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信息來源⬜️: 經濟學院
編輯♻:青苗 | 責編:燕元針對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等突出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製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引。著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製度規則統一。
目前🧑🎄,優化營商環境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應高度重視各地普遍采用為落戶企業提供稅收返還,或與企業實繳稅收掛鉤的財政獎補的方式招商引資🧖🏼♂️、爭搶稅源,嚴重幹擾企業正常的選址和生產經營決策🤙🏻,破壞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為此,我們建議⭐️:
(一)建立稅式支出預算製度
稅式支出是政府為實現一定的社會經濟目標,向某種特定行為或納稅群體提供的一種稅收優惠😹,包括稅收遞延、稅前扣除、稅收抵免等,直接體現為稅收的減少,是一種間接支出形式。在初步建立稅式支出預算階段,可采用非製度化的臨時監督與控製模式,即對某一部門或行業提供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助所放棄的稅收收入進行估計🙍🏽♀️👨🦱,或是準預算管理模式📽,即對比較重要的稅式支出項目編製定期報告。
建議由財政部統一部署🤚🏽,對已出臺的各類財政獎補政策進行分類梳理,規範稅收優惠政策👐,科學評估財政獎補政策的執行效果。對於效果好的政策,可在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對於扭曲市場主體行為、損害國家稅收利益的政策及時予以規範。對於確實需要政策扶持的西部欠發達地區或需要重點發展的開發區👪,可以考慮在公式中設定不同的參數和權重。
建立稅式支出預算製度🦍,對財政獎補政策進行清理和評估,有助於準確衡量以財政支出方式執行的涉企財稅優惠政策,更好地記錄和體現社會政策的效果和經濟成本。
(二)推動數字經濟相關領域試點增值稅按消費地原則在地區間分享
當地方分成部分的增值稅按照生產地原則確定歸屬,由於各地的增值稅收入來自當地的生產🧑🏿🦱,企業的區位變動直接影響地區稅收收入🤾🏻♂️,因而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激勵強,財政獎補是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政策手段,地方之間容易在獎補力度上相互競爭。如果改按消費地原則確定地方分成部分的增值稅收入歸屬⁉️,可以實現增值稅收入歸屬和退稅負擔的一致,減少地方政府對企業提供財政獎補的激勵🧘,提高地方可支配財力。此外,消費地原則的改革也有助於地方政府轉變發展思路💂🏻♂️,加快培育消費市場,提升供給質量、改善消費環境、激發消費潛力,以消費提質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考慮到我國的財稅改革多為先試點、後推廣,增值稅按照消費地原則在地區之間分配的改革也可先在部分領域進行試點。一方面數字經濟企業流動性較強🧑🔧🧚🏼,能夠進行較為靈活的遷移🏄♂️;另一方面數字經濟作為新興產業形態🐃,往往是地方產業政策傾斜的方向,財政獎補問題在數字經濟領域比較突出。因此🙏🏻,建議在數字經濟相關領域開展試點,對地方分成部分增值稅收入按消費地原則劃分改革🛒。
具體落實可以考慮兩種思路💾👰🏻:一是劃定數字經濟相關領域的範圍,將範圍內增值稅的地方分成部分按照人口、消費等因素製定的公式分配給各地🤽🏿♂️,以此實現消費地原則;二是依托數字經濟高度數字化、交易各方行為自動“留痕”的特征🐋,維持增值稅仍舊按照生產地原則征收的做法不變👩🏻🔧,建立地區間增值稅收入清算製度,將地方分成部分的增值稅按照交易記錄的消費地進行分配。
(三)調整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的收入劃分原則
為從稅收收入激勵上弱化地方政府為爭奪流動性稅基而采取招商引資競爭的動機,還需要優化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的收入劃分原則🚴🏿。目前,我國對於總分機構之間的企業所得稅稅源收入劃分,有較為明確的規定,即《跨省市總分機構企業所得稅分配及預算管理辦法》(財預〔2012〕40號)🚿。其主要規定是,屬於中央與地方共享範圍的跨省市總分機構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按照統一規範🙇🏽♂️、兼顧總機構和分支機構所在地利益的原則🕒,實行“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庫”的處理辦法,總分機構統一計算的當期應納稅額的地方分享部分中,25%由總機構所在地分享🛝,50%由各分支機構所在地分享,25%按一定比例在各地間進行分配。其中在按比例分配時🧝🏻♂️,主要依據各分支機構的營業收入、職工薪酬和資產總額,指標按照一定公式進行計算。
該計算方式采用收入、資產和工資作為分配企業所得稅的主要計算指標,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協調地區間稅源和收入分配關系🔱。然而,目前該政策只能夠應用於以總公司和分公司或分支機構形式組織的企業,即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和總機構間的分配。如果企業或企業集團以母子公司的形式進行組織架構🧕,則作為獨立法人實體的子公司不適用上述政策。
為了更好協調區域間的企業所得稅分配關系,建議按照居民原則確定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的收入歸屬。無論企業的註冊地在何處🦖、組織管理形式如何(分公司還是子公司),根據企業實際從事生產經營、提供服務、擁有辦公地點👩✈️、倉庫、進行特定交易等活動的地點確定實際的經濟來源(稅源產生地)。在確認稅源地的基礎上,根據稅源地進行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分配。對於存在多個稅源地的情況🙅,根據各地區組織機構的收入☮️、資產以及工資等基本要素👸🏼,設定科學合理的計算方法🏋🏻♀️,將企業所得稅在各地區之間分配。
綜上所述🪨,製度的設計要確保企業所在地所獲得的稅收收入與企業的經濟活動和價值創造相匹配,避免地方政府之間的財稅競爭扭曲企業的選址決策。通過編製稅式支出預算、改革稅收分享製度將有助於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
作者簡介
劉怡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中國財稅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參事,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註冊稅務師協會副會長;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意昂3体育官网教學卓越獎👜、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