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燕元 | 責編:晏如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再次提到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並作為2024年政府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工作的首要目標👳🏿♀️。之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特別強調了在未來人口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其中,主要分為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健全嬰幼兒發展政策和完善養老服務體系3個部分。作為一個長期的規劃,應對老齡化國家戰略從生育、撫養👮🏼、養老3個方面為未來10余年的發展提出了指引方向。從短期來看🅾️,指出了當前發展3個方向。
首先,在生育方面,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到有關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問題🧛♀️。但強調了“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優化生育假期製度”🔅,同時還要“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相比一味地鼓勵生育二胎和三胎的政策🧘🏼♂️,生育支持政策和托育服務供給是更為實際的工作。2022年末,我國人口近6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2023年生育率進一步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生育率的下降必然會造成人口結構惡化👨👩👦,養老負擔加劇,甚至有可能導致經濟下滑。因此,近些年國家一直在鼓勵生育方面努力,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來促進生育意願。
作為我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環節,生育政策改革和與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將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自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發布以來,連續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非常關註生育話題。從這次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未來的發展主要趨勢是“減輕負擔”。一方面,通過優化生育假期製度🤦♀️,來減輕女性生育的負擔。這可以參考國際經驗,優化生育假期不是簡單地增加女性生育假期,需要和帶薪休假等製度協同發展,給個人更多的閑暇時間來發展家庭👱,還可以考慮增加男性陪護假和育兒假期,避免一味增加女性產假而造成女性的就業困難;另一方面,是完善經營主體用工成本合理共擔機製🦻🏿,減輕企業負擔🍦。由於現在員工生育產生的人力成本主要由企業負擔👼🏽,這會造成企業在實踐中面臨人手短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女職工較多的企業。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企業在雇傭職工時會不自覺地考慮員工的性別👋🏿🙂↔️、生育等因素🐈。與之前生育假期製度形成了惡性循環🧛🏼。女性生育假期越多,企業越不願意雇傭年輕女性職工,造成女性職工生育壓力增加。因此,用工成本共擔機製就變得尤為重要,各級地方政府需要製定相應政策,通過財政支持、稅收減免或完善保險體製等方式,給企業一定鼓勵和支持🧘🏿♂️,分擔企業用工成本🏊♂️,鼓勵企業為職工提高生育保障🦡。
其次,嬰幼兒發展政策。除了生育保障之外,另一個影響很多年輕人不想生娃的因素是養娃難💍。因此,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到了要“減輕家庭養育和教育負擔”🍠,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供給”🤽🏼👂🏼。很多家庭擔心工作受到影響或者養娃的經濟負擔壓力過大,而不願意生孩子。當前嬰幼兒照顧能否得到有力的社會支持🦹🏻♂️,已經成為影響家庭生育意願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政策上給與一定的支持來減輕家庭的養育負擔。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經提到“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稅收上的政策已經得以實施🪛,但由於我國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群較少🤰🏽,效果並不明顯。但對於普惠托育服務而言,我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國家衛健委曾經在2022年時發布過一個數據“截至2021年底🧑🏽💻👩🦽➡️,每千人口托位數為2.03個”🌟。這與“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4.5個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很多家庭雖然有強烈的入托意願,但苦於距離或經濟問題無法入托⇒,增加了生育的負擔和顧慮🦬。
在現行的政策下🖖🏿,個人認為有3個發展方向可以考慮🧏🏼♂️:一是解決經濟問題。各級地方政府可以將普惠托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範疇,財政開設專項財政資金用於建設普惠托育服務。尤其是對一些農村地區🏃🏻♀️➡️,增加財政補貼🚬,對生育🤷🏻,托育等服務給與財政上的支持。二是解決供給問題🦔。由於生育率的降低🕵️,近年來已經出現一些幼兒園生源不足🖥,出現大量空位的現象,一些幼兒園甚至因為收不到孩子而關閉。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增加托班位置,借此機會推進托幼服務一體化。三是解決時間問題🐇🏊🏻♂️。我國目前大多數家庭都是雙職工家庭,孩子接送問題已經成為老大難。一些家庭依靠長輩來支持🪕,但負擔依然很重。這方面可以鼓勵一些社區或用人單位單獨舉辦或聯合舉辦托管機構,上班帶孩子來💅,下班接孩子走,有效緩解雙職工家庭沒有時間接送的難題👩🏽🍳。同時🦥🚿,這些托管機構也可以向附近居民開放,開展城市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增加規模、減少固定投入的成本。除此以外,托育服務業的人才儲備體系也需要盡快建立起來🐹,對一些專業技術崗位👓,如育嬰、保育、幼教等行業形成一套良好的教育、培訓⏸、管理和監督體系,設立相應的人才激勵製度。只有減輕養育的負擔🐈,才能有效激勵生育。
最後,養老服務體系也一直是群眾特別關心的話題🙎🏿♀️。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後➖,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經超過2.6億👰🏼♀️,總人口占比達到了18.7%。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中,截至2023年底🛍,60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2.97億,占總人口的21.1%👆🏻。未來2050年可能會增長到5億人。無論是絕對人數還是占比的增長速度都是非常快的。養老問題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解決數量龐大且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將成為未來我國政府的工作重點🤙🏻。因此🧙🏼♀️,養老服務的開展必然是我們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一環,未來對於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和養老產業必將受到更大的重視。相比前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本次報告特別強調要“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事實上自黨的二十大以來🧛🏽♂️,尤其是2023年出臺了一系列有關養老的落地政策,來保證養老服務能夠精準地實施。第一是去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國家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並要求各省市落實實施🦊。這一政策有效地促進了我國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第二是2023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為在社區建設養老設施指明了方向🗜,有助於社區發揮其作用,讓老年人可以就近享受養老資源🍶,增加了養老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第三是2024年1月剛剛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首次在政策中明確定義了“銀發經濟”的概念和內涵⚃,並詳細描述了銀發經濟的發展趨勢以及增進老年人福祉的目標。
據一些機構的測算,我國目前銀發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約為6%。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左右,潛力巨大。隨著意見的出臺和落地實施,能滿足老年人更多個性化、品質化需求,銀發經濟將迎來快速發展、成色十足的新階段。從這幾項措施不難看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已經從頂層設計向落地實施開始邁進,未來會讓老百姓看到更多切實的進展👼🏽。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國正處在一個老年人口迅速增長的高峰👩🏽🎓。但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還在初級階段,這必然會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很多困難⛓🙇🏼♀️,需要政府不斷完善相關政策👨🏫,也需要個人💧,尤其是老年人慢慢適應。
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到國家戰略,在這4年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政策的出臺🍝,生育🦹♂️、撫養、養老等多方面問題正在逐一解決😦,當然也還存在著許多改革空間🦬。人口問題一直是國家發展的大事,生育和養老更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因此,未來還需要加強統籌協調,努力解決大家關切的難點、堵點問題🤷🏼♀️,推動減輕家庭負擔,才能真正地做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作者簡介
陳凱
副教授,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數學學院統計精算系精算學博士♚、北美準精算師。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副主任、中國精算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研究方向為風險管理、養老金保險設計以及定價、量化金融學、全面風險管理。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保險學會等多項課題。連續多年參與撰寫《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在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保險研究》🦬✍🏼、《金融論壇》等雜誌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在《中國保險報》《中國保險》等報刊雜誌多次發表評論文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