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信息來源🧑🏿🦱: 哲學系
編輯:悠然 | 責編:白楊編者按:2020年是不平凡之年,是舉國戰“疫”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迎接建黨百年之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著眼時代命題和現實關切👃🏼,2020年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設置“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不畏艱險 沖鋒在前”“改革開放 五位一體”“紮根沃土 決勝小康”“一帶一路 命運共同體”五條主線,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作為課程主持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主講單位👩🏼⚕️🦶🏻,教務部作為主管單位💕👨💼,校團委作為執行單位,協力推進思政實踐課方案完善和實施。100多位思政課教師、專業教師等擔綱思政實踐課任課教師,25個開課院系書記或院長全部參與帶隊,在革命老區🚵♂️、城鎮鄉野、田間地頭開展實踐課教學;100多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院系研究生黨員擔任思政實踐課助教👩🏻🏭;3226名選課學生正在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中學思踐悟總書記回信,讀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追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觸摸新中國的發展脈絡,在抗疫主戰場感受戰疫精神,在改革主陣地見證發展力量,在歷史大變局中讀懂中國未來,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強化實踐本領、深入基層實際、深耕理想信念🔵,在校黨委的號召下,哲學系赴福建南平思政實踐團以“走在小康路上,青春助力振興”為主題📄,由帶隊老師、助教前往實地🏘,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帶領23位哲學系本科學生展開了一場形式特殊卻收獲滿滿的“雲實踐”。實踐團由哲學系黨委副書記李林、團委書記段銳🎓、團委副書記吳倩如擔任指導老師⚄,2019級博士生梁舒婭擔任助教🙋🏽♂️,在為期3天的線上課程中,帶領同學們雲端重溫革命歷史🚣🏽♀️、調研生態文明建設👩🏼🦳😻、探尋古鎮文化👨🎤,並深入了解青年創業🧚🏿♂️、建設家鄉的感人事跡。
線上見面砥礪青春之旅
8月18日上午,段銳☪️、吳倩如、梁舒婭及實踐團同學齊集線上,通過“騰訊會議”開展行前動員會。會議由梁舒婭主持。
線上見面會
吳倩如作為帶隊老師向同學們強調了實踐安全註意事項,梁舒婭就即將開始的實踐活動內容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參會的同學們依次做了自我介紹,並選舉產生臨時團支部。在現場答疑後🐊🧖,本次思政實踐團行前見面會結束。
線上動員會幫助實踐團同學們對即將開始的思政實踐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行前準備👨🦼,為接下來的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追憶先進事跡,感受歷史文化
哲學系赴福建南平思政實踐團在課程設計中註重理想信念教育,在實踐中選擇具有重要教育意義的紀念館以及紅色革命舊址為目的地🎧👃🏿,讓同學們在重溫革命歷史的同時接受思想洗禮,堅定理想信念🚞📤。
8月21日,實踐團開展首次線上實踐活動🔃,實現了“線下直播、線上互動”的新型參訪模式。帶隊教師🚽、助教通過騰訊會議全程直播參訪實況🤹🏽♀️,實踐團同學實時進行學習與提問🧑🏼⚕️,與老師📮、現場嘉賓進行了積極的互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矢誌奮鬥開創未來”🎊,本次思政實踐以參觀武夷新區廖俊波紀念館暨武夷新區規劃展覽館為開端☕️。廖俊波同誌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他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帶領武夷新區實現飛躍性發展,在2015年6月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同誌在趕往武夷新區主持召開會議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因公殉職。紀念館通過“弘揚廖俊波精神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圖片展的方式🔶🤽🏼♀️,以“拼搏實幹寫忠誠🫱🏿,建功立業勇擔當”作為主題🏄,重現廖俊波同誌在職期間的突出事跡。廖俊波同誌先進事跡彰顯了當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俊波精神”將成為永不過時的高尚精神坐標。同學們紛紛表示,青年學生也應該以廖俊波同誌為榜樣,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上有更大突破,在擔當責任、拼搏進取上有更大作為。
參觀廖俊波紀念館
實踐團參訪了青創園區內的“萬匠大作”藝術品有限公司的展覽廳。“萬匠大作”是大師藝術品交易平臺🧂。它依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采用互聯網+藝術+金融的發展模式,同時聯合一眾一線高校、博物館、藝術館進行合作。到目前為止🧙🏽,已經與20多位傳統工藝行業裏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簽署戰略聯盟,進行強強聯合。
“武夷山水”品牌體驗展覽館
隨後同學們跟隨帶隊老師、助教在線參訪了“武夷山水”品牌體驗展覽館。展覽館入駐的企業類型多樣,產品的展示也異常豐富🤟🏼,且多數都是緊緊貼合建陽當地實際情況發展出來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企業🧚。除了大名鼎鼎的建盞,建陽當地的竹製品加工令人影響深刻😷🧐。此外,建陽當地的一些農副產品和休閑食品企業也發展較好🙎🏼♂️。
在位於建盞文化創意園中的建盞文化中心👩🍼🕵🏼,同學們通過點茶的十一道步驟了解到建盞的器型、款識、工藝流程等知識以及建盞相關的歷史文化🧑🌾🤸。
建盞
考亭書院是第一天行程的終點,為南宋理學家朱熹晚年居住的講學之地🏏#️⃣。書院中坐落著講學之地道源堂,內有周敦頤、程顥、張載等北宋理學家的畫像🔄🌄;祭祀之處集成殿內供奉著朱子及弟子像,殿中懸掛著康熙所提“大儒世澤”匾。參訪考亭書院對於哲學系的同學們來說🫦,可謂是一場“朝聖之旅”🖌。
考亭書院正門
朱子像
南平豐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黨和政府傳承和發展南平優秀文化的決心和努力將帶動南平經濟飛速發展。奇特的建盞工藝品🏓、行雲流水的點茶技藝、高科技的展示方式👰🏻♀️👰🏻、考亭書院傳承朱子之魂,大大豐厚了南平的文化底蘊✥;此外🦶🏽,更有黨員幹部心系群眾、忘我工作,砥礪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南平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優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文化繁榮發展🕺🏿,讓南平的老百姓們安居樂業🚣🏻♀️。
深入文化故裏🤶🏼,助力青年創業
8月22日上午,實踐團在武夷山市五夫鎮展開活動⛹️♂️,就五夫鎮的朱子文化和旅遊業開發進行了深入調研。
五夫鎮自古就有"鄒魯淵源"之稱,是理學宗師朱熹的故鄉,朱子理學的形成地👨✈️,朱熹在五夫從師就學長達40余年👩🏼🦳。五夫鎮歷代名人輩出,境內遺址遺跡豐富,是武夷山武夷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上午👧🏽,實踐團主要探訪了朱子故居🔮、古街以及朱子像。
朱熹故居建於距今將近有一千年的南宋年間,為朱熹喪父之後🧸,其義夫劉子羽為接濟朱熹一家三人而建。劉子羽與朱熹父親朱松同朝為官㊙️,交情甚篤,政治上誌同道合,同屬於南宋的主戰派🏄🏻👬。1142年嶽飛被誣陷殺害🧑🏻🔬,主戰派式微,劉子羽辭官回鄉♦︎;1143年🧏🏿,朱松去世之後,朱熹其母🏋️♀️、朱熹以及朱熹之妹三人一起投奔劉子羽。劉子羽為了不令這家人感到寄人籬下之感,特意單獨修建了一間房屋,傳為一段佳話🌛。
朱熹故居
建成於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興賢古街全長約一千四百米🧝🏽,主要分為教育🍜、市場、工坊三部分。第一部分以興賢書院為代表性建築物。書院旁有一墻,上刻龍魚躍升之姿🤙🏻,寓意魚躍龍門🦸,展示了五夫鎮獨特的對莘莘學子的赤誠祝福🥛。古街中不同部分以牌坊相隔🌍,茶米鹽三種百姓日用品便為三市街,亦即古街的市場部分🤼♀️。穿過市場便是工坊的部分🧘🏼♂️。
興賢古街
朱子雕像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五夫鎮👟,雕像中的朱子呈學者形象😚:左手捧書🍤,書上的字是“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通過參觀朱子像📘,同學們重溫了朱子的理學思想,對儒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朱子雕像
下午🐡,在五夫鎮團委書記蔣凱祥的帶領下,實踐團拜訪了多位創業青年。
實踐團首先來到籍溪草堂。走進正廳🦿,墻上懸掛著“民惟昌本”的字匾,正中是胡安國學士的畫像📐,兩側有對聯“道聞伊洛誌在春秋🗣,大冬松柏凜凜孰儔”。無論是古色古香的木桌木櫃、偶有青苔與裂紋的石質地板,還是櫃上擱置的各色精致瓷器,都為這裏增添了濃郁的古典風韻。創業青年張傑為我們詳細介紹了胡安國的生平事跡及其在理學上的建樹,對五夫文旅產業的發展前景提出了思考,由於五夫鎮很多古建築都有百姓居住,政府很難進行統一的管理規劃,就這一點來說🗝,可能對於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局限🤹🏽♀️。張傑所經營的籍溪草堂是本地同類企業中經營規模最大的一家🔁,但在商業與文化傳承之中還需要進行探索😄。
籍溪草堂
實踐團拜訪了特色手工食品企業“熹柳鎮”,老板娘項玲青講述了自己和丈夫的創業經歷。2012年🤚🏿,項玲青成為第一批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在政府的幫助下,她建立了自己的手工食品品牌🤹🏿☝🏻,不僅個人獲得了可觀的效益🧑🏻💻,也為帶動了周圍村民增加了經濟收入;不僅如此,項玲青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帶頭收購當地貧困家庭的農產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𓀋。
“熹柳鎮”
實踐團拜訪了返鄉創業青年劉玉潔創辦的“歸來院”。歸來院是興賢古街上一處古色古香的民居😨,一進大門🏂🏿,便可以看到大廳中的茶案上整齊地擺放著完整的一套點茶器具👩🏻💻,營造出一個頗富傳統風韻的氛圍🧑🏼🍼。在簡短地介紹了點茶文化後👨🎓👂🏼,劉玉潔帶領同學們參觀了整座建築👸🏼,向同學們介紹歸來院的情況🤞🏿。實際上,歸來院是一個舒適而又具有文創特色的民宿,也融入了餐飲、會議🤦🏼、茶歇🏄、手工等多樣功能,還會定期舉辦經典吟誦、古琴🤙🏽、國學課堂等課程。同時,歸來院也是鎮上青年之家的學習社,依托於朱子文化思想等傳統文化,開發、舉辦一系列青年文化活動🤹🏿♀️🐷,如創業青年交流會🫷👩🏼🏭、鄉村青年培訓等。
歸來院內“青年之家”展示墻
實踐團也參觀了青年之家的陶藝體驗館——“諸子窯”🦩。在陶藝體驗館的入口處寫著“認真地做一個有夢想的陶瓷匠人”的標語。負責人劉葉鋒向我們展示了各種陶瓷器皿,也介紹了燒製陶藝作品的泥所需經歷的工序、陶藝作品製作的方法以及製作過程。透過這些陶器,能夠感受到陶瓷匠人身上所蘊藏的工匠精神,也能感受到他們將個人夢想與當地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嶄新的青年風貌⛱。
陶藝體驗館
實踐團來到了當地的獼猴桃基地🧑🏻🎤。當地因地製宜的發展策略令同學們印象深刻。借助武夷山山麓優良的自然條件,加之政府扶持與專家技術指導🏌🏿,當地人王永強建立了紅瓤獼猴桃種植基地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日後也有望在當地農民中推廣,實現先富帶後富👨🏫。
尋訪紅色舊址🫴🏻🚶🏻,繼承革命精神
8月23日,實踐團前往大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開展“走進大安源,重走紅軍路”主題團日活動⌨️👨🍳。同學們在紅色遺址中聆聽革命事跡,在別樣課堂中重溫歷史。上午10時,同學們跟隨帶隊老師探訪大安革命歷史陳列館。大安革命歷史陳列館共分五個單元,分別是經濟、政權建設🫅🏽、黨組織建設、軍事建設以及文化建設👀。隨後🧑🏻🎨,同學們參訪了閩北分區蘇維埃政府紅軍禮堂🧓🏼。該禮堂曾經作為大安工農紅軍召開會議的地點,承載了許多輝煌的過往記憶。禮堂四壁還掛有長征精神、三大紀律、八項註意等內容,展現著紅軍的偉大精神與良好風貌🤵🏿🍝。離開紀念館後,實踐團來到了閩北蘇維埃政府舊址😍,參觀了內務部、土地部🧑🏿🏭、警衛班🫲🏽⚈、勞務部、主席辦公室🦜、教育部和文化部🫶、裁判部等部門。結束閩北蘇維埃政府舊址的參觀之後💖,實踐團隊來到了閩北革命烈士紀念亭,亭內石碑上刻著於閩北地區為革命英勇犧牲的每位連級以上戰士的名字;另一座閩北蘇區紀念碑則是紀念所有為蘇區建設獻身的英雄,無論軍銜與職位。
閩北分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在為“大安五烈士”而建的紀念塔與紀念碑之前🆎,實踐團隊的成員們聽講解員講述了革命英烈的悲壯事跡,其中也包括正值十九歲青春年華就為革命獻身的革命女英雄💆🏽🌥,成員們聽後無不為之動容🏤。
瞻仰了莊嚴的紀念碑,聆聽了革命時代的歷史故事,同學們深刻地體會到,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沒有革命人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最後,為了銘記歷史,感懷先烈💒,在講解員向紀念碑三鞠躬的同時,大家也凝視著眼前的紀念碑,傳達自己對英雄的敬意✍🏼。
紀念碑
結語
哲學系赴福建南平思政實踐活動,采用了“線下直播、線上互動”的新型參訪模式。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化身為攝像師與聯絡員,學生成為了提問者與調研主力軍,在“視頻+圖片”的雙重直播路徑下🏋🏻♂️,線上實踐團深入學習了各種先進事跡,深入調研了南平市各地的經濟發展與傳統文化現狀,實現了在實踐中讀國情書、走群眾路🚶♂️,完成了一堂充滿教育性與啟發性的思政課。此次實踐活動雖已落下帷幕,卻在對社會的感知與認識上👩⚕️🤾🏻♂️、在對所學知識的實踐化運用上⚱️,深刻而長久地激發了實踐團同學們繼續學習與探索的動力和願望。通過這次線上實踐活動🧚♀️,同學們進一步認識到👨🏼🔧:意昂3体育青年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堅定一心一意為民服務宗旨;以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為切入口,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堅決維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時俱進地豐富和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與此同時,也要有敢做事的勇氣、會做事的能力,做成事的氣魄,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闖勁,要有大格局⛹️,高境界🆖,新追求,主動迎接新的觀念👱♀️、新的思想;挑戰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孜孜不倦地攀登事業新的高度👨🏽🦱、新的境界,要把激情歲月拋灑在祖國的江河之上🚛,不忘初心使命👮♀️,永懷赤子之心、永葆奮鬥激情🧚🏿♂️,奮力建設國家。
專題鏈接:2020思政實踐課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