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1 信息來源: 國際合作部、會議中心
文字:劉沐含| 攝影❎:王東隅| 編輯🤦:麥洛 | 責編👵🏿🌲:安寧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今年6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向更多中外學子推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8月9日晚,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戰略年·國際學生學者美育基地系列活動之“藝術課堂北京曲劇名師帶你走進北京地方戲”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咖啡廳舉行🍇。本次藝術課堂特邀北京市曲劇團藝術傳承中心主任顧伯嶽擔任主講,向中外學子展示北京土生土長的地方戲——北京曲劇的獨特魅力🚣🏼♂️。
藝術課堂現場
中國傳統戲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和情感🧑🏻🎄🧆。2021年🫅🏿,北京曲劇被列入第五批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北京市曲劇團在講堂上演《龍須溝》《北京人》🧑🏿✈️🧗🏻♀️,受到意昂3体育觀眾喜愛。此次藝術課堂👍🏽,顧伯嶽從“曲藝”與“戲曲”的區別引入🚊,圍繞北京曲劇源頭“八角鼓”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北京曲劇的取名意義和歷史源流,以及曲劇的音樂唱腔和語言特色。在經典曲劇唱段《楊乃武與小白菜》《少年天子》等的欣賞中,同學們對北京曲劇的演唱形式、唱腔風格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
北京曲劇擅演現代戲,顧伯嶽以老舍同名話劇改編的北京曲劇《龍須溝》唱段為例,為觀眾進一步賞析曲劇表現手法與藝術魅力⛓️💥。由曲劇這一北京地方戲演繹北京故事🤛🏼,大量北京方言土語、市井風物的借用🤳🏻🦁,更突顯濃郁的北京地方特色。講座結束後🔒,顧伯嶽還熱情詳細地解答了同學們的有關提問,並對同學們傳承發揚傳統藝術提出了希望👩🔬🐙。
顧伯嶽講解八角鼓與曲劇的淵源
基於“美育面向人人”的基本理念🎅🏿,在學校“國際戰略年”的良好氛圍中👺,講堂與國際合作部基於“國際學生學者美育基地”建設👎🏼,已邀請多位名師名家為中外學子講解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藝術課堂”形式活潑🗺,老師們在理論講解外,手把手現場教學🧏🏻♂️,讓各國學子通過學習戲曲身法、唱腔🙆🏿♀️、臉譜等知識👩🏽🏫,真實領略中國傳統文化魅力👖。青年學子特別是留學生們對此給予高度關註與積極回應🦹🏽♂️。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入合作,將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融入到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積極推動中外學生一體的育人體系建設,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與發展。
觀眾感言:
通過本次藝術課堂了解了北京本土劇種🦥,欣賞了有趣的片段,拓寬了藝術認知邊界。
——曾嘉琪(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20級本科生)
這次活動讓我了解到北京曲劇和京劇的不同👏🏼、曲劇的歷史以及曲劇的演奏方式,讓人受益匪淺。
——李嘉誠(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