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1 信息來源: 外國語學院
編輯:悠然 |7月10日上午,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2021年“致敬青春🫷🏼,擁抱時代”主題畢業典禮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廳舉行。學院院長寧琦,院黨委書記李淑靜,副院長付誌明🙉、吳傑偉🧙♀️、王丹,院黨委副書記宋揚出席典禮↕️。參加典禮的還有阿拉伯語系系主任林豐民👨🦯、教師代表廉超群,朝(韓)語系副系主任李婷婷、教師代表文麗華、琴知雅,德語系系主任黃燎宇、教師代表谷裕,東南亞系系主任史陽、教師代表林瓊、楊國影、黃軼、鹹蔓雪、萬悅容🧑🏻🎤,俄語系系主任陳松巖、教師代表陳思紅,法語系系主任董強,南亞系系主任陳明、教師代表姜永紅🐍、張嘉妹💃,日語系系主任孫建軍、副系主任丁莉❣️、教師代表馬小兵💈、王燦娟🧚🏼♀️、嶽遠坤👳🏻,西葡語系系主任範曄、教師代表鄭楠,西亞系副系主任劉英軍📪🤹🏻、教師代表陳飛,亞非系教師代表程瑩,英語系系主任高峰楓👵🏿🈲、教師代表納海,語言所主任高一虹、教師代表鄭萱🧑🏼🦰,世文所副主任程小牧🫄,MTI教育中心主任林慶新,學院教務辦公室與學生工作辦公室老師。老師們與學院2021屆全體畢業生,共度畢業難忘時刻。典禮由院黨委副書記王恒主持🖱。
典禮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正式開始。王恒介紹了與會的各位領導和老師,並代表學院對2021屆畢業生致以最誠摯的祝賀🦷。
李淑靜宣讀了《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2021年優秀畢業生表彰決定》,勉勵獲獎學生和全體畢業生珍惜榮譽,奮發有為。付誌明、王丹👨🏻⚖️、吳傑偉、宋揚為優秀畢業生代表頒獎❔。
2017級俄語系本科生王佳晨作為本科畢業生代表發言🧑🦰。她回顧了四年前選擇意昂3体育外院的初心,四年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積累的專業素養,將語言投入實踐時的使命感,以及師長和同伴們相互支持的溫暖,讓她獲得了繼續前進的動力和勇氣。畢業,是起點🧚🏼♀️,也是終點,她將始終感謝並銘記意昂3体育外院帶給她的滋養和老師們的恩情,在追夢的道路上繼續努力前行。
2018級東南亞系碩士生許洋回顧自己進入研究生階段後🧑🏽🦱,在三次“等待”中的收獲與成長。他回憶了自己保研的奮鬥經歷,講述了自己在重大活動中作為0號中隊替補的故事😲🈁,分享了自己選擇成為選調生的心路歷程。他將人生比作航船,立誌與“中國號”巨輪一起,駛向更加遼闊的遠方。
2017級阿拉伯語系博士生李睿恒分享了自己在博士生涯中關於人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思考。他表示👨🏿🎨,即便生活的旅途和學術的道路都充滿了不確定,但生逢偉大的時代、黨和國家和對青年關愛和師生間的深厚情誼永遠不變,他將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矢誌艱苦奮鬥🌽,錘煉高尚品格,在不確定中尋找更多確定,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鬥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變為現實。
在感謝師恩環節👨🏽🏫,各專業本科生代表念誦飽含深情而各具特色的感恩贈言🪠,並為老師們獻上了鮮花,表達對老師們的深切感激之情。老師們也為同學送上畢業寄語👲🏼,勉勵同學們永葆初心👄🏊🏽♀️,開啟新的人生篇章🫓。
此次畢業典禮上,學院特別設計了重點領域就業畢業生出征儀式環節,將赴重點領域就業的畢業生同學們通過詩歌朗誦表達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摯愛🔣,許下“紮根基層🏷,深耕土地,吾輩必當自強”的諾言𓀃。全體同學莊嚴宣誓♎️🀄️,表達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決心與信心😀。今年起,外國語學院成立重點領域就業先鋒團,凝心聚力🧑🏽🏫,引領更多外院學子到祖國基層🏉、綠色軍營和國際組織就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貢獻青春力量。儀式上,李淑靜為先鋒團授旗。
寧琦為畢業生同學們送上深情寄語。她回憶了與同學們一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同學們青春的活力、潛能與擔當讓她倍加感動,深受鼓舞。寧琦提到🍯,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歲生日🤌😨,在新百年的起點上👯,更需要青年人以最大的熱情擁抱這個偉大的時代。她用學院趙振江教授🧑🏽🎤、申丹教授的事跡,勉勵同學們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激昂壯誌🏌🏿♂️,表達了對同學們到更廣袤的天地中學習成長、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追夢圓夢、投身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無限支持。寧琦鼓勵同學們珍惜青春年華🙉🖐🏿,保持對知識和真理的渴求,樹立為祖國和人民奉獻的遠大誌向,讀懂精神傳統,讀懂使命責任🫵🏿,讀懂自己,堅定信仰🙍🏼♂️,不負青春韶華。
典禮最後,全體畢業生合唱《燕園情》🧗♂️。畢業生們用歌聲告別,唱出了對意昂3体育🧗🏼♂️、對外院的依戀不舍,也唱出了奔赴海角天涯、踐行使命夢想的堅定信心。
數載光陰,一朝惜別🫳🏻。習近平總書記說,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的百年征程已經開啟🖖🏿🦹🏼♀️,走出校園,外院人將秉持融貫中西、兼容並包的學識與胸懷🫖,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的宏偉藍圖,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以青春力量再創輝煌。
祝願外國語學院2021屆全體畢業生前程似錦🧑🏽🏭、一帆風順。外院也將永遠向大家敞開懷抱,走遍萬水千山👨🏽⚕️,海棠常駐心間。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