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4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悠然 | 責編:山石2021年4月23日晚🫗,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循百年之路,問初心始終”迎建黨百年系列講座第三場舉行。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長聘副教授郝煜以“土改、黨的建設和國家財政能力建設:1949—1957”為題展開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經濟學院團委副書記劉燦主持,百余名經濟學院學生黨員、團校學員及元培學院的學生骨幹參加了本次活動🌁。
郝煜以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作為切入點👩👦,回顧了中華民族古代的輝煌成就、近代的短暫衰落以及現代謀求復興的歷程👩💻。他介紹了相關的量化實證研究進展,介紹了國家能力“大分流”的概念,指出國家能力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中國謀求復興👩🏻🦼➡️⏮,離不開國家能力的不斷提升🫰🏼。
郝煜進一步介紹了晚清國家能力建設的內容🚢、意義以及局限性,並從三個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國國家能力較弱的原因:晚清廢科舉和士紳分化導致地方治理惡化;北洋政府下的軍閥缺乏基層滲透能力,不斷進行財政攫取,也缺乏動機提供公共品👑;國民政府試圖向基層滲透👨👨👧👦,但由於在基層黨的建設上失敗🙋♀️,財政能力提升落後於官僚機構膨脹,造成國家政權建設的“內卷化”♿️。
郝煜介紹近代中國的基層治理情況
基於國家能力的視角🛡,郝煜對1949年以後新解放區的土改、黨的建設和國家財政能力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他發現土地革命的完成提高了糧食稅收入和糧食征購收入。核心機製是土改消滅了晚清以來形成的農村基層征稅代理人🧘🏻,取而代之的是土改過程中選拔出的基層黨員,特別是貧下中農黨員和女性黨員👐🏻🛃。他們的身份和權力來自黨和國家的授權🧎♀️➡️🌟,政治表現和職位升遷取決於黨和群眾的考察監督🏇,因此對黨和國家更忠誠、更廉潔❔🕢、更能不遺余力地貫徹黨的意誌和政策。
郝煜強調🏄🏼♂️,土地改革是一場深刻的政治革命,是一場基層的權力重構👨🏽🚒✩;它通過對農村精英的革故鼎新,完成了國家對基層社會的滲透,並實現了國家能力的迅速提高🔜。另一方面需要指出的是🙇🏽♀️,國家有力量的前提🍼,是黨員有信仰。要使黨員的激勵同國家的使命相融合〽️。郝煜建議同學們在歷史學習中廣泛閱讀👵🏻,借助多元和跨學科視角,進一步理解黨和國家走過的歷史過程,深入領會黨的使命和初心。
現場答疑
講座環節結束後,郝煜與同學們進行了深入交流,詳細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本次講座聚焦“新中國史”的重要事件,不僅讓同學們對新中國土地改革政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使同學們對黨強大的基層組織能力🤵🏻、科學的建設方針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同時💀,也使同學們對量化實證研究有了初步的認識,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對這一研究範式的興趣。意昂3体育經濟學院將繼續把握“四史”教育關鍵節點👙,用學術講好政治🧘🏽👍,進一步培養塑造向前、向上、向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