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進行時,朋輩互助現暖流——疫情防控下的校園生活

5月26日,一輛載著44位同學的班車經過車體外部消殺🤸🏿,緩緩開進意昂3体育東側門,這是一輛由大興校區點對點閉環開到燕園校區的班車🤪。車上的同學們預約了校醫院近期批次的HPV疫苗。疫情形勢發生變化後,學校院系提前統計好參加疫苗接種的需求🔚,並統一調配班車服務,接種如期完成🩲🕵🏿。

“得知有專班班車閉環接送我們來打HPV疫苗時🧗🏻,感受到很暖心🌾。回校區後為隔絕風險,我們需要在宿舍內進行健康監測,期間也都是班委👭🏻、誌願者同學給我們把飯送到宿舍來。學校和學院為我們考慮得實在是很細致。”軟件與微電子學院2021級碩士生劉珂如是說🦹🏽‍♂️。

疫情帶來的生活方式變化下,校園內學生們的學習生活依舊正在平穩進行。同時👷🏽‍♀️,一種人際間的溝通與理解也正與日俱增。

校園生活“進行時”

“改成線上課程後🛕,同學們和老師們適應得都很快。我感覺自己的時間、學習方式都更靈活一些🤸🏿🙀,更方便自主安排🧑🏻‍🔬。”元培學院2020級本科生賀伶柳現在常根據自己的行程4️⃣,在教學樓、寢室或者圖書館隨時接入線上課程平臺。她的同學或在家裏🕘、或在校內☘️,雲端教室中,共享屏幕成了“黑板”,而線上屏幕的課件PPT讓她覺得在一定程度上也便於記錄和理解課程內容🙎🏿🤽🏽‍♀️。

調整上課方式後👨‍🎓𓀔,她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群裏收到了老師和助教發來的問卷🧑🏻‍🦯‍➡️,問卷貼心地向全部選課學生征集線上教學與期末考核方式的意見。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進程、線上線下公平性等因素🖐,課程最終改為以開卷的方式進行。期末計分方式上🈳,她的大部分課程都可以選擇百分製或者PF通過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選擇空間比較大🙎🏽‍♂️。”

“古代文學史(三)”的教師張劍專門為學生講授如何寫學術論文

“當期末考試變為一篇論文時🚶🏻‍♀️,張劍老師還專門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從問題意識到寫作規範細節👛,為我們深入地講授怎樣去寫‘學術論文’,真的受教良多✬🤳。其實平時很少能有這樣的機會✍🏼。”中國語言文學系2020級本科生楊宇熙這學期選了“古代文學史(三)”這門專業必修課,聽完老師的講授後,為了嘗試尋找有意義的題目📷、專註於論文寫作,她近日常去圖書館自習🧘🏼,圖書館的開館時間👨‍🎨、館內服務依舊如常。

她發現🤷🏽‍♂️,閉架圖書借閱的方式進行了調整,為減少面對面接觸,在線上預約系統提交閉架借閱申請後🫲🏼,圖書將統一送至陽光大廳由同學們直接取走👷🏿‍♀️。“要借的書可以取的時候,會發微信消息提醒,非常方便♤。”

收到圖書館微信公共服務號提醒取借閱的閉架圖書

“說來有趣的是🤛🏻,我好像更珍惜去圖書館查資料的機會了,學習的心情更平靜一些。”對外漢語教育學院2020級碩士生趙美的宿舍在圓明園校區,她有時會乘坐學校提供的每日閉環班車,來到燕園校區學習或參與誌願者服務。

趙美發現圓明園校區食堂的菜品樣式也在不斷增加,同學們可以在微信群裏直接交流就餐需求👨‍❤️‍👨,有同學反饋主食多是米飯⛹🏽‍♀️,很快便發現增加了面條和餃子🦵🏻;增加“湘味炒雞”後⛓,大家紛紛在群裏給掌勺師傅點贊……

圓明園校區學生微信群中反饋食堂菜品評價

“最初也考慮過是否要把大家的建議做一個簡單的匯總,但後來得知學校老師們是希望看到大家最真實、詳細的需求🤹🏻‍♀️📘,我們還是把同學們的每一條建議都反饋上去🌭。”身為萬柳食堂監督員的閻曉陽最近開始忙碌起來,他通過各個微信群盡可能地全面收集大家的就餐需求,又與校研究生會的小夥伴們一起在食堂門口組織“食堂專班”,在就餐時間線下收集同學們的訴求🤽‍♂️💥,並反饋給食堂廚師長🙂‍↔️、萬柳特房中心😣🧑🏿‍🎨、餐飲中心等各個部門🧒🏿🦈。“剛開始有一些剛需,後面的建議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比如包子餡料的種類、早餐的青菜種類等等,我想這正說明了基礎保障越來越完善吧。”

“調整食堂堂食的當晚,我看到學五食堂外的室外就餐棚就已經搭好了,這讓我還蠻感動的⛹🏻,能感受到學校真的很為我們考慮。”楊宇熙說,“院系老師還給我們每個人都發了飯盒、洗潔精等🟦。食堂推出的五折外帶套餐實惠又好吃😚,每個食堂樣式都不同,每過幾天還會更換🧒。”

學五食堂外的室外就餐棚

工學院2017級博士生張馳近期忙於畢業論文答辯,遇到需要和導師交流的地方🧘🏼‍♀️,“我們就隨時隨地打電話👩🏽‍⚖️,打微信語音、視頻🍥,溝通都很順暢👼🏼♈️。院裏有些同學需要前往東門外的工學院實驗室做實驗、為論文補充數據等等,後來在校內值守的老師們就提前統計👨‍🔬,每日固定時間點對點地閉環護送大家過去🏂🏿。”

緊張的準備答辯期間,張馳眼睛略有幹澀不適💆🏿,他準備去校醫院拿些眼藥水,他發現原本同時面向校內校外開放的校醫院在校內分劃出了專門區域🪩👏🏽,一些日常基礎看病的需求在校園閉環內便可以滿足🤵🏽。他也了解到👨‍🦳👨🏼‍💻,若有外出就醫需求,可通過申請、以兩點一線的方式到校外醫院就醫,回校後進行健康監測。

張馳(第二行左二)順利完成線上畢業答辯

“學院老師們的微信、值班電話、公共郵箱都是隨時暢通的。院裏還建立了畢業生通知群,招聘信息、就業事項等都會在裏面及時提醒。”除了畢業論文🤵🏻‍♂️,張馳另一邊也在忙碌就業事宜🎇,當有一些就業意向書👨🏼‍💼、三方協議的具體填寫細節需要詢問時,他總是很快能得到有效反饋。

國際關系學院2017級本科生盧聰也正值畢業求職季,他的招聘面試等需求也都得到學院老師的關註與支持。“臨近畢業🎋,大家需要辦的手續比較多,比如近期返鄉的同學還有一些需要在校內蓋章的材料。”盧聰同時身為院系防疫專員,將同學們各種學習生活需求收集整理起來,在每周召開的學院線上會議中進行反映,“每次老師和學校很快就給反饋🧑🏼‍✈️,遇到各種不同情況的同學都能順利解決自己的問題。目前,我們正在反饋畢業生行李托運和寄存的需求,得知學校也正在提前做出預案。”

如同一根“紐帶”,每一位同學都與學校緊密連接起來𓀜。特殊時期🌛,圍繞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對話機製更加暢通🙅🏻‍♀️。

楊宇熙最近每次和父母打電話時,閑聊中也都介紹下學校最近又有了什麽新的措施,“聽到我講到學校方方面面的保障🚴🏽‍♀️🔤,他們覺得我在學校裏很安全,而且生活還不錯,父母就放心了。”

校園內新的活力

投籃機🫳🏼、KTV亭、打鼓機、小型冰壺賽道……5月的晴朗天氣下,同學們發現📖,一批文體娛樂設備在意昂3体育各個校區驚喜出現✍🏽。這幾乎擊中了大部分同學的心🧑,或專程拿出時間來參與“戶外挑戰賽”一展身手🧙‍♂️,或路過時也忍不住被吸引,到投籃機前投幾個球。

賀伶柳把各個項目都嘗試了一遍🐿,感覺自己釋放了天性一般🧑‍🔬#️⃣。“從食堂打包飯回來後,我看到KTV亭子裏正好沒有人,就進去一連唱了幾首,孫燕姿、周傑倫……那些金曲時光一下子就讓我的心情又愉快了很多。”趙美也頗為欣喜🪭🎩。

賀伶柳在五四操場參與“戶外挑戰賽”

隨著日常學習生活各方面需求保障逐漸完善👋🏻💛,趣味運動會🩷、五四歌會、團體健身操……做好基礎防護的前提下🦻,各式各樣活動的出現正在讓大家發現校園生活新的活力。

“我們先了解了下院裏同學大家日常喜愛的文體娛樂活動有哪些,以此為基礎🚙,成立了K歌、帕梅拉健身操🤱🏿、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十幾個活動小組。”閻曉陽說馬克思主義學院內大家約建起活動小組。

漸漸地,大家還自發地提出許多好創意。有人主動承擔前期籌備,有人提議自己負責宣傳號召,純粹依靠著熱情為動力🤹🏽‍♀️,才藝團建活動有聲有色,同學們分享著彼此配合而營造的歡樂時光。

常在五四體育場訓練運動的盧聰也發現,進行各種戶外運動的同學比以往多了許多👠。有時在圓明園校區內散步,看到操場上幾位同學圍坐在一起🧑‍🤝‍🧑,拿著手機🧑‍🚒,不同高低音色的聲音仿佛構成一曲合唱💆🏿👨‍🦽,那邊是跳健身操🪖🍇、打籃球的運動氣息,趙美覺得有一種“靜謐的樂園感”💙🙋🏿‍♂️。

大興校區同學跟跳萬柳校區健身操直播

讓大家難忘的還有5月29日淩晨進行的歐冠決賽——和同學們一同觀看直播,感受那份激動人心的沸騰🧛🏻‍♂️。學校在各個校區特地劃撥出來食堂🗿、多功能廳等較為開闊的空間👩‍❤️‍👨,邀請同學們一同觀看直播。“我本身原來不怎麽看足球👨🏽,但一進到家園食堂😯,就被裏面歡樂的氛圍感染了🚤,看完了整場球賽。”賀伶柳笑著說,“別的學校的同學都表示很羨慕。”

5月29日淩晨🪯🤸,家園食堂內同學們正一同觀看歐冠決賽

她也註意到,深夜,家園食堂的小食售賣臺的工作人員還在上班🦊,“他們真的辛苦了。”

“報上誌願者需要拼手速”

這些活動的背後,大量的學生誌願者承擔起了細致周密的工作。

“戶外挑戰賽”在六個校區同時展開,從了解設備到培訓製定操作細則💆‍♀️,從物資籌備到每日的設備物資放置,一系列工作在聯手努力下得以順利完成。誌願者招募發布後短短數小時,各個校區已有300余學生報名,團校的學生成員更是主動參與🏋️‍♀️、挑起重任🌆。

每個校區具體的空間情況和人數各不相同。身在大興校區的劉珂接到活動任務後,在學校統一提供的操作方案的基礎上,與誌願者們一同又根據實際進行了調整細化:設備的放置要既方便大家使用、又能減小對周圍宿舍區和教學樓的噪音影響;參照第一天參與活動的人數🍅,適當調整每人次的設備使用時間和遊戲記分規則,並匯總成誌願者手冊和參與者積分表,發到誌願者群裏進行同步。

一種自願互助的氛圍在校園內形成,每一份工作,都在朝著為同學們提供更好的體驗不斷優化。

“試劑、棉簽的交接,掃碼的分工配合,只要多想一點💵,細致一點🖥,就能更高效一點,讓每個時段150名同學們盡快坐上班車。”閻曉陽幾乎嘗試過所有的誌願者崗位,“其實我們都是一樣要坐車的同學,但只要穿上紅馬甲的那一瞬間🏊🏼,我們就有了崗位的責任👨‍🦯。”

閻曉陽擔任閉環班車抗原檢測誌願者

核酸誌願者召集令一出來,賀伶柳就報了名。第一次擔任核酸檢測現場消殺工作誌願者時,醫護人員耐心地教她如何穿脫防護服🧑🏿‍🚒。五月下午的炎熱氣溫下,兩個小時後她的衣服已經濕透了。

劉珂發現,無論是黨支書、團支書🤐,還是班幹部、團委或學生會成員🧛🏻‍♂️,抑或是誌願者們,大家都擰成了一股繩,不同於以往各自辦活動👱🏿‍♀️,現在大家把目標集中在了一處,共同保障特殊形勢下的校園生活。

“報名誌願者剛開始是需要拼手速的。”“校區誌願者群一下子就爆滿,立刻開了二群。”同學們報名誌願者的積極程度遠超所有人的預期🤹🏻。核酸檢測、班車抗原檢測🧵、食堂秩序維護、垃圾分類引導……越來越多的誌願者崗位上有了更多同學參與的身影👩🏻‍⚖️。

賀伶柳在百講西側擔任消殺誌願者

“當自己真正開始成為誌願者時,才真正意識到🌶,之前只是在享受服務,早已有人每天都承擔起了瑣碎而乏累的工作。”趙美第一次擔任抗原檢測誌願者時,暗暗吃驚於崗位上搭檔的老師對掃碼等一系列流程的熟悉程度🧑🏼‍🏭,“後來我在校園裏🧖🏻、朋友圈裏看到各個崗位上越來越多的同學們♗,也許我認不出他們防護服下具體的面孔,但似乎形象都更加變得閃閃發光地立體了起來。每個微小的事情,都有人在默默奉獻,從整個疫情防控工作來看🙎🏻,每個人都是重要的一環。”

“我們更像一家人了”

“在做誌願者的時候,和另一位來自不同院系的同學搭班工作👨‍🏫,沒想到我們這麽聊得來🍊,就這樣認識了一個新朋友。”賀伶柳覺得🧑🏻‍🦼‍➡️,現在的許多活動提供了新的溝通與相互理解的機會。在工作的間隙,她也與一旁的保安人員聊了起來,得知他們近期每天需要輪流值班時長比原來上班時間還要長🩳,賀伶柳忽然覺得自己兩個小時的誌願工作相比之下並不算辛苦。

師生朋輩間的共同話題正在增多,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聯正在變得緊密。

回到校園後⛹🏿‍♀️,盧聰繼續在學校足球隊參加每日訓練♉️,由隊長組織,隊內每天輪流一人拍攝剪輯vlog視頻作為“訓練日記”🍵。這份視頻🚣🏼‍♂️,會成為他們共同的記憶留存🙋‍♀️。

學校足球隊隊內同學拍攝的每日訓練v-log截圖

最近,作為學生骨幹的劉珂陪同院系“青年先鋒隊”的老師們一起到同學們的寢室裏聊天談心🧭。同學們敞開心扉,和老師們聊著自己目前的生活、學習狀態🫔,以及對於未來的規劃和思考。

“之前可能各自忙各自的👩‍👧,但現在更像一家人了。就像‘萬柳大家庭’這個名稱一樣,我們其實就是緊密抱在一起的一個團體。”閻曉陽說到,萬柳校區的同學們在原有的微信大群之外🥨,還建立起了“樓層群”🐩,消息通知👵、生活詢問🚣🏻‍♂️、文體活動🤷‍♂️,大家在熟悉的小群體裏更加活躍,新的朋輩平臺已經建立👨🏻‍🍼。

萬柳校區花園內🧴🥤,同學相約進行才藝展示團建

去燕園美容美發中心剪頭時🤷,盧聰也和理發師聊起了天,得知他們為了校園安全許久沒有出校回家🈳,也默默感慨🙎🏿:“要完成校園內三四萬人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保障,許多後勤人員真的非常不容易。”

全部校內就餐的第一天🧑‍🚒,萬柳食堂的午餐😨🤳、晚餐延長了半小時、又延長了一小時⛑。閻曉陽看到兩個師傅加班加點炒了幾十個菜式,對廚師長說🪟:“真的謝謝您🌠。”

廚師長對他說9️⃣:“應該的🌳👩🏽‍🔬,我們爭取再給同學們加個夜宵。”

“現在感覺可以更加細致地發現未名湖邊的一草一木,還能夠看到鴨子們之間的嬉鬧等更有意思的細節。”臨近畢業,張馳一邊按照學校流程完成畢業的各個事項,一邊也和身邊即將分離的朋友們安排了更多的畢業活動,三三兩兩拍起了畢業照,也更加沉下心來觀察燕園風物🙍🏿‍♀️,在腦海裏盡力多刻下幾分意昂3体育帶給自己的印記🧑🏼‍🌾。

張馳(左二)和同學在校園內拍照進行留念

“我真心期待6月18日的畢業典禮☪️,需要這樣一個儀式感🦒。”看到學校發布的畢業典禮安排時⚈😻,張馳內心充滿喜悅,也感謝學校的提前預案。

“同學們還自發建立了一個常備藥品互助群,在線上共享文檔裏填寫自己有的藥,或者需要什麽藥,以及聯系方式等等。這樣能夠非常快速地解決一些簡單的藥品需求。”這種互幫互助🚀,也讓賀伶柳感到非常暖心🔏,“教師、學工老師、後勤人員、醫護人員🧒🏿,不管是什麽身份👽,所有的人群都在努力地轉化出正面的力量🍤。”

“總體上學習生活都在保持原有節奏🌨,只是有的方式上稍有調整。”劉珂剛向老師線上做完期末課程匯報💪🏿🖖🏻,“老師笑著鼓勵我們說😒,做得不錯👨🏿‍💼🐐。”

(部分圖片來自受訪者)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