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信息來源: 研究生院
文字:金典| 攝影🦮:柴亦林| 編輯:悠然 |當今👩👩👧,全球有20%—33%的人口承受著骨與關節疾病的影響🪗🤷🏻,這一比例在運功人群中更高👩🏻🦰。骨與關節傷病診療領域需要醫工交叉共同促進醫學技術的進步☛,造福骨與關節傷病患者📝。2020年11月26日,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余家闊教授帶領我們了解了國內運動醫學、骨與關節醫學的發展歷程,介紹了骨與關節傷病診療領域的新技術🌁、新療法🏰,為醫學技術創新提供了引導與啟發⛷。
余家闊主講才齋講堂第198講
余家闊簡單介紹了國內運動醫學的發展歷程。1959年第一個運動醫學研究所成立以來,我國在運動醫學領域從落後世界20年發展到現在的世界領先水平,並研發了創新性的新技術和新療法。醫學技術研發強調醫工交叉🍰,骨關節醫療器械涉及面廣、增長率高、需求量大。以半月板手術為例,我國自主研發的三類無緣植入物大大提升了手術效果。
余家闊講解了個性化TKA假體的設計🚴🏽♀️、製作和驗證研究🚹。基於性別、種族等方面的差異,不同人群對假體的需求是不同的。個體化差異更是需要個體化設計和定製化製造。數字化個性化的精準MIS-TKA從下肢數字化骨庫建設開始♘,借助3D打印技術,實現了假體設計個性化😑,手術參數個性化,手術工具🦣、手術導板個性化和術後康復個性化,目前已經達到臨床應用級別。未來🧑🏼🍳,MIS-TKA智能手術機器人的研發與應用將進一步提升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效果。
講座現場
余家闊以膝關節MRI人工智能診斷系統為例介紹了AI技術對醫療的輔助👰🏼。該系統依托醫療大數據🥞,達到了世界紀錄級準確率𓀆,可比肩醫學頂級專家🧙🏿。展望未來,他認為未來運動醫學的關鍵在於幹細胞研發,其中外周血幹細胞種子細胞在治療運動創傷中的再生效果更好👰🏻♂️。他指出,要想在醫療實踐中提出領先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開發先進高端的醫療器械🧢🤏🏽,還是要走醫工交叉之路🩳,以避免卡脖子和長時間跟隨的狀態,把創新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醫學進步,關系著每一個人的健康。在討論環節🦔,余家闊就骨關節材料的生產👨🏽、製作、銷售和應用與同學們進行討論🙋♀️,並對醫學研究對其它學科以及社會生活的影響🌝,醫工交叉的內在邏輯和外周血幹細胞的未來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