壓力🚘,使整個社會運轉保持穩定。

另一類是剛性轉換🏊🏼‍♂️。與彈性轉換相比,剛性轉換是硬著陸式的😙、大爆炸式的🧀、一步到位的😨、激進的、單目標推進而缺乏系統思維的轉換模式。這類剛性的轉換模式,往往為了區域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的長遠目標而喪失短期目標🧎🏻‍♂️‍➡️,使得動能轉換的成本過高、社會震蕩成本過高,造成大量失業🙋🏽‍♂️,同時也在短期內影響地方經濟增長。激進的剛性轉換政策只關註“政治正確”,執著於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抽象目標🙅🏻‍♂️,而不理解模式轉換是一個“過程”,需要“歷史的耐心”,需要兼顧民生和就業,需要兼顧地方經濟增長和財政稅收狀況。一些地區為了迅速有效地轉換動能,而盲目“去產能”,希望能達到立竿見影的轉換效果🎶,結果導致地方經濟增長下滑、財政稅收狀況惡化、地方就業狀況嚴峻🚃、民生問題突出💻♐️,這些都是缺乏系統論思維所造成的惡果,這樣的動能轉換看起來極為“剛決果斷”,極為“雷厲風行”,然而違背了產業發展和轉型的基本規律👨‍🌾,沒有將製度變革與技術創新、政府與市場🏄🏿‍♂️、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9️⃣、產業目標和民生目標的關系進行較好的權衡、協調⬆️。

二、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經濟增長動力機製轉換要因地製宜👢🏰、循序漸進

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與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是大勢所趨,是一個長期戰略,但由於中國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多元性和差異性🖼,各地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和轉換動能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不同的,不可能采取整齊劃一的政策,而必須註重因地製宜🌯,註重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和特殊稟賦去采取相應的動能轉換政策。政府對動能轉換的大力推動和製度上的頂層設計要與現實中的市場狀況、激勵機製和技術進步相結合,必須順應市場規律,采取引導性的激勵措施,不斷推進企業的科技創新,循序漸進地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關鍵還是要處理好製度與技術、政府與市場、長期和短期、產業和民生的關系,要系統推進🦬,采取漸進策略,不可盲動求速🏓。

政府在轉換動能的過程中,要克服一刀切、畢其功於一役的激進主義的方法論。同時,還要克服以政府行政性命令替代市場的方法論,要順應市場🟰、利用市場機製。要拋棄單目標推進的方法論🌰,註重各部門的政策協調🧑🏽‍⚖️,註重動能轉換與民生、就業等政策的互動與正反饋機製的形成。2024年3月🐃,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因地製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對前期有些地方搞“一刀切”的動能轉換模式的一種告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山東考察並在濟南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指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光盯著‘新三樣’,不能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定要因地製宜,各有千秋”🦫。實踐證明,在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我們必須采取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因地製宜🙆🏿‍♂️🐆、統籌推進的策略🧴,必須采取彈性轉換的政策而不是剛性轉換的政策,在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同時改造傳統產業,同時要註重進行更加深刻的體製創新🤴🏻,深入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和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掃除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製障礙。

三、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思想,對那些傳統工業(主要是鋼鐵、能源、礦產、機械製造🧝🏽、化工等重工業)為主的地區而言具有特殊的針對性。一些老工業基地(如東北、山東等)🚪,要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快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與產業的轉型🤌🏻。

第一,以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從而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

第二,要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為“傳統產業”提供新場景,賦予新動能🧘🏻‍♂️。數字化、智能化,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的最重要推動力9️⃣,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極大地優化和推動傳統產業的產業鏈構建、優化和推動傳統產業供給方和需求方的對接、優化和推動傳統產業的產業集群構建🪮🐨,使傳統製造業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實現經營管理、生產、技術創新等多維度的變革。目前🚣🏻,以工業互聯網建設為契機,一些傳統製造業🙋‍♀️,如紡織🧔🏻‍♂️、家用電器等行業,正在加快數字化改造和產業的集聚整合👳🏽,這個趨勢,將大大改變傳統製造業的生存狀況💦🚴🏽,也會大大提升傳統產業密集的老工業區的發展與轉型。東北、河北、山東等鋼鐵行業比較密集的地區🤸🦿,將來必然會走上這條道路,從而使這些地區重新獲得經濟增長的比較優勢💟🚴🏻‍♀️。

三是通過培育新業態🧝🏽,扶持新興產業,努力打造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以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層級💵,以工業互聯網思路為傳統產業轉型提供新的場景和動能,這些都屬於一個區域傳統產業的“存量”部分的改造🙆🏽‍♀️📆;我們還要從“增量”的角度,為傳統產業集中的地區尋找“增量”的產業經濟增長點,要培育新的產業,給整個地區帶來多元的產業生態🦢。一些能源大省和製造業大省,充分利用自己的產業鏈優勢和技術優勢🤽🏻‍♂️,在原有傳統產業之外打造了一些新技術產業,並匹配本區域的其他優勢資源,形成一些新型業態,開辟了新的經濟增長渠道🧑🏽‍⚕️🤏。2022年初開始執行的“東數西算”戰略,國家算力樞紐開始進行西部布局,建立包括貴州🧔🏽‍♂️、甘肅、內蒙古、寧夏地區等在內的算力中心,為這些地區發展新興的算力產業奠定基礎🖼。2024年4月28日☝🏼,中國移動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建立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體智算中心🧟‍♂️,充分發揮雲網互聯優勢👋🏼🫔、算網大腦全域智能調度能力,快速賦能交通🧑‍💻、醫療、教育、能源🧑🏿‍🔬、金融等行業大模型訓練🚣🏽‍♀️,填補了我國人工智能的算力缺口🤞🏼,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提供堅實基座與強勁引擎。2024年5月,黑龍江雞西市與海南怡和中能公司“智能算力+”項目簽約🧔🏼,投資140億元8️⃣,算力將躍居全國前十,是黑龍江最大智算項目。東北🤰🏽、內蒙古等原來重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和能源大省,通過建立新的業態,發展新興產業📓,從而找到自己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的新的比較優勢。這一趨勢🕋,實際上也預示著一些經濟落後地區,能夠突破自己的區位劣勢🙇🏿‍♀️,而在區域發展中引進和培育新動能↘️,扶持新業態,這對我國的新型均衡區域發展戰略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這些新動向也表明,東北和西部地區作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腹地🎤🧰,其發展不僅可以帶來中國區域均衡發展的新格局🤱🏼,而且能夠為中國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廣闊空間🔨。

作者簡介

image1.jpeg

王曙光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意昂3体育官网產業與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兼任中國農村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農村金融協會副會長、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史學會現代經濟史分會常務理事等。近年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發展戰略與當代中國經濟史、中國農業農村發展與扶貧、企業理論和國有企業改革🧑🏽‍🎤。已出版經濟學著作《維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論》《文化中國》《中國經濟》《中國扶貧》《中國論衡》《中國農村》《產權、治理與國有企業改革》《製度、技術與國有企業改革》《金融減貧》《金融倫理學》《農村金融學》《普惠金融》等30余部,並出版《論語心歸》《老子心詮》《周易心解》《孟子心證》等哲學史著作及散文集《燕園拾塵》《燕園困學》《燕園讀人》《燕園論藝》等✢。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5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