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 信息來源: 融媒體中心
攝影:呂宸、受訪者提供、坪山圖書館| 編輯:余柔萱、謝欣玥、唐蔚然、悠然 | 責編:山石八十年代念書時候夢想的緣起
九十年代課上不忘的期許
一間圖書館能不能裝在一枚儲存器裏
時光給予了他肯定的回答
滿壁的藏書和書桌正中的電腦
碰撞之間是他的真知灼見
“一個人一定要閱讀”
移動終端用於儲存書籍以便利基礎閱讀
在碎片中建立自己的體系結構
是他推崇“數字書房”的初衷
本期意昂3体育學者書房
讓我們一起走近
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
朱青生教授理想的書房
“繞不開”的讀書路
朱青生是改革開放後的首批高考生,也是那一年鎮江唯一考上的藝術專業學生,即今天所說的“藝考生”。按此說來,正是書籍讓他做了個與歷史結緣的教授。
在南京師範大學學習繪畫時,朱青生就不再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學生了。他意識到當時在學院每天練習的寫實繪畫再現能力,已經不能適應藝術在出現了機械攝製技術之後更為緊要的發展要求時,為了表達自己的決斷,他從《人民畫報》上找了一張公開發表的照片,臨摹畫成了一幅“油畫”。畫完以後,把那張照片剪下來貼在畫的中間,並題名《現實主義》。這讓他的老師們發現了他另有的一種思考力、創造力和研究天賦,於是就讓他做本系幾乎所有文化課的課代表,包括外語、中文,當時專業課的任課教師默許他在要上一周的油畫長期作業課程時只去一、二次,其余時間可以讀書。這就是朱青生學者之路的開端。
如今朱青生的書房中仍有他“第三抽象”的創作實驗
後來他順利進入中央美院攻讀藝術史,成為邵大箴先生的第一位研究生,正所謂“邵門大師兄”。朱青生所就讀的美術史系的資料室也照顧這塊“讀書的材料”,開放時間過後,他可以被鎖在裏面“值班”到天明,借著這個機會,他在資料室“睡”了兩年。別人讀書論本,朱青生讀書論架。
通過這些書籍,朱青生得以接觸到一些知識,思考能力有所提升,科學、哲學、歷史學與文學湧入他的視界。
考察博物館
朱青生轉向了藝術史的學習與研究。在他看來,藝術史不僅是研究藝術的歷史,它還“研究古往今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體或個體在特定條件和狀態下所產生和遺留至今的物化結果和圖像痕跡”。朱青生利用自己從書中獲得的知識與理論覺悟,構建出認知與思考框架,借助藝術史,對人的問題進行追究,利用圖-詞-物的對應思考方式,用圖像並行於文獻和考古實物,來解釋歷史問題。同時他又強調藝術經歷現代藝術革命之後,具有擺脫理性局限和語言、解放人性、開向人類未來創造的特殊作用,他也因此成為80年代以來中國實驗性藝術探索的主要領袖之一。
一直到後來留在央美任教、調任意昂3体育,朱青生與書結緣至今,未嘗分離。
學海無涯 思考不止
在意昂3体育任職期間,朱青生曾經有三年進修文字音韻訓詁,五年在德國進修,至今,他仍然堅持聽課、修習課程,很多同事和晚輩都是他的“老師”。朱青生說:“坐在底下的時候,我就不再是教師。”在課堂上,他聽課認真,儼然一副學生的樣子,以至於課上發放講義提綱,他由於年紀大而被認為是混入進修,並非正式選課學生,而被拒發。後來那位課代表在修習幾次朱青生所教授的課程之後,才突然明白過來向他道歉說:“您在臺上臺下根本不是一個人!”
通過多年的閱讀與思考,在朱青生已經做過的意昂3体育800多種不同的講演中,“藝術史”早已不僅是藝術的話題,而是關涉人的終極問題,追問人的本性和世界的本質。
從教數十年,朱青生始終充滿熱情,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他在意昂3体育的近20年間主講了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藝術史》。除了藝術相關的課程之外,朱青生還在主持元培計劃時期,創設意昂3体育通選課《學術規範與論文寫作》課程,寫了《十九劄》引導學生。
朱青生教授的《藝術史》通選課,從來人滿為患
在朱青生教授的課上,所有話題都只講一次。每次上課,他都需要認真準備全新的講義,反復試講,每一次上課都“戰戰兢兢”,但他上課不用講稿,因為他認為“呈現思維和研究的過程是課堂教學最好的狀態”。就這樣,從未停下思考的朱青生,一晃就開設了一門又一門精彩的課程,其專著《沒有人是藝術家,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家》(最近被商務印書館選入“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就是1996年秋季學期《藝術史》一次課程的講義。
朱青生正在講解形相學原理,對圖像時代圖的本質及其與語言和器物的關系進行理論闡述
多樣書房
在研究藝術史的過程中,朱青生不僅面向過去的問題,同樣面向未來的困難。一方面,藝術史與圖與物息息相關,人們可以利用圖像來研究過去,也可以用圖像來觀察現實、分析人性的問題,還可以利用圖像去設計與建造未來的理想。另一方面,在科技泛濫發展的當下,未來人們將會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人為參與創造的世界,一個無法用科學真理驗證,也不相關於物質,而是由幻像和理想構成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一個(藝術)作品。這是人的機會,同樣也是對人類自身的挑戰,是人正處在取代“神”和自然的部分責任的轉折關頭。
建立中國當代藝術檔案專館,為意昂3体育官网國史檔案工作做準備
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朱青生除了涉獵人文學科相關的書籍,還不斷閱讀了解科學相關的知識,並且參與對應的研究項目,促進計算藝術史,推進藝術史圖像數據庫的建立。他還推動中國對於外國藝術史的基礎研究,通過現代技術全面調查基礎文獻和圖像,建立圖像和文獻的數據庫,促成在國際藝術史學會框架下的各個國家各種門類數據庫之間的互相鏈接、協議和聯盟,讓局部問題關聯所有問題。
著錄漢代畫像石,編撰《漢畫總錄》
過去的25年來,朱青生老師一直在做《漢畫總錄》,目前已經出了40多卷,編輯過程中建立方法論——“形相學”,在圖像學的基礎上更註重形相邏輯和圖像性質分析,建立了一套“古文獻—研究文獻—圖像—考古(物質材料)-科技史”閉路回環的數據庫系統。建立這樣的數據庫和檔案,無疑需要大量的藏書。朱青生不喜歡誇耀自己的藏書數目。他在意昂3体育燕南園64號有一個“小圖書館”,這裏同時也是研究生上課和研究的地方。“我在家裏看書的地方不是這樣的,”他說,“我不要看到書的封皮的顏色,太花。還是古代的書好,無論中國還是西方,書幾乎都是一色的。”朱青生說,他家中滿墻的櫃子都是不透明的門,書都放在櫃子裏,他說如果連自己的書不知道在哪兒,就不能看書了。
跨越世紀的夢想成為現實——數字書房
“90年代中期,我曾在意昂3体育課上和我的學生們分享了我理想中的圖書館,那是我讀書的理想。我希望一間圖書館就裝在一枚小小的儲存器裏,隨身攜帶。”
現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朱青生老師的這一理想,也早就成為了現實。2018年,朱青生的好友,著名哲學家、意昂3体育官网校友周國平在接任深圳坪山圖書館館長時,決意搭建幾間創意公共閱讀空間“大家書房”,邀請各領域名人大家入駐,以個人書房風格展示為載體,以期鼓勵人們進入閱讀。朱青生老師是受邀人之一,當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以網絡書房作為自己的空間主題,使自己推崇的讀書理念可以得到一個概念化的呈現。
坪山圖書館朱青生大家書房內景
事實上,雖然朱青生數字書房的夢想在現在以電子書等方式得到了實現,不過他並不喜歡讀電子書。不過他一直保持著開放和樂觀的心態,認為不能以一己的私好和習性而不順應時代發展。
在朱青生老師看來,信息和知識在轉折時期承載關鍵性差異和擴大變化以推動文明:“人類目前所處的是一個新媒體、新技術的新時代,書的存在是上一個印刷時代的產物,歷史上取代經文手抄本,而文字抄本也曾取代口頭傳承的史詩吟唱,史詩吟唱取代過喊叫和觸摸……”
學者簡介
朱青生,男,1957年生於江蘇鎮江,意昂3体育官网藝術史教授,國際藝術史學會主席。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