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 信息來源: 社會科學部
編輯:燕元 | 責編:山石2022年9月23日中午,社會科學部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咖啡廳正式啟動“數字與人文領域專項支持計劃”之“節氣沙龍”系列活動,並邀請圖書館朱本軍研究館員作主題為“面向文獻整理與人文研究的漢語統一時間標尺平臺”的秋分篇首場報告。根據本次活動主題,社會科學部特別邀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王軍,王選計算機研究所郭宗明、高良才,全國高校古委會吳國武,儒藏中心楊韶蓉,智能學院袁曉如,歷史學系陳侃理、郭津嵩,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張藜,城市與環境學院王長松,政府管理學院張洪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中心黃江軍,外國語學院劉琳琳,國際關系學院賴華夏等嘉賓出席並進行評議與交流。活動由社會科學部副部長郭琳主持。
作為2022年度數字與人文專項項目——“漢語統一時間標尺平臺與中日韓越時間編碼換算”的項目負責人,朱本軍就該項目的緣起、系統平臺當前以“四分歷”為基礎約1350年(公元前1130至公元220年)的步推算法、改歷規則、歷譜編排與歷點核驗進展,以及時間本體構建、平臺在漢籍整理與人文研究中的應用前景等進行了匯報。該項目的最終目的是對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古今精確到日的通歷紀時表達與西方儒略歷和格裏高利歷紀時表達進行規範映射,為古文獻數字化與智慧化整理、中國古代史研究、考古斷代與年代學,以及全球漢籍、漢籍文獻中知識單元基於時序的關聯與智慧化提供基礎支撐。
朱本軍作主題報告
與會專家就統一時間標尺平臺助力傳統古籍文獻整理與研究的學術價值、在東亞乃至全球文明譜系中闡釋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意義、應註意的問題,以及數字與人文交叉合作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度交流。本次沙龍為與會專家學者打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研討氛圍,大家各抒己見,既有拓展性的觀念交流和資源共享,也針對該課題提出了積極的意見和建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後,社會科學部將繼續組織“節氣沙龍”系列活動,為正在探索中的數字與人文交叉研究提供精準支持,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與會專家交流發言
延伸閱讀:
社會科學部“數字與人文領域專項支持計劃”之“節氣沙龍”簡介
“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它既建立在古代天文、物候基礎之上,又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這正契合了“數字與人文領域專項支持計劃”註重學科交叉、引領時代變革的宗旨。“節氣沙龍”將於二十四節氣日舉行學術交流會,或一人主講,或三兩對談,或以茶會友,或歌以詠誌,在開放、愉悅的氛圍裏,迸發出學術的星火,照亮未來之路。沙龍logo以電子線路的連接方式繪製博雅塔造型,並形成中國印章的整體形象,應和了數字與人文的交叉融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