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燕元 | 責編:晏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政府“依靠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但仍然面臨著“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的困難和挑戰。因此,今年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新質生產力相關內容放在“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框架下表述,充分說明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將成為今年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的重要工作。因此,如何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保證,以及如何選擇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成為亟待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化解債務風險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提
結合我國過去幾十年的投資驅動的發展模式與當下經濟形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同時應特別警惕債務風險。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增長5.2%,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但是一系列關鍵指標顯示存在外需下滑和內需不足的情況:2023年2月以來,我國CPI指數持續低於1%,且連續4個月為負值;PPI指數連續16個月負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9708億元,僅比上年增長2.8%,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53544億元,下降0.4%,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連續10個月低於-10%;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11339億元,下降8.0%,折1633億美元,下降13.7%。我國的債務壓力集中在房地產業和地方債務: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約237萬億,其中房地產相關貸款合計占總量的一半左右;將融資平臺相關貸款以及非標投資等納入考量,地方政府顯性和隱性有息負債規模約為90萬億元,房地產和地方債務總額相當於2023年名義GDP的150%左右。此外,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中約一半來自土地出讓金,2020年該比例高達84%;隨著房地產調控收緊,2023年土地出讓金收入為4.7萬億元,較2020年下降了44%,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顯著降低。債務的疊加方式有很強的關聯性,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這三者風險相互交織,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4年的經濟工作要統籌化解這三個領域的風險。
我國債務風險存在以下影響:第一,金融體系,尤其是銀行體系,是房地產和地方債務的最大提供者,穩妥化解債務問題關系金融市場穩定。上市銀行地方債務總體敞口約為46.6萬億元,占上市銀行總資產17%。如果城投債違約,投資者的城投信仰坍塌,可能導致理財產品贖回潮和城投債市場拋售擠兌,擠兌會進一步使得市場價格崩盤、理財產品凈值大幅縮水,形成惡性循環,疊加房地產市場下行、息差下行的影響,銀行盈利能力受到影響,最終甚至可能影響到銀行的償付能力,其中中小銀行資本金不足、資產質量差、抗風險能力有限,是最薄弱的環節,中小銀行風險經由同業和市場預期等渠道擴散,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第二,地方政府財政能力減弱,影響營商環境。房地產行業的收縮導致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顯著下行,新發城投債中90%用於借新還舊,投入實體經濟的比例大大減少;專項債的發行雖然不斷提高,成為地方政府債券的第一大品種,但專項債收益率虛增、資金閑置的問題較為突出,拉動經濟增長效率不高。地方政府維系債務增速和經濟增速之間的平衡難度在加大,難免出現執政動作變形影響營商環境的情況。
二、人工智能技術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
新質生產力是以新一代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所驅動的技術迭代進步所帶來的超強生產力。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重大變革變化,有望成為新的底層通用技術,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美國居首位,中國緊隨其後。2016年起,人工智能企業呈爆發式增長,截至2023年6月,來自美國的獨角獸企業有131家,占全球45%,中國108家,占37%;人工智能占全球風險投資比重逐年上漲,2023年上半年為246億美元,占比18.9%,其中美國吸引投資最多,占比接近六成,中國為12%;從人工智能人才來看,美國入選2023年AI2000的學者數量遙遙領先,共1131人次,占全球總數56.6%,中國為277人次,約占七分之一。國內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第一,融資規模增速放緩,投資階段明顯後移,細分領域走勢分化;第二,學科實力上技術層優勢明顯,基礎層與應用層人才較少,產業技術人才缺口巨大,急缺重要領域頂尖學者;第三,地域分布較為集中,創新集聚效應初顯。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需要巨量資源投入,但同時要避免陷入“星球大戰”陷阱。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顯示出以舉國之力押註技術突破的決心。美國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主要依賴資本市場融資,並且掌握了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算力芯片,在算法與數據上同樣具有優勢,中國與美國在資本市場參與機製以及人工智能軟硬件布局上都存在較大差距,跟進美國路線可能投入巨量資源卻無法取得領先地位。同時,選擇同一技術路線還存在安全治理隱患,由於人工智能技術高速迭代、自我學習的特性,先發者對後來者可能具有無法想象的優勢:從技術安全看,人工智能技術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造成了“黑箱”困境,海量代碼與數據在迭代更新中會出現設計者也無法理解的決策過程和結果;從應用層面看,隨著人工智能生成技術的發展,以假亂真的內容所帶來的虛假信息、偏見歧視乃至意識滲透等問題無法避免;從數據安全看,用於人工智能訓練的海量數據可能存在泄漏、篡改和真實性難以驗證的安全隱患,用戶自身的數據也可能在與人工智能的交互中被提供給其他使用者,並且隨著多模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數據泄漏問題可能難以使用傳統方法避免。
三、政策建議
為了有效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本文提出下列政策建議:
第一,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推出滿足居民剛性住房需求和多樣化改善型住房需求的產品,具體而言有三個方向:新型住宅、青年公寓和城鄉聯動。新型住宅的特點包括:符合改善性需求的智能化設計,適合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施等。青年公寓的特點為引入市場機製,滿足青年人在求學、工作等不同階段的住宿需求。城鄉聯動即結合農村的宅基地的確權與流轉,引導有條件的居民購買城郊低容積率產品。
第二,合理運用貨幣與財政政策。短期應對債務問題的重點是到期之後的再融資問題,需要中央、地方與金融機構相互配合,通過發行專項債,債務展期、重整和置換等手段拉長周期和壓降成本,以時間換空間,逐步化解存量。需要特別註意解決地方政府對民營企業的債務循環問題,重塑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信用,恢復民營企業的信心,改善營商環境,激發非國營主體經濟活力,通過更加完善的地方稅收體系降低對於土地出讓的依賴。
為了有效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本文提出下列政策建議:
第一,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優勢發展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往往處於成長期,具有高技術投入、高人力資本投入和輕資產的特點,其融資需求也發生著動態變化,融資體量增加,更渴求中長期資金,股權融資需求加大。需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滿足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全業務鏈的資本市場服務體系,健全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機製。
第二,人工智能發展路線需重視應用創新。場景應用中的短板和不足能為技術突破提供切入點,驅動科學研究從單點突破加速邁向平臺化,在特定任務和場景中初步證明落地價值,並通過平臺化發展向產業下遊輻射,最終實現全場景滲透、跨學科門類與研究範式的通用模型與框架,進一步推動對於通用人工智能應用的探索。
作者簡介
馮科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金融學系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意昂3体育官网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委員會委員,住建部中房協專家委員會委員。意昂3体育資產經營公司董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