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信息來源: 社會科學部
編輯:悠然 | 責編:山石2023年3月21日中午,社會科學部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咖啡廳舉辦“數字與人文領域專項支持計劃”之“節氣沙龍”春分篇活動,本次活動是“節氣沙龍”系列活動的第六期,由意昂3体育官网法學院副教授胡淩作“平臺發包製:理解平臺主體責任的製度結構”主題報告。
光華管理學院周黎安,社會學系邱澤奇,國家發展研究院汪浩,國際關系學院龐珣,新聞與傳播學院王維佳,教育學院張冉,法學院左亦魯,政府管理學院劉霖,公共衛生學院高蘇堤、星一,醫學部科研處肖瑜等嘉賓以及來自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光華管理學院、人口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系、外國語學院、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學科建設辦公室等不同院系單位的40余位師生參加本次沙龍活動。活動由社會科學部副部長郭琳主持,她闡述了“節氣沙龍”已經從單純的文理醫工學科交叉層面,深化到探索新時代的新議題,圍繞國家和社會的重大發展趨勢,重新思考理論內涵,切實推進面向應用的基礎研究,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活動現場
面對蓬勃興起的平臺經濟,胡淩跳脫出傳統的論證框架,從政府與企業間關系入手,借鑒政治學“行政發包製”理論,指出當下形成了以中央為主導的應對互聯網市場結構和力量變化的“平臺發包製”治理結構。“平臺發包製”通過行政權分配、經濟激勵等機製實現政企互動,政府將特定治理任務分配給企業,給予其激勵和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間,同時也賦予了平臺主體責任。他從政府縱向發包程度與平臺橫向競爭程度兩個維度將平臺治理行為進行分類,解釋政府和企業在不同治理行為中的互動關系。該研究從社會組織學與政治經濟學的視角,不停留於單純的平臺責任討論,而是看到行為運行的內外部結構,並將主體責任看成是一個製度演化的結果。
胡淩作主題報告
與會專家就平臺發包理論與平臺治理框架展開深入探討,對主題報告的研究思路表示肯定和稱贊。周黎安提出,研究將主體責任與平臺經濟相聯系,很好地展現了傳統責任形式與新興經濟形態互動所產生的張力,他對行政領域的發包製能遷移運用於法律領域表示深有感觸。左亦魯認為該研究很有想象力和穿透力,平臺的出現使得傳統公私二元結構逐漸向三元結構演變,主題報告正是對這種演變進行的回應。
專家從不同學科視角分享了自己的解讀,並在報告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性意見。周黎安指出,目前的平臺治理模式相較行政發包更接近於行政外包,因此研究可以在概念上進一步明確。此外,對中央和地方之間對發包的不同態度、決定發包形態的底層因素,也可以作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討。邱澤奇從社會研究的視角提出,組織之間存在不同的互動類型,明確政府和平臺的關系性質有助於後續研究的展開,也有助於厘清研究問題。龐珣希望可以進一步呈現政府和企業的互動機製,展現其中的張力。王維佳認為,引入跨國平臺企業的監管研究作為對比,可以突出中國政府與平臺之間關系的特殊性。汪浩表示,平臺主體責任屬於結果責任,而行政發包作為法律體系下的製度則強調行為責任,可以對二者之間的銜接作更充分的論證。劉霖肯定了報告內容的豐富性,同時也提出可以刪繁就簡使理論分析更為簡潔。哲學系王昱洲同學提出,在用戶視角下平臺與政府之間的責任機製仍然呈現模糊的狀態,希望理論可以進一步兼顧。
與會專家交流討論
在本次沙龍中,與會師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展現出多學科視角對同一議題的不同解決進路。社會科學部將繼續組織“節氣沙龍”系列活動,為更多的探索性研究打造展示的空間和交流的平臺。
延伸閱讀: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