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青苗 | 責編:燕元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在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中“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並強調了“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性。在2024年,我國在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公立醫院改革深入推進,通過優化編製動態調整👮🏿、完善薪酬製度和績效考核,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增強👩🏼⚖️,城鄉和區域醫療資源分布更加均衡🦸。醫保製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省級統籌穩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推進🎅🏻,進一步促進分級診療。藥品和耗材集采政策得到了優化🌯👩🏻🏫,藥品價格更加合理➡️𓀅,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研發得到支持。疾病預防控製體系也進一步完善,重點傳染病防控能力顯著提升。總體來看,2024年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公平、高效,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顯著增強💁🏿♂️。
然而,我國仍面臨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年輕化、部分地區初級醫療和預防性醫療服務不足🤽🏼♀️,以及幼兒和老人群體中流行病預防和控製體系需進一步加強等挑戰😊。筆者結合我國2024年的居民健康醫療現狀和政策文件對進一步推進健康衛生體系建設等內容提出一些個人思考和建議。
人口老齡化與慢性病年輕化帶來的挑戰
我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年輕化的雙重挑戰。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8億,占總人口的19.8%🐣,預計到2035年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與此同時,慢性病的發病年齡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顯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在35—44歲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別達到30%和10%,且年輕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這種“未富先老”和“未老先病”的現象,使得醫療資源需求激增☆👩🏻🦼、醫保基金壓力加大,養老服務體系不堪重負,社會經濟成本上升。
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對醫療資源的需求遠高於其他人群🤛🏿。以糖尿病為例,近40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2015至2017年糖尿病發病率達11.2%,較2013年至2014年的10.4%和2007年至2012年的9.7%有明顯提升。隨著老齡化加劇⛱,醫療資源供需矛盾將進一步突出🐌🖖🏻。慢性病的長期治療和高復發率導致醫保基金支出持續增加。2022年,我國醫保基金支出增速超過收入增速,部分地區甚至出現基金穿底風險。老齡化加劇了養老服務的需求👋🏽,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目前,我國養老床位供給不足,專業護理人員短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滯後於需求增長。慢性病的年輕化導致勞動力健康水平下降👷,直接影響了勞動生產率和經濟發展。
為應對上述挑戰👩🏿🏫🗞,需從多個方面著手:首先🌩,加強慢性病防控與健康管理,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強化慢性病早期篩查和幹預。例如,推廣社區健康管理服務,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慢性病的精準防控。加大對健康教育的投入,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減少吸煙、酗酒、不健康飲食等危險因素。其次,優化醫療資源配置與服務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分級診療目標❤️。加強全科醫生和護理隊伍建設,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連續性醫療服務。第三,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的研發創新😙,降低慢性病治療成本。例如🚘,通過優化藥品集采政策,推動國產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的普及應用。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發展遠程醫療和智慧養老,提升服務效率。
初級醫療和預防性醫療服務不足的挑戰
我國初級醫療和預防性醫療服務不足的問題🧑🏿🔬,嚴重製約了衛生健康體系的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2年我國每千人口執業醫師數為2.9人𓀖,其中基層醫療機構醫師占比不足30%🗓🧑🔧,優質醫療資源多集中於城市三級醫院。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基層醫療機構普遍面臨設備落後🦸🏿♂️🦶🏿、人才短缺和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以鄉鎮衛生院為例,超過60%的機構缺乏必要診療設備👨🏻🦼➡️,全科醫生和公共衛生人員嚴重不足。同時,預防性醫療服務體系尚未完善,慢性病早期篩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覆蓋率較低©️。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顯示,我國糖尿病知曉率僅為43.3%🙌🏿,治療率和控製率分別為49.0%和49.4%🙏🏿,這意味著近一半患者未能及時幹預,可能發展為腎衰竭等嚴重並發症👩❤️💋👨,其治療費用遠高於早期幹預成本🎙🧎♀️➡️。解決這些問題👩🏽🌾,亟需加強基層醫療資源配置,完善預防性醫療服務體系,降低疾病負擔。
為解決初級醫療和預防性醫療服務不足的問題,需從多個方面采取系統性措施🐣:首先🀄️🏹,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通過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改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硬件設施,提升診療能力。例如,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達標率要達到90%以上👨🏼🦲。其次✌🏽,完善全科醫生和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機製。通過定向培養🚨、崗位培訓和薪酬激勵等措施🔤,吸引更多醫學人才到基層工作。例如➖,國家已啟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計劃”🙍🏽,每年為基層培養約5000名全科醫生。此外🪰,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居民提供連續性、綜合性的健康管理服務👁。截至2023年🌭,全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已超過70%📎🤼♀️,未來需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
在預防性醫療服務方面,需加強慢性病早期篩查和健康管理。通過推廣社區健康管理服務,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慢性病的精準防控🫸🏼🤦🏼。例如🏙,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已覆蓋全國超過500個縣區,未來需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同時,加大對健康教育的投入,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減少吸煙、酗酒、不健康飲食等危險因素。例如,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明確提出,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要達到30%以上😰👩❤️👨。此外,完善傳染病防控體系,提升早期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例如,國家疾控局正在推進“智慧疾控”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傳染病監測和防控。
在政策支持方面🤷🏻♂️,需加大財政投入,優化慢性病預防和初級護理的資源配置。例如,2023年國家財政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補助標準已提高至每人每年89元,未來需進一步提高補助水平,確保基層醫療機構有足夠的資金開展預防性醫療服務🚴。同時🐿,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將預防性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激勵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積極參與健康管理🤜🏼🐀。例如,部分地區已試點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期篩查和幹預費用納入醫保報銷💷,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過以上措施🛣,我國能夠逐步解決初級醫療和預防性醫療服務不足的問題👩🏼🏭,構建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續的衛生健康體系♠︎。這不僅有助於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也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部分人群流行病預防和控製不足的挑戰
我國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中流行病預防和控製已成為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挑戰👯。根據國家疾控中心數據,我國嬰幼兒疫苗接種率雖總體較高,但部分地區仍存在接種不及時或漏種現象👷🏿,尤其是流動兒童和偏遠地區兒童。例如,麻疹👨🏽🎨、百日咳等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發病率在部分農村地區仍高於城市🔇。老年人群體中🕵️🛋,流感🧘🏽♀️、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疫苗接種率較低🚵🏼♂️。此外,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免疫力相對較低,更容易感染流行病並發展為重症🧡。這種預防和控製不足的現狀,使得幼兒和老人群體成為流行病的敏感人群,增加了公共衛生風險👩🏽🌾。
流行病預防和控製的不足導致敏感人群發病率居高不下,並帶來沉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以流感為例,《中華醫學雜誌》研究顯示🪗,我國每年因流感導致的超額門急診就診達300萬例,住院病例234萬例👱🏻,呼吸系統疾病超額死亡9萬例🤷🏼♀️。流感相關總經濟負擔達263.81億元,占2019年GDP的0.266‰,其中住院費用占比最高(86.4%)🧑🏻🦼➡️。流感高發季節❓,兒科和呼吸科門診量激增、醫療資源緊張😶🩹、醫務人員壓力巨大,不僅影響服務質量🏛,還推高社會醫療成本。此外,嬰幼兒和老年人患病需要家屬陪護,導致勞動力損失📿,進一步影響家庭收入和經濟發展。加強流行病防控刻不容緩✥♣︎。
為解決幼兒和老人群體中流行病預防和控製不足的問題,需采取系統性措施👨🏿🎤:首先🧩,加強疫苗接種工作😆,提高疫苗覆蓋率和及時率。通過完善疫苗接種服務體系🧝🏻♂️🧜🏿,增加接種點數量,優化接種流程🍕,確保流動兒童和偏遠地區兒童能夠及時接種疫苗。例如👎🏽,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要達到90%以上。其次♦︎🤷♀️,推廣老年人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接種👍🏿。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老年人對疫苗接種的認知和接受度。例如,部分地區已試點為老年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加強流行病監測和預警體系建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流行病的早期發現和快速響應🧑💼。例如,國家疾控局正在推進“智慧疾控”建設,提升流行病監測和防控能力🦏。在醫療服務方面,需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提升流行病診療水平。通過培訓基層醫務人員,提高其對流行病的識別和處置能力💈。例如👰🏻,國家衛生健康委已啟動“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計劃到2025年培訓50萬名基層醫務人員。同時,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確保在流行病高發季節能夠及時調配資源👷🏼🤚🏿,滿足患者需求。通過以上措施,我國能夠逐步解決幼兒和老年人群體中流行病預防和控製不足的問題,降低敏感人群的發病率💄,減少健康和醫療成本。這不僅有助於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也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是應對當前挑戰、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才能真正實現“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目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
作者簡介
袁野,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健康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環境經濟學,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及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學術期刊上。
專題鏈接𓀑:聚焦兩會2025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